美國在“21世紀的新世界展望”中提出了“全球攻擊”任務,要求空軍能在最短時間內到達并攻擊全球任何一個目標,包括精確發現#65380;精確定位和精確攻擊。為此,美空軍還提出了“空中遠征部隊”設想,并在近期幾場局部戰爭中進行了應用。它的任務是為戰區總司令提供快速#65380;負責#65380;可靠的空中力量能力,以滿足特定戰區的需求。它可起到遏制#65380;增援作戰和填補航空母艦防區真空的作用。美軍在巴林#65380;約旦和卡塔爾都部署過空中遠征部隊。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配備KC-135R加油機的第909空中加油中隊是太平洋空軍惟一的空中加油中隊,負責對太平洋空域的美國空軍飛機進行空中加油作業。隨著美軍飛機性能的不斷提高和空中加油技術的不斷完善,F-117#65380;F-15E#65380;F/A-18#65380;F/A-16等戰斗攻擊機經過空中加油作戰半徑超過了1000千米。據悉,美國計劃中包括將配置了美國核戰斗力主力——潛射彈道導彈(SLBM)“三叉戟”的“俄亥俄”級核潛艇自大西洋轉移至太平洋進行重點部署,每艘“俄亥俄”級潛艇有24個“三叉戟”導彈發射架,每枚導彈能夠攜帶8個核彈頭。美國有近2000枚核導彈可以安裝在14艘“俄亥俄”級潛艇上。“三叉戟”導彈分為I型和II型兩種。I型導彈戰斗部為Mk4型分導式彈頭,每枚有8個10萬噸級當量的彈頭,最大射程為7400公里。“三叉戟”II型潛射導彈,射程1.13萬公里,每枚導彈可攜帶8~15個威力大于4765萬噸當量的MK5型核彈頭,可同時攻擊8~15個不同目標。
除擁有強大的海基核力量外,美國還擁有500枚射程達1.3萬公里的“民兵”-3陸基洲際導彈#65380;72架配備1750枚核彈頭的戰略轟炸機。同樣部署關島的還有久違的B-52H型“同溫層堡壘”轟炸機。它上一次進駐西太平洋還是在越戰時期,距今整整30年。不僅B-52H,美國戰略空軍最神秘的B-1B#65380;B-2也全都現身亞太,這使得美國在該地區的戰略轟炸機達到24架。這些飛機經過空中加油后多數可從美國本土起飛,經一次空中加油能飛抵世界大部分地區。由于B-52H采取3月輪換制,所以一旦需要,美軍可以有更多的戰略轟炸機執行西太平洋的任務,而它們的打擊范圍幾乎涵蓋整個亞洲。因此,美軍已具有了全球打擊能力。
信息作戰能力
美軍是一支信息化程度比較高的部隊,其作戰行動一刻也離不開信息的支援。美軍已經建成了強大的C4ISR系統,該系統集情報#65380;指揮#65380;控制#65380;通信和計算機等功能于一體,利用偵察衛星#65380;預警飛機#65380;戰場指揮控制機#65380;戰場偵察機#65380;艦載“宙斯盾”系統#65380;陸基相控陣雷達系統等組成陸#65380;海#65380;空#65380;天#65380;電多維立體的信息系統,一方面可以實施信息偵察,另一方面可以實施信息打擊;既可以實施網絡攻擊等軟殺傷,也可以使用“哈姆”反輻射導彈實施火力硬摧毀。
美軍具有陸#65380;海#65380;空#65380;天全維情報信息系統,不僅可實時#65380;全面和準確地獲取信息,而且還具有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美軍在太空部署了各型偵察衛星數百顆,偵察范圍廣,分辨率可達米級。可對作戰地區實施全天候偵察監視,并將偵察結果數據實時傳回地面站。美軍現裝備有E-2C#65380;E-3A#65380;E-8A#65380;EP-3和RC-135等數十種空中偵察預警飛機,有超高空#65380;超高速的“曙光”隱形戰略偵察機#65380;TR-1戰略偵察機和多種無人駕駛偵察機。