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項對幼兒教師目前所承受的心理壓力的調查中,與以前相比,有2650%的教師認為“大得多”,3750%的教師認為“稍大”,3000%的教師認為“差不多”,只有375%的教師認為“稍小”,225%的教師認為“小得多”。也就是說,超過一半的教師認為目前所承受的心理壓力比以前大。
一、職業壓力來源
(一)外部因素
家長對幼兒教師提出的要求過高。同時,幼兒園的發展也要求教師在工作中達到一定的標準,而且會與教師的前途與待遇相聯系,以及絕大多數幼兒教師是女性,一天的緊張工作之后還要承擔大部分家務勞動,就使得她們倍感勞累,身心俱疲。
(二)內部因素
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幼兒教師原有的知識結構與能力水平產生了強烈沖擊,重學歷、重知識、重能力的現狀也給她們帶來了專業提升上的極大壓力。主觀上,她們更積極地進取,希望脫穎而出,客觀上,更加繁重的任務,更加高標準的要求,又很容易使她們產生角色的挫折感。據調查,52.50%的教師認為自己“沒有取得什么成就”,反映了教師對工作的期望值較高,而對成就普遍不滿意,這往往是形成心理過度焦慮的根源之一。幼兒教育對幼兒教師之間的配合要求也比較高,而教師之間“你上我下”、“優勝劣汰”的競爭,使得人際關系復雜化,這種負面效應無疑也是形成職業壓力不可忽視的因素。
二、減輕職業壓力的建議
1 國家制定相應法律,教育部門實施切實可行的措施,提高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保證幼兒教師的合法權益,將“尊師重教”意識落到實處。
2 幼教行政管理部門應組織心理健康專家定期舉辦講座、開展咨詢活動,答疑解難,教給教師緩解身心壓力的技巧、方法,使教師及時調整心態,正確面對壓力,把壓力轉化為上進的動力。
3 幼教師資培訓機構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幼教師資培訓應有較高的起點,除對幼師進行學習成績考核及技能技巧、專業思想面試外,還應創設各種情境,測試其心理健康狀況。讓教師學會培養積極的態度、樂觀的精神和寬廣的胸懷。
4 幼兒園應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為幼兒教師減壓。管理者可根據不同年齡、教齡、學歷、職稱的教師具有不同的壓力的特點,安排工作,幫助教師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困難,采取民主管理的方式,尊重教師、公平地對待教師,增加教師之間的溝通,使教師工作有張有弛,勞逸結合。
5 家庭應關心、理解幼兒教師。家庭成員共同營造安逸、幸福的家庭氛圍,讓教師回到家中能感受到家的幸福與溫暖,對舒緩壓力是很有好處的。
6 幼兒教師應積極進行自我調適,正確對待工作壓力,相信自己能夠解決。要注意自我保健,制定符合自己知識經驗、智力能力、高低適中、易于實現的目標,建立合理的期望,有效發揮潛能,不過分苛求自己。尋找機會與同事交往,關心、幫助、尊重、贊許同事,不埋怨同事和過多關注其缺點、不足。還要不斷接觸、吸取新知識、新觀念,健全自己的知識體系,適應社會發展和幼兒教育發展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質。
幼兒教師的職業壓力能否減輕,將對教師的教學活動、人際關系、家庭關系等都產生重大影響。但是,職業壓力的存在也會督促教師向前發展,取得更大的進步、成就。因此,正確處理職業壓力的問題,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幼兒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