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放一撮茶葉于杯中,積蓄、儲存,然后一點一點。舒展開來。記得1月1日是元旦的人越來越少,記得12月25日是圣誕的人越來越多;說“元旦快樂”的人越來越少,說“merrychristmas”的人越來越多。是遺忘,還是異化?原以為卡夫卡的時代已成歷史,卻不曾想到200年后的今天也會有《變形記》的翻版與再現。
(二)
茶葉在杯中時而舒展,時而卷縮,時而下沉,時而上浮。淡淡的清香從葉孔中散發出來,絲絲縷縷,溢滿整個茶杯。
登高抒懷,望遠寄情。摘幾枝茱萸。插在胸前,合抿雙掌,閉目祈禱。然而有幾人能想起登高捅茱萸?又有幾人知道九九思念故親?是西來的潮流太猛烈,沖得人們頭昏腦脹?還是黃河的堤岸太脆弱。禁不起任何沖蕩?望著山頂的那一片茱萸,我陷入了沉思。
(三)
清香從杯中慢慢飄出,溫馨。濃冽;茶葉在杯中翻滾,沉浮,激蕩,激起震撼人心的一幕又一幕。他披頭散發,面色憔悴,形容枯槁,還唱著“舉世渾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然后縱身一跳,只留下波蕩河心。那份拳拳的愛國之心與寧死而要保持心靈高尚的意志,感動著一代又一代在“五·五”那一天想到屈原背后的深層意蘊?沒有,一切都沒有,只看見那賀卡上寫的是“情人節快樂”。
(四)
茶葉在水中沖蕩、洗滌,慢慢地完全舒展開來,漂在茶面上,而那縷縷清香似消散的煙霧,清晰的傳統文化留下的卻依舊是模糊的影霧。沒有“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的景象,更沒有“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的感悟。寒食節已成為昔日長河里的浪花,介子椎更不被現代世人推崇,甚至他們會問:“介子推是何方人氏?”但下一刻,他卻對身邊的伙伴說:“貝克漢姆的那一腳踢得真是棒極了,酷斃了!真是我的超級偶像。”
既然如此。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
(五)
清香在杯中回旋,蕩起層層微紋;舒展的茶葉似臨江而立的白鷺。灑脫、閑適。
站在長江河岸上。我舉目四望;立于黃河堤岸,我低頭沉思,當西來的潮流與長江黃河洪波相碰撞時,我們該用什么方式來引領西湖?既讓長江黃河滾滾東逝,又讓清澈透明的西潮,緩緩流入其中?而當長江黃河最終頭破而血流時,我們又該如何撫平,如何安慰?
夢一杯茶香濃濃;
奏一曲歷史凱歌。
(指導老師:劉興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