機載偵察裝備先進,可遠距離發現#65380;識別目標并將信息實時傳送到地面指揮所,同時可快速進行信息分析處理。嘉手納空軍基地還號稱是美軍的“間諜網”。2001年4月1日,在海南島空域撞毀我軍戰機的EP-3E偵察機,就是從這里起飛。收集核爆炸時大氣中微粒子的WC-135W偵察機,也是從這里起飛,日夜監視朝鮮核試驗最新動向。而日前,駐日美軍三澤基地又從美軍夏威夷基地手中接過了亞太地區的海上巡邏與偵察任務。美國海軍官員表示,這一調動是“重組前緣部署部隊”的重要組成。同時美軍在海上建有以航母戰斗群為主體的綜合性海上偵察預警體系。陸基遠程雷達也可發現上千公里以外的目標,如AN/FPS-115“鋪路爪”大型遠程相控陣雷達,最大探測距離達5550千米。第7航空軍的司令部設在韓國烏山基地,下轄第51戰斗機聯隊和第8戰斗機聯隊。此外令人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烏山基地還駐扎著一個敏感的單位,那就是隸屬于美國空軍第9航空團的第6偵察飛行中隊,該中隊并不歸太平洋空軍司令部管轄,所配備的U-2R偵察機專門負責對東北亞地區的偵察任務。近年來,美國太平洋司令部還一直利用P-3C的遠距離航程對臺海進行偵察。其主要活動方式有例行與專程兩種,進行例行偵察時,從駐日基地起飛后沿公海線飛行;進行專程偵察時,通常由嘉手納基地起飛,直接飛往目標區。而在這一期間,美軍通常會借道臺灣,在臺海中線臺灣一側對海峽兩岸地區實行傾斜拍攝或對雙方的戰機#65380;艦艇實施監聽和信號攔截。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當前,美軍不僅擁有任何潛在對手都無法匹敵的情報獲取能力,而且還在采取多種措施加強與發展現有的情報獲取能力。
美軍裝備的電子戰飛機主要有空軍的EF-111A#65380;EC-130#65380;F-4C和海軍的EA-6B“徘徊者”艦載電子戰飛機。其電子干擾具有覆蓋面寬#65380;強度大等特點。突防時,投入的電子干擾飛機通常占編隊飛機總數的20%~30%。如海灣戰爭中,美軍共投入電子戰飛機160余架,消耗無源干擾投放器50余萬個,使用紅外誘彈2.5萬發,發射“哈姆”反輻射導彈2000余枚,先對伊拉克警戒雷達實施干擾,隨后將其大部摧毀,使伊軍幾乎完全失去了對空預警能力,防空作戰十分被動。另外,美空軍裝備的作戰飛機,基本上都裝備有機載自衛電子戰系統,通常包括雷達告警接收機#65380;有源干擾系統和無源干擾物投放系統,幾乎都可稱為電子對抗設備載機。
快速機動能力
美軍“全球快速機動”的思想,要求運輸機具有搭載作戰物資的靈活性,具有全球空中加油乃至不用空中加油的能力,以及準時“精確空投”的能力。或者不僅可實現快速機動,還可實現敏捷的戰斗支援,處理好“牙齒”(前線部隊)與“尾巴”(后勤保障)的關系,提高后勤保障的效率。美軍部隊平時戰備程度高,注重提高部隊的快速機動反應能力,以應付隨時可能發生的地區性危機和沖突。在中亞地區,美國于2001年為支持阿富汗戰爭而在烏茲別克斯坦#65380;塔吉克斯坦#65380;吉爾吉斯斯坦建立了軍事基地,美軍今后仍將保留這些基地,并為美國在緊急狀態下發動軍事行動提供方便。在戰略機動和快速部署方面,編配數百架C-5#65380;C-17等大型戰略運輸機,就可以保障美軍快速戰略機動和部署調整。
根據美軍的計劃,未來還將有15艘艦艇將部署在關島基地。最近美國國防部表示,美國將在關島部署24架B-52和B-1遠程轟炸機,同時還將派駐2000名美國空軍人員。美國的戰略轟炸機從這里起飛,可以在12小時內抵達亞太地區各國的領空,到朝鮮半島只要5個小時,到中國的臺灣僅需3個小時(從美國本土起飛到朝鮮半島和臺灣需要20多個小時)。而美軍核潛艇從關島出發,到中國大陸沿海#65380;臺灣和菲律賓周邊只需兩三天。在現代戰爭分秒必爭的今天,美國海空軍以關島為部署基地,可節約大量的時間,將使美軍在未來戰爭中掌握較大的主動權。
