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瓦特高效率蒸汽機問世之前,事實上也早有很多人在研究制造蒸汽機了。如公元前720年埃及哲學家西羅,1612年法國機械師德戈,1698年薩物雷,還有狄賽戈里耳、紐可門等不下數十人。派朋也是其中的一個,但他研究蒸汽發動機對人類的貢獻反而不及他因此發明的副產品——壓力鍋。
17世紀末葉。年輕的法國人派朋在倫敦研究蒸汽發動機時,引發了他對烹飪用壓力鍋的發明。他發明的蒸煮鍋是圓桶狀的,上面有一個能扣緊的蓋子和一個自動安全閥。安全閥也是派朋的發明。
1679年,派朋為皇家學會做現場表演,用這種鍋烹制了一些食品,大建筑師C·雷恩覺得這食物美味可口,建議派朋寫一本小冊子介紹這鍋的用法和特點。派朋寫道:“這種鍋能使又老又硬的牛羊肉變得又嫩又軟,并能保護菜和肉的香味和營養。”
但直到二次大戰期間,這種鍋才普及起來。
打字機:愛情的產物
他的名字叫G.L.邵爾斯,在美國一家煙廠工作,跟打字機沒有一點關系。
他妻子在一家公司當秘書。由于妻子工作忙,經常將做不完的工作帶回家,連夜趕寫材料,非常辛苦。邵爾斯怕愛妻累壞了,只好幫助她抄寫,有時寫到深夜,兩人往往都寫得手酸臂疼。于是,邵爾斯開始產生了發明寫字機器的想法。
最初,邵爾斯打聽到一位老技工叫白吉納,他曾與自己的一位朋友研究過寫字機器,于是邵爾斯去找白吉納。
白吉納很喜歡邵爾斯的認真勁,將他同那位已去世的朋友斷斷續續研究了十幾年沒有成功的寫字機模型送給了邵爾斯,并告誡邵爾斯,研究成寫字機器是異常困難的事情。
邵爾斯把這些寫字機雛形的機件寶貝似地搬回家,開始了艱苦的研究工作。
打字機的字臂,照現在的結構而言,似乎是理所當然的形式,可是當時在設計時,卻使邵爾斯傷透腦筋。因為一開始他被那種蓋印章既簡單而實用的傳統概念方式禁錮住了:他認為字鍵與字印之間不宜距離太遠,最好是字鍵在上,字印在下,一按就可以有字出來,就像蓋印一樣,既簡單又能縮小機器的體形。可是,研究到最后,他覺得這一構想根本無法實現。
因為字鍵在上、字印在下的設計結構字臂不能太長,否則,就像樹根一樣盤在下面,既復雜又不實用。可是字臂太短,又不能運用自如,因此,使他的創造陷入停滯階段。
有一天深夜,邵爾斯工作得累了,到院子里去散步,回到屋里想重新工作時,一抬頭,看到他太太彎著背寫字的側影。就在這一瞥之下,邵爾斯內心深處激起一陣輕微的顫動:燈下那個美麗的影子,是多么感人的一幅畫面!他覺得坐在那里的不再是他太太,而是他苦思冥想的打字機形狀。如果把他太太的頭當作字鍵,彎曲的臂當做字臂,這種結構不是很理想的設計嗎?邵爾斯不禁跳了起來,喊道:“姬蒂,我成功了!”
正在聚精會神抄寫東西的邵爾斯太太聽到這一聲喊,嚇了一大跳,睜著充滿驚恐的大眼睛,以為丈夫為搞發明神經錯亂了。
邵爾斯根據新產生的靈感,又改進了寫字機的構造。經過4年的努力,終于在1867年冬天發明出世界上第一臺打字機。
1872年的一天,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個酒店里,斯坦福與科恩發生了激烈的爭執:斯坦福認為奔跑的馬在躍起的瞬間四蹄是騰空的;科恩卻認為,馬奔跑時始終有一蹄著地。爭執的結果誰也說服不了誰,于是就采取了美國人慣用的方式打賭來解決。他們請來一位馴馬好手來做裁決,然而,這位裁判員也難以斷定誰是誰非。因為單憑人的眼睛確實難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馬蹄是如何運動的。
裁判的好友——英國攝影師麥布里奇知道后,表示可由他來試一試。他在跑道的一邊安置了24架照相機,排成一行,相機鏡頭都對準跑道;在跑道的另一邊,他打了24個木樁,每根木樁上都系上一根細繩,這些細繩橫穿跑道,分別系到對面每架照相機的快門上。
一切準備就緒后,麥布里奇牽來了一匹漂亮的駿馬,讓它從跑道一端飛奔到另一端。當跑馬經過這一區域時,依次把24根引線絆斷,24架照相機的快門也就依次被拉動而拍下了24張照片。麥布里奇把這些照片按先后順序剪接起來。每相鄰的兩張照片動作差別很小,它們組成了一條連貫的照片帶。裁判根據這組照片,終于看出馬在奔跑時總有一蹄著地,不會四蹄騰空,從而判定科恩贏了。
按理說,故事到此就應結束了,但這場打賭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卻引起了人們很大的興趣。麥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們出示那條錄有奔馬形象的照片帶。一次,有人無意識地快速翻動那條照片帶,結果眼前出現了一幕奇異的景象:各張照片中那些靜止的馬疊成一匹運動的馬,它竟然“活”起來了!
