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八卦井”:霞寒冬暖
河北興隆縣九龍潭風景區農家一口冬暖夏寒井,叫“太極八卦井”。該井深8米,是一口枯井。嚴冬近觀溫潤撲面;遠看則云霧氤氳,游人至此,如至仙境。時至炎夏,井內凝寒結冰,凜凜寒風從井中吹出,滿院生涼。近前則清冽襲人,砭人肌骨。中央電視臺拍攝的電視專題片《怪井》于2006年3月17日在《中國地理探奇》欄目首播和各地轉播后,這口怪井于是名揚天下。一年冬季,3個人開始用人工的方式挖井。一連挖了一個多月.挖到約8米多深時,井下卻突然問變成了大石頭,并在縱向出現了一個洞,碎石和土嘩嘩地掉入了洞中。向洞內扔石塊,很長時間才能聽到回聲。而更令人晾奇的是,從洞中還往外冒著熱風,呼呼有聲,大冬天的,在井下干活穿著背心還出汗。
看來,這里打出水來已沒有希望,村民們只好就此罷手了。他們只好將它當作貯水的水窯使用。
第二年夏日,酷暑炎炎,水的表面竟結了一層冰。將啤酒和肉放入井中,結果一天一宿后,10瓶啤酒有7瓶被凍裂了,而肉也被凍得梆梆硬。
從此,冬天冒暖風、夏季冷颼颼的現象年年如此,這口井引得人們嘖嘖稱奇。后來,人們將這口“冰炭同爐”的神仙洞稱為“太極八卦井”。
為了探求太極八卦井冬暖夏涼的科學道理,承德市地質專家崔石林工程師通過對雙林村及對井周圍山谷進行了探尋,發現井周圍山體的巖體不同,并且還存在許多斷層。而這些,可能就是造成奇異現象出現的根源所在。而井東西北三面環山,形成了一貫如簸箕般的洼地。而井所在的洼地正處在斷層的地方。井的西邊是侵入的地方,形成火山巖。東邊為沉積巖。中間即通過井的@又是—個大的斷層破碎帶。火山巖起到阻水的作用,而石灰巖的裂隙,又具有地下裂隙水,能補給石灰巖。在井的北面和下面松散物質厚度大,它具有很多空間,中間有縫隙,這些縫隙連通在一起能延伸到比較遠的地方,有良好的導熱、導水性。更重要的是,井下發現有洞的說法是成立的,而且這個洞一定有很強的導熱、導氣性,它能把很遠地方的冷空氣或熱氣帶過來,造成井底奇特的溫差現象。
這種說法盡管還有些牽強——為什么偏偏夏天來寒冷、冬天來熱氣?但目前也只能這么解釋了。
甘露井:一揭開就下雨
四川名山縣有一座神奇的山,名為蒙頂山。這座山上的一口古井,叫甘露井,又名古蒙泉,始建于西漢年間,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不管再大的太陽,再好的天氣,只要把這口井的蓋子打開,別處不下雨,井頭頂上都要下雨,把蓋子蓋上,就不會下雨,蓋子不蓋,就長期下雨。
名山縣氣象專家認為,蒙頂山山頂上空氣濕度很大,常常是云霧繚繞,也就是說,空氣中的水汽含量多數時間是處于飽和和接近于飽和狀態。開蓋,主要是振動,從而引起空氣振動,因為空氣濕度很大,就產生一點降雨。但人們拿來鐵盆邊敲邊喊,卻沒能把雨敲下來。
另一種說法認為,當地比較冷,空氣比較潮濕,井里面空氣就更冷一點,溫度更低一點,同時井里空氣的濕度很大,特別是天氣很熱的時候,一旦揭開井蓋,里面的冷濕空氣出來,與熱空氣一接觸馬上就形成雨。但雅安市氣象專家稱,這種說法可能是不對的,因為井里的溫度比外面低,水汽不會上升,因為溫度低,只能下沉,只有暖的空氣才會上升,按道理這個井蓋揭開后,不可能形成降水。 最可信的說法認為,蒙頂山地理位置是處于降水概率非常大的地方,海拔高度在1500米左右,降水非常充沛,經常都是云霧繚繞,降水概率非常大。從氣象學的角度,這個降水和揭井蓋沒有必然的聯系。因為老是揭井蓋以后,可能或早或晚就有降水發生。
在氣象學界,下雨最多的地方常被稱作天漏,雅安是有名的雨城,可是,雅安天漏卻在蒙頂山上,這又如何解釋呢?
白石海子:水紅如血
四川岷江上游的茂縣是羌族的主要聚居地,這里平均海拔高達2000米,在崇山峻嶺之間散布著眾多的美麗湖泊,當地人稱之為“海子”。面積約8平方公里的白石海子位于疊溪鎮松坪溝,距茂縣城關90公里,是岷江上游的堰塞湖。
2001年7月12日上午9時,一向清澈透明的湖面出現了幾縷紅色的水帶,宛如血絲在蔓延。最后整個湖面都成了鮮紅,很快,消息在周圍引起了極大震動,更有村民稱,在血紅的湖水中曾親眼見到有怪獸出沒。后來發現是一只長著三個頭的巨龜,當時游客嚇得把相機掉進了湖里。而海子的入口處卻水質清澈見底,和發紅的湖水形成了一條明顯分界線。
專家們通過調查發現,湖水發紅是從湖心開始向周圍湖面擴散的。這很有可能是由于斷層深部的地質活動造成的,如果這個結論得到證實,那么一場地震將在所難免。隨后專家又發現了個奇怪現象:湖水并非一直都是紅色的,早晨湖水清澈透明,隨著日照增強氣溫升高,顏色也逐漸變紅,到了下午,湖水又會逐漸恢復清澈,而且即便在最紅的時候,湖水也并不是通體變紅,而只是表層湖水呈紅色。湖水發紅也不是從固定的一個點逐漸向四周擴散,而是隨著水流、風力等環境因素的變化而不斷變化,這種現象和地震前兆現象又有很大區別。專家們對海子不同部位的湖水進行了抽樣化驗,他們發現湖水有機質含量非常高,卻沒有發現反映地殼異常變化的化學物質。
正當有關部門進行深入研究時,白石海子的血紅色突然神秘消失了,在之后兩年時間里再沒出現過,就在人們以為謎團將永遠難解時,神秘紅色于2006年8月再次出現在白石海子。
水生所專家認為,在淡水湖泊出現這種現象極為罕見,那么,這種紅色究竟是什么?
在高倍顯微鏡下,這種引起軒然大波的神秘微生物終于露出了真面目,這種微型藻類的細胞核呈紫紅色,在其身后拖著一條尾巴樣東西,是微生藻類中的甲藻,甲藻具有植物和動物的雙重習性,植物學家認為它是一種光合植物,它有葉綠素能夠進行光合作用,能夠把無機碳變成有機營養,這完全符合植物的生物特性,但它卻又長有鞭毛,也就是那個尾巴樣東西,它能感受一些環境的刺激,可以游動,所以動物學家把它看成是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