由于平時即有預案,并展開有針對性的訓練,美國空中力量始終保持著很強的快速反應能力。根據美國空軍的計劃,在發生危機的情況下,其空軍能在12小時內將空中干預型混合編隊從本土部署至西太平洋戰區,72小時內將100架戰斗機和16架轟炸機部署至該戰區。海軍將能在14~15天內將兩個航空母艦特遣編隊部署在該戰區。
依照美軍規劃,美陸航部隊將主要從兩方面著手建設“多功能航空旅”。一方面,增加現有的攻擊直升機數量。目前,在美陸軍師中,師屬航空旅的主要作戰單位———攻擊直升機營一般配備18架“阿帕奇”攻擊直升機,而未來將統一提升至24架。另一方面,為師屬航空旅配備運輸直升機,提高其戰場后勤和空中支援能力。一個“多功能航空旅”建成之后,可在戰場上同時為4~5個旅級作戰單位提供戰斗支援。目前,美軍準備建設11個現役“多功能航空旅”,每個旅裝備48架“阿帕奇”攻擊直升機#65380;50架“黑鷹”直升機和12架“支努干”運輸直升機,并配備無人偵察機。
分析指出,“多功能航空旅”的主導思想是突出聯合作戰和一體化作戰,建成之后將大大提高美陸軍的戰場突防和遠程攻擊能力,對提升駐韓美陸軍以及整體戰斗力大有幫助。美軍此舉一方面是為了加速軍事轉型,另一方面是為了彌補部分駐韓美軍撤出朝鮮半島后可能帶來的防御真空,強化對朝鮮的威懾。
位于北緯26度#65380;東經128度的沖繩被稱為“太平洋的樞紐”。駐扎在這里的54架F-15“空中優勢”戰斗機是美空軍駐海外規模最大的空軍聯隊。從沖繩出發,戰斗機不用2小時就可以到達朝鮮半島,1小時內可到達臺灣海峽。嘉手納也因此成為美國在本土外具有快速反應能力最大的空軍基地。
指揮控制能力
美軍空襲城市作戰的指揮控制主要依靠日臻完善的空中指揮控制系統來實現。其核心是由戰術空軍控制中心#65380;預警指揮飛機#65380;陸空聯合監視目標攻擊雷達系統飛機,以及戰場空中指揮控制中心飛機等組成的C3I系統。
美國現裝備E-3預警機28架,海軍航空兵裝備E-2C預警機98架。E-3在10000米高空飛行時,能發現#65380;識別和跟蹤半徑700千米高#65380;中空和400千米低空的轟炸機,可發現中空450千米或低空320千米的戰術飛機,并可同時指揮600架飛機作戰。E-2C是美海軍艦載預警機,對不同目標的探測距離是:高空轟炸機741千米,低空轟炸機463千米,艦船360千米,低空戰斗機400千米,低空巡航導彈269千米。
“陸空聯合監視與目標攻擊雷達系統”是為保障空地一體作戰的機動式C3I系統。包括空中的E-8A飛機和地面站兩部分,主要用以探測敵縱深內地面與低空的固定或活動目標,把目標狀況的信息實時傳報給地面部隊指揮官與空中的戰斗機,并指揮引導空中#65380;地面火力對敵目標進行攻擊。它既是一個空中雷達站,又是一個空地聯合作戰的空中指揮所。E-8A是用波音707飛機改裝而成的,裝備了6架,它能在8小時內對100平方千米范圍的戰場目標進行監控。機上雷達探測距離為250千米,飛行高度約11500米,能在全天候條件下,離前線100~200千米處監視150×180千米的戰場區域;能探測#65380;定位#65380;分類和跟蹤運動固定目標;能同陸#65380;海#65380;空部隊協同互通信息。