生物學家馬萊從這里得到啟迪。他試圖用照片來研究動物的動作形態。當然,首先得解決連續攝影的方法問題,因為麥布里奇的那種攝影方式太麻煩了,不夠實用。馬萊是個聰明人,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后,終于在1888年制造出一種輕便的“固定底片連續攝影機”,它就是現代攝影機的鼻祖了。
從此之后,許多發明家將眼光投向了電影攝影機的研制上。1895年12月28日,法國人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第一次用自己發明的放映攝影兼用機放映了《火車到站》影片,標志電影的正式誕生。
破溫度計:攝影技術
1838年,法國物理學家達蓋爾正在研究影像保留在膠片上的方法,但研究多時,仍不得要領。有一天,他突然發現有一個影像留在了膠片上。他于是將附近的化學物品逐一挪開,看看究竟是什么東西造成了這個現象。最后,他發現,原來是一支溫度計打破后遺下的水銀。攝影技術便從此誕生了,真可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模糊底片:放射現象
1896年的一天,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偶然發現,一些密封完好的底片模糊了。他決定要找出其中原因。經過研究終于發現,是他自己身上攜帶的放射性鈾造成的,他因此而發現了放射現象,即原子自然衰變的現象。
嘗焦油:發現糖精
1879年,一名叫法爾貝里的化學系學生在研究一種跟甲苯有關的煤焦油物質時,隨意地嘗了嘗,竟然發現有甜味,結果發明了十分著名的糖精。
另外,還有兩種糖精或代糖都是被偶然發現的:1937年,美國伊利諾大學一名學生點燃一根香煙而嘗到甜味,結果發現了一種叫“環已基氨基磺酸酯”的物質;1965年,科學家在研究抗潰瘍物質時,發現了一種NutraSweet的代糖。
丟棄的合金:硬鋁
1906年德國科學家威爾姆打算觀察熱處理對一種含銅3.5%、鎂0.5%的鋁合金的影響。但處理后的合金并不如所希望的那樣硬化。他把合金隨手扔在了一邊。幾天后,他懷疑自己的試驗,于是決定重做一遍。結果他吃驚地發現,幾天前處理過的合金的強度和硬度已經大大增強。他因此發現了硬化現象,并制得硬鋁。
圍裙抹桌子:無煙炸藥
1896年的一天,瑞士化學家熊旁做試驗時不小心把盛滿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液瓶碰倒了。溶液流在桌上,一時未找到抹布,他趕緊拿來了妻子的一條棉布圍裙來抹桌子。圍裙浸了溶液,濕淋淋的,熊旁怕妻子看見后責怪,就到廚房去,想把圍裙烘干。沒料到靠近火爐時,只聽得“撲”的一聲,圍裙被燒得干干凈凈,沒有一點煙,也沒有一點灰,他大吃一驚。
事后,他仔細回憶了經過,頓時萬分高興。他意識到自己已經合成了可以用來做炸藥的新的化合物。為此,他多次重復了實驗,肯定了結果無誤,遂將其命名為“火棉”,后人稱之為硝化纖維素。就這樣,一條圍裙引出了世界上第一種無煙炸藥的問世。
足球模型:富勒烯
1985年,科學家克羅托、斯麥利等人在研究太空深處的碳元素時,發現有一種碳分子由60個碳原子組成。它的對稱性極高,而且它比其他碳分子更強也更穩定。其分子模型竟與由12塊黑色五邊形與20塊白色六邊形拼合而成的足球一模一樣。因此當斯麥利等人打電話給美國數學會主席告知這一信息時,這位主席竟驚訝地說:“你們發現的是一個足球啊!”
克羅托在英國《自然》雜志發表第一篇關于C60論文時,索性就用一張放在草坪上的足球照片作為C60的分子模型。這種碳分子被稱為布基球,又叫富勒烯,是繼石墨、金剛石之后發現的純碳的第三種獨立形態。按理說,人們早就該發現C60了。它在蠟燭煙黑中、在煙囪灰里就有。鑒定其結構所用的儀器幾乎每所大學或綜合性研究所都有。可以說,幾乎每一所大學或研究所的化學家都具備發現C60的條件,然而幾十年來,成千上萬的化學家都與它失之交臂。克羅托、斯麥利等因這一發現榮獲諾貝爾化學獎。
馬虎大意:發現新行星
馬虎大意是科學家的大忌,因為它常常導致錯誤的結果,但是,美國的天文學家阿姆布爾基可要感謝他的一次失誤,因為他由此偶然地發現了一顆新的小行星。
2006年7月2日,阿姆布爾基使用計算機控制天文望遠鏡探測星空時,將坐標調錯,望遠鏡焦點沒有對準他的預定目標。但是,這一疏忽竟使他發現一個直徑3公里大小的小行星,目前這顆新發現的行星已被小行星中心命名為2000NM。
這顆小行星距地球的距離為2200萬公里,目前,全世界的天文臺都在跟蹤它,以便得到有關它的進一步資料。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它不會與地球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