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擊手,這個獨特的名稱帶給人們的是一種冷酷而又浪漫的聯想。戰場上他們殺人于無形,沒有人敢否認他們的存在,卻又不知道他們藏身何處,防不勝防,避無可避。“狙擊手”已經逐漸成為特種戰斗行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面對死亡,他們毫無懼色,常常神不知鬼不覺地隱藏在某個角落,一有機會,子彈便會從他們冰冷的槍口中射出。伴隨著每次槍響,一個個目標消失在他們的眼中。在戰場上,他們被他們的敵人稱之為“絕命殺星”。
戰爭造就了英雄,也為狙擊手們開辟了施展才能的廣闊天地。據資料統計,在世界戰爭史上,射殺人數超過300人的狙擊手就有25人之多。在他們當中,既有被譽為“白色死神”的芬蘭狙擊手西蒙#8226;海亞,又有成功狙殺德軍狙擊之王的蘇聯英雄瓦西里#8226;扎依采夫,更有極具傳奇色彩的“狙擊女王”柳德米拉#8226;M#8226;帕夫里琴科。此外,在中國人民志愿軍的隊伍中,也涌現出一名神槍手,他就是被譽為“志愿軍第一神槍手”的張桃芳。他們的驕人戰績,在世界狙擊史上留下了濃厚的一筆。
“白色死神”
——西蒙#8226;海亞
西蒙#8226;海亞曾是一個貧苦農民的兒子,他身材矮小,貌不驚人,但自幼練就了一套精準的槍法。在1939年~1940年的蘇芬戰爭中,他在不到四個月的時間里,就用芬蘭版的莫辛納甘狙擊步槍射殺了542名蘇軍,一舉成為世界上殺人最多的狙擊手。西蒙#8226;海亞帶領他的狙擊小組,身著白色偽裝服,穿梭于大雪封山的荒郊野外,隱蔽在叢林深處,不斷射殺行進中的蘇軍士兵,給他們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由于當時的蘇聯紅軍士兵身穿棕褐色制服,這樣,在白色的雪地中辛苦跋涉的他們成了西蒙#8226;海亞最明顯的目標。正是由于西蒙#8226;海亞給蘇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蘇軍士兵都驚恐地稱他為“白色死神”。據說西蒙#8226;海亞還是一位不用瞄準鏡的“神人”!更令人吃驚的是他那張神奇的臉——這張臉在1940年3月6日與蘇軍戰斗中同樣被一名狙擊手用達姆彈所擊中,但是他竟然奇跡般地活了下來,并成功地退出了戰斗,可以說是一個奇跡。西蒙#8226;海亞于2002年去世,享年92歲,他也是世界著名狙擊手中活得歲數最大的人。
“德軍狙擊王克星”
——瓦西里#8226;扎依采夫
眾所周知,蘇軍在二戰中培養了大批優秀的狙擊手。在他們當中,既有排名世界狙擊榜次席的蘇聯著名狙擊手伊萬西德#8226;連科(射殺500人),又有我們大家所熟悉的電影《兵臨城下》中的主人公瓦西里的原型——蘇軍戰斗英雄瓦西里#8226;扎依采夫。其實,論戰績,瓦西里#8226;扎依采夫并不那么顯赫,在整個二戰中他一共消滅了400名德軍,然而他之所以在軍事史學家中享譽最高,不僅僅是因為他為狙擊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更由于他戰勝了德軍最著名的狙擊手之王科寧斯。
瓦西里#8226;扎依采夫出生于普里烏拉利耶,經常跟隨父親和哥哥一起進山打獵,12歲時便練就了一手好槍法。1942年,已成年的他跟隨部隊來到了伏爾加河畔,并在蘇聯前沿陣地的第62集團軍服役。1942年秋,蘇軍的狙擊手們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大顯神威,令德軍吃盡了苦頭。而扎依采夫準尉更是在10天內擊斃了42名德軍士兵。希特勒的將軍們決定拔掉這顆釘子,將德軍的王牌狙擊手,柏林狙擊兵學校校長科寧斯上校調往斯大林格勒前線,專門對付扎依采夫。
從柏林飛抵前線的科寧斯率先開始行動。接連兩天,他打死了兩名蘇軍狙擊手——每個都是一發命中。科寧斯以行動宣告了他的到來。第3天,城市上空炮聲不斷,狙擊手們伏身掩體,眼不離光學瞄準鏡,不間斷地監視著前方發生的一切。指導員達尼洛夫一大早就鉆進狙擊手的掩蔽部觀戰。突然,達尼洛夫好像忽然看見了什么,他興奮地跪起身來,正是這一不明智的舉動給了科寧斯機會。他一槍擊中達尼洛夫的肩膀。科寧斯之所以沒有打達尼洛夫的頭部,是因為他希望扎依采夫跳起來救助受傷的戰友,從而暴露自己。看著受傷的戰友,扎依采夫依然紋絲未動,眼望前方。科寧斯再沒開槍,他沉默著,任憑衛生兵把達尼洛夫放上擔架抬走。扎依采夫拿起望遠鏡觀察,一塊斜支在墻角的鋼板引起他的注意,他懷疑科寧斯就藏在下面。次日早晨,秋天的陽光穿過城市廢墟從德國人背后照射在狙擊手們的臉上。扎依采夫決定過了上午再行動,因為瞄準鏡的反光可能會把位置暴露給德國人。午后,蘇聯狙擊兵的步槍已處于背光位置,而科寧斯的陣地則暴露在直射陽光之下。扎依采夫集中全部注意力瞄準鋼板下的暗點。此刻德國王牌槍手科寧斯從鐵板下探出半個腦袋窺視。等待已久的時機到來了,扎依采夫迅速扣動了扳機。這是他4天來射出的惟一一顆子彈。這顆子彈擊中德國頭號槍手的前額,穿過后腦勺和頭盔飛出。事后表明,被擊斃者正是赫赫有名的德軍常勝槍手科寧斯上校。
