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泉穴:
它位于足底中線前、中三分之一交點處,當足趾屈時,足底前凹陷處。
經常按摩此穴,則腎精充足,耳聰目明,發育正常,精力充沛,性功能強盛,腰膝壯實不軟,行走有力。
涌泉穴的保健手法主要是按摩。方法睡前端坐,用手掌托來回搓摩涌泉及足底部108次,以感覺發燙發熱為度,搓畢,再用大拇指指肚點按涌泉49下,以感覺酸痛為度,兩腳互換。
百會穴:
它位于頭部,在兩耳廓尖端連線與頭部前后正中線的交叉點。
此穴經過鍛煉,可開發人潛能,增加體內的真氣,調節心、腦血管系統功能,益智開慧,澄心明性,輕身延年,青春不老。
百會穴的保健方法有四。其一是按摩法:睡前端坐,用掌指來回摩擦百會至發熱為度,每次108下。其二是扣擊法:用右空心掌輕輕扣擊百會穴,每次108下。其三是意守法:兩眼微閉,全身放松,心意注于百會穴并守住,意守時以此穴出現跳動和溫熱感為有效,時間約10分鐘。其四是采氣法:站坐均可,全身放松,意想自己的百會穴打開,宇宙中的真氣能量和陽光清氣源源不斷地通過百會進入體內,時間約10分鐘。
足三里:
它位于腿部外膝眼下三寸,距脛骨前緣外側一橫指處。
經常用不同的方法刺激它,可健脾壯胃,擴張血管,降低血液凝聚,促進飲食的盡快消化吸收,扶正祛邪,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消除疲勞,恢復體力。
常用保健手法是穴位點按、艾灸。點穴法:可用雙手大拇指指肚點按足三里,每次108下,以感覺酸痛為度。艾灸法:取中草藥“艾為燃料,將艾絨點燃,間接溫熱感穿透肌膚入穴。
神闕穴:
即肚臍,又名臍中,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門穴平行對應的肚臍中。
經常鍛煉此穴,可使人體真氣充盈、精神飽滿、體力充沛、腰肌強壯、面色紅潤、耳聰目明、輕身延年。
神闕穴的保健方法有三。其一是揉中法每晚睡前空腹,將雙手搓熱,雙手左下右上疊放于肚臍,順時針揉轉(女子相反),每次360下。其二是聚氣法:端坐,放松,微閉眼,用右手對著神闕空轉,意念將宇宙中的真氣能量向臍中聚集,以感覺溫熱為度。其三是意守法:放松,盤坐,閉目,去除雜念,意念注于神經,每次半小時以上,久之則凝神入氣穴,穴中真氣發生,胎息則慢慢啟動。
對亞健康錯誤的處理方法
對某些亞健康狀態人群,其本人甚至包括醫生或周圍的人都可能有意無意地采取以下錯誤的處理方法
1 長期休養。人在疲勞過度時,會有暫時的疲勞感、倦怠感、注意力渙散、身體不適等,經過休息很快就會恢復。但有些人卻因為缺乏常識,認為是自己有了什么病,并因此感到不安,讓這一部分人長期休養不僅沒有任何意義,而且還有害處。一個人如果長期不工作,會使他們擔心自己的前途和收入,從而愈加不安,癥狀也就進一步惡化。從另一方面看,身體本來沒有什么疾病,卻令其長期休養,會使這部分人更難從疾病的觀念中解脫出來,特別是具有疑病素質者,一有閑暇就注意自己的癥狀,結果很難逃脫癥狀的束縛。
2 長期服藥。某些失眠或焦慮患者一般都曾長期服用過鎮靜藥,這可能對緩和不安有一定的作用,但卻不能根治。服用少量的鎮靜藥對癥狀幾乎沒有改變,但稍微加大劑量就容易出現全身乏力、頭腦不清、精神萎靡不振等現象,還有可能出現藥物中毒。患者在服藥期間自然有患病的意識,反而使主訴增多,整天考慮是否要增加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