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紹了有關科技論文與專利申請相關法律規定。并通過案例分析提醒廣大科技工作者,當成果做出以后的后續保護行為及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論文發表 專利授權 知識產權 負面影響
1.論文發表時機不當對專利授權帶來負面影響
科技成果一般采用驗收、報獎、登記制度及學術論文為評價方式,其中科技論文是由科技工作者對其創造研究進行理論分析和科學總結的智力成果,科技論文的數量及出版社等級用來評定科技人員的職稱,且作為考核科研機構的標準,科學技術人員做出其研究后,都希望成果盡早發表;而將科研成果申請專利是將成果以知識產權的法律形式保護起來。廣大科技人員有發表論文積極性的同時,往往忽略了一個問題:即將科研成果以知識產權的法律形式保護起來的時間。一般情況下論文發表在專利申請之前,該論文的發表對專利申請的審查會帶來負面影響,即與專利申請同一主題的論文,在申請日前一旦發表公開就會破壞專利申請的新穎性,導致因該專利技術失去了新穎性而不能取得專利權,即申請專利的公開使其成為公有技術,影響了以后的專利授權,從而丟失了本來能得到、應得到且想得到的成果。常忽略的另一個問題是:也有些科技人員不太清楚自己研究成果,只知道搶先一步發表論文,盡量做到及時、準確和完整,不知道申請專利,從而因“拱手奉獻”,與他人“共享”丟失了可以法律形式明確的,本來屬于自己的成果。
2.相關法律依據
根據《著作權實施條例》第2條規定,我國著作權所稱的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并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創造成果。其獨創性不同于新穎性,同一思想內容的題材,由兩個作者同時完成,只要是各自獨立從事了智力勞動,兩部作品都可以受到法律保護。
《專利法》所稱發明,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實用新型是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于實用的新技術方案。《專利法》第22條指出,授予專利權發明與實用新型應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其新穎性,是指申請日以前沒有同樣的發明或實用新型在國內外出版物上公開發表過,在國內公開使用過或者以其他方式為公眾所知,也沒有同樣的發明或實用新型由他人向專利局提出過申請并載在申請日以后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中。
通過上述有關法規可看出科技論文與專利均屬知識產權保護范疇,即權利人就同一項新成果即可獲得著作權保護,也可申請專利權保護,但論文發表對其后的專利申請有抵觸作用。然而,提請科技人員注意的是:雖然專利申請前發表論文對專利申請有負面影響,但申請專利并不影響申請后論文的在后發表,從專利新穎性的角度考慮,慎重選擇論文發表時間,確保論文發表的時間要在專利申請之后,即申請專利在先,論文發表在后才是權宜之計,因為這樣做專利的新穎性和創造性不受影響,也避免了實用新型(不實審)專利事后被無效的可能使科研成果得到著作權和專利權雙重保護。
3.案例分析
某科技人員不太清楚《專利法》有關規定,科技成果完成后,將其成果部分內容搶先發表,之后又就同一主題申請專利。結果其內容發表破壞了專利新穎性和創造性,險些未獲得權利權。專利號為ZL03111531.4的發明專利(名稱:大蒜素和大蒜油環糊精衍生物包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在發明專利審查階段,審查員提出審查意見:“對比文件1(該發明人(申請人)的論文)和對比文件2將“大蒜素和大蒜油環糊精衍生物包合物及其制備方法”等技術公開,認為蒜素和大蒜油環糊精是衍生物包合物中的一種,其區別僅在于本申請選擇羥丙基-β-環糊精是環糊精衍生物作為包合材料,這種區別是所屬技術領域中的一種公知常識,可在對比文件的基礎上結合公知常識獲得,其效果是可預料到的,結論是不具創造性。發明人(申請人)為了不喪失專利權利,只好縮小了權利的保護范圍。根據實施例中唯一沒有在論文中公開的優選方案對與權項作限定性修改形成新的權利要求,申請人在答辯中說:“一般環糊精衍生物對蒜素和大蒜油的包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為8g/mL,而羥丙基-β-環糊精衍生物作為包合物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能達到75g/mL。這一點對大蒜素和大蒜油液體制劑有至關重大的作用,本發明所述羥丙基-β-環糊精衍生物能夠帶來峰值,從現有技術中公開的寬范圍中,有目的地選出現有技術中未提到的窄范圍或個體的發明,能夠取得預料不到的技術效果,符合《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4.3節有關選擇發明思想,所以本發明具有創造性。”審查后申請人雖然取得了專利權,但保護范圍僅一個最佳方案上,即保護范圍很窄。
4.論文發表和專利申請應注意問題
4.1做好技術保密
技術秘密、科技論文作品和專利均屬于人類智力活動成果,屬知識產權保護內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條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于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98)修訂》》第二條定義: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其中的技術信息是指秘訣、工藝流程、設計圖紙、技術情報等科學方面的專有知識。
不論是論文發表還是專利申請都涉及保留技術秘密的問題。兩者均要公開進入公共領域,會被公眾所利用。因此,基于知識產權戰略和技術秘密兩方面的考慮,可在適當保留技術秘密前提下對其成果進行公開。當然要在其發表的論文具有獨創性或申請的專利能授權基礎上再進行戰略性取舍,這是廣大科技工作者應該重視的問題。
另外,從知識產權保護角度來說,不是任何研究成果都要發表論文且申請專利的,比如美國“可口可樂”配方的保密,至今已有100多年,如果申請專利或是發表論文,這一技術早以公之于眾了。
發明人對自己的新技術是選擇技術秘密或專利保護取決于各種因素,發明人可以綜合考慮以上各點,做出自己選擇。如果某種技術他人很難發現,作為技術秘密保護會帶來更多利益。
4.2選好論文及專利申請立題角度
如果論文急需發表,來不及申報專利,為避免上述案例問題發生,要保證論文內容不要和專利保護方案重疊。論文可重點對成果進行理論分析和取得的應用效果上進行科學總結,回避專利將要保護的結構和方法內容。只要論文立題角度和專利方案不發生重疊,可先發表論文,因其內容不影響在后專利申請新穎性,專利也會因符合專利法而授權。
如果同一主題屬于科學發現則不可申請專利。科學發現是指對自然界中客觀存在的物質、現象、變化過程及其特性和規律的揭示,例如:從自然界找到一種以前未知的以天然形態存在的物質,不適合申請專利保護,而這種物質的提取方法則可以得到專利保護,因為提取方法屬于改造世界的技術方案。希廣大科學技術人員注意與論文同一主題的專利申請立題問題。
作者簡介:韓萍(1954-),女,遼寧西豐人,大學,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科技期刊編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