“狙擊女王”——
柳德米拉#8226;M#8226;帕夫里琴科
蘇聯英雄柳德米拉#8226;M#8226;帕夫里琴科年輕時曾是一位十分漂亮的姑娘,她那天真純潔而又充滿活力的大眼睛中透露出世人少有的堅毅。誰都很難想象,正是這樣一位年輕美麗的姑娘,竟然是一名出色的狙擊手——在敖德薩和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中一共擊斃了309名德軍,創造了巾幗不讓須眉的狙擊神話。她也是在射殺人數超過300人的25名著名狙擊手中的惟一一名女性。
柳德米拉出生在烏克蘭貝利亞特沙科夫的一個小村莊。中學畢業后,她找到了一份工作,并且愛上了射擊運動。沉穩堅毅的性格#65380;聰慧和刻苦使她很快成為一名神槍手。戰爭爆發后,她毅然參軍來到了部隊,被分配到第25步兵師做了一名步槍手。1941年8月,第25步兵師奉命保衛巴亞耶夫卡附近的比利亞夫卡。在巴亞耶夫卡附近的一個村落,柳德米拉接到命令,在一個隱蔽的地方潛伏下來,等待目標出現。等待是漫長而折磨人的,柳德米拉緊緊握著手中的步槍,強迫自己拋棄恐懼和緊張,消除任何雜念。畢竟,這是她第一次面對真正的活人目標。伴隨著第一個目標的出現,她緊張地扣動了扳機。槍響了,瞄準鏡中頓時出現了血花飛濺的場面。柳德米拉取得了她從軍以來的第一個戰果,并由此開始了她真正的狙擊生涯。
柳德米拉通常和一名觀察兵一起活動,武器是一支帶P#8226;E#8226;4瞄準具的莫辛#8226;納甘1891/30型7.62毫米狙擊步槍。這種5發彈倉的步槍的初速是853米/秒,有效射程超過550米,是當時最好的狙擊步槍之一。在敖德薩作戰的兩個半月里,投入戰斗不久的柳德米拉竟然一共射殺了l87個敵人,成為蘇軍赫赫有名的女狙擊手。
“志愿軍第一神槍手”——張桃芳
張桃芳是在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二年參軍入伍的。入伍三個月后,就被派到了上甘嶺陣地。一次,張桃芳正把槍口放在固定封鎖點上等待戰機,忽聽觀察員喊了一聲:“注意!2號發現活靶!”張桃芳一看,果然有一個敵人背著東西正向山坡上爬,“叭”的一槍,這個家伙就滾下山去了。還有一次,張桃芳正在射擊臺上等目標等得發急,突然兩個敵人從碉堡里跑了出來。“叭叭”兩槍,兩個美國人應聲倒地。這樣,張桃芳在18天的戰斗中,用225發子彈,消滅敵人71名,差不多每3發子彈消滅一個,每天消滅3到4個。
有人說,作為狙擊手,所強調的是一槍斃命,而張桃芳并沒有真正做到一槍消滅一個敵人,也許他并不能算是一名真正的狙擊手。但是,一名優秀的狙擊手除了要有過硬的狙擊技術以外,還必須具備一件合適的狙擊步槍。而在當時,我軍并沒有專用的狙擊武器。戰場上的張桃芳完全是憑借自己的肉眼去瞄準射殺敵人。他在陣地上的31天時間里,使用中國仿德毛瑟1898年7.9毫米步槍,用427發子彈,打死打傷211名敵人。可以說,他不僅創造了朝鮮戰場我志愿軍狙擊殺敵的最高紀錄,更創造了使用非專用狙擊武器造就的狙擊神話。

不僅僅是在蘇聯,在德國#65380;美國等國家同樣有一批優秀的狙擊手活躍在戰場的各個角落。他們之中既有精準射殺過2500米以外目標,享有“白羽毛”之稱的美國狙擊手卡洛斯#8226;海斯科克;又有人稱“單兵殺人機器”的美國著名狙擊手查克#8226;馬威尼;還有二戰中以擊斃敵軍軍官,挫傷敵軍銳氣和挫敗敵人進攻著稱的德軍狙擊手馬蒂亞斯#8226;海岑諾爾。
十字線后清冷的目光,如刀鋒般凌厲,瞬間的軟弱#65380;剎那的同情#65380;閃逝的遲疑都可能使自己的眉心成為對手的靶標。場場是你死我活的爭斗,槍槍是生命的較量。如果沒有經歷生死的對峙,任何人都沒有資格責備狙擊手的殘酷血腥和冷血無情。戰爭要求他們,面對死亡不動生色,即使瞄準鏡中對手的腦漿飛濺,即使戰友和親人在身邊倒下……這就是他們——狙擊手。
(本表復制#65380;自制均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