“戰場空中指揮控制中心”是美國空軍在戰區內使用的空中指揮所飛機,軍用型號為EC-130E。其具備很強的作戰能力:一是能在戰區中高空持續飛行12小時以上;二是能對數百架次各型作戰飛機實施攔截引導#65380;對地攻擊#65380;搜索救生等指揮控制;三是能同空軍和各指揮控制分隊以及同其它軍種部隊實時地傳輸交換話音#65380;數據與對象信息;四是能在2秒鐘內調用處理與顯示作戰資料數據庫信息,以及戰區內的各種地圖圖像信息;五是能適時顯示1000個空中#65380;地面目標。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到,以美軍現裝備的空中預警機#65380;“陸空聯合監視與目標攻擊雷達系統”以及“戰場空中指揮控制中心”飛機的數量和作戰能力,只要有足夠的空域,美軍可以同時組織指揮上萬架飛機集中使用。
空空作戰能力
目前,美國空軍的戰斗機呈現高低搭配的格局,主力制空戰斗機是F-15C/D。該機機動性好,空戰火力強,機載電子設備先進,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戰斗機之一。F-16是美國空軍裝備數量最多的雙用途戰斗機,它也是不斷現代化的典型機種,服役20多年來,不斷推出新的型別和批次,始終保持著世界先進水平。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戰斗機是278架F-14和940架F/A-18雙用途戰斗機,它們是海軍的主要制空戰斗機。
F-14#65380;F-15#65380;F-16和F/A-18戰斗機現裝備的空空導彈是AIM-9“響尾蛇”#65380;AIM-7“麻雀”和AIM-10“阿拉斯姆”3個系列中的先進型號。其中F-15C可同時掛4枚AIM-7“麻雀”中距空空導彈加4枚AIM-9L“響尾蛇”空空導彈或8枚AIM-120先進中距空空導彈。F-16戰斗機空戰時帶2枚AIM-9L和2枚AIM-7F。F-14和F/A-18都可同時掛4枚AIM-7E/F“麻雀”中距空空導彈加4枚AIM-9G/H“響尾蛇”空空導彈。
精確打擊能力
精確打擊包括對目標的精確監視#65380;精確信息處理#65380;精確指揮控制#65380;精確打擊和精確后勤支援。在美國空軍遠征部隊中,將把指揮控制中心與飛行平臺聯成“全球區域網”,為指揮官提供正確的情報,以便在正確的時機#65380;以正確的方式攻擊正確的目標。美軍具有較強的防區外精確打擊能力,速度快#65380;突防能力強#65380;射程遠#65380;命中精度高的巡航導彈#65380;空地導彈和精確制導炸彈等“防區外打擊武器”,已成為美軍現代空中突擊的主力,加之先進的綜合信息系統(C4ISR)及各種精確制導武器運用于戰場,使其打擊精度大大提高。其巡航導彈射程1000~4000公里,圓概率偏差15~30米;空地導彈射程10~100公里;空地精確制導炸彈滑翔距離高達70余公里。在近期局部戰爭中,美軍及其盟軍空襲作戰大都使用了GPS輔助制導的精確制導武器,如“杰達姆”(JDMA聯合直接攻擊炸彈)精確制導炸彈#65380;“戰斧”巡航導彈及美國目前最大的常規炸彈——21000磅的“炸彈之母”等在不良天候的作戰條件下得到了充分的利用。通過近期局部戰爭的實踐,美軍更加重視“防區外打擊”,美軍正在大力發展更先進的遠程精確打擊武器,主要包括巡航導彈和防區外空地導彈。美國已把發展更先進的遠程精確打擊武器作為快速反應和非接觸作戰時的首選武器而大力發展。預計到2010年左右,美國可能研制成功并部署射程1300公里的高超音速巡航導彈。目前,美軍已將AGM-86C型空射巡航導彈部署在關島,堆放在了我國門口,對我構成了現實的嚴重威脅。同時美海軍所有作戰艦艇均可裝備巡航導彈,臺海戰爭一旦爆發,必將云集我當面海域,對我構成潛在的嚴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