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廢棄的衛星、剝落的隔熱瓦、燃料艙的殘片、宇航員們的排泄物……據估計,有近5500噸人類制造的太空垃圾正環繞地球旋轉。
歷史上第一位太空垃圾制造者是美國宇航員埃德·懷特。1965年,他在進行首次太空漫步時不小心弄丟了一只備用手套。從那以后,宇航員們的“不小心”已經使得環繞地球的太空垃圾達到大約10萬件。去年7月,另一位太空漫步者皮爾斯·塞勒斯神情尷尬地報告說,他在開放太空作業時,不小心將刮刀丟失了。結果這件被太空垃圾觀察員們昵稱為“spatsat”的遺留物在當年8月初變成一顆火流星返回地球。
許多稀奇古怪的垃圾漂浮在地球周圍,它們大多是宇航員在太空作業時意外造成的。美國宇航局軌道垃圾項目實驗室的一名官員表示,在俄羅斯“和平號”太空站外的一次實驗中,他們發現各種從太空船廢物艙中排出的廢物,包括干涸的尿液顆粒、牙膏和剃須膏等。一顆印尼的人造衛星就慘遭“屎尿攻擊”?,F在美國宇航局已不再把大量廢棄物排放到太空中。
美國約翰遜太空中心太空垃圾計劃科學家馬克·馬特尼說,1960年,美國在一項拙劣的通訊計劃中把多數銅針撒在太空中,如今許多銅針依然還留在太空中。其他太空垃圾還包括許多從“和平號”太空站丟出的垃圾、當年修理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太空漫步者遺留下來的儀器,以及早在1958年遺留下來的火箭箭身等巨型廢物。這些垃圾都分布在最危險的區域,即離太空站與宇航船大約640公里的地方。當問及目前地球軌道上最大的太空垃圾是什么?馬特尼立刻回答:國際太空站。他表示:“每艘太空船最后都注定要變成太空垃圾。”
太空垃圾絕非無關痛癢的東西,這些東西可以使宇航員喪命、將人造衛星擊穿。
從1991年至2006年初,科學家記錄到了三起直徑大于10厘米的太空垃圾間的相撞。最近的一次是2005年1月,一顆升空31年的廢棄美國衛星和一些航天器殘骸發生了相撞。不過這三次撞擊均沒有造成更多太空碎片。2003年“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著陸時意外解體墜毀,美國宇航局的相關人員就故事產生的原因表示:除了泡沫隔熱材料脫落的原因之外,“哥倫比亞”號很可能被一塊微型隕石或太空垃圾擊中。
太空碎片的運動速度高達每小時3.52萬公里,這樣的高速能使小塊碎片在飛船或衛星上撞出一個洞,并導致電力短路等故障。專家們已經開始對這些物體進行監測,以免人類的未來毀在它們手上。美國宇航局協同空軍正在應用雷達與望遠鏡感應器,在太空探測直徑約lO厘米以上的垃圾。截至目前,直徑達10厘米左右的太空垃圾共有9925件。但是還有9萬件更小的垃圾存在于太空中,它們在環繞地球的軌道中以每小時2400公里的速度運行著。
目前科學家用來清除太空垃圾的辦法主要有:
1.定位跟蹤系統目前最先進的太空垃圾定位及監視系統還是冷戰時期美蘇兩國為監視敵方導彈進攻及間諜衛星而建造的跟蹤系統。它們能探測到低軌道上10厘米大小和地球同步軌道上1米大小的碎片。
2.“激光掃帚”鎖定太空垃圾目標后,發出一束激光,照射在太空垃圾背離地球的一端,使之部分升華為氣體,利用氣體的反作用力推動太空垃圾朝地球的方向運動,最終使其進入大氣層,與大氣產生強烈摩擦而燃燒。
3.“自殺衛星”這種自殺衛星體積只有足球那么大,一旦偵察到太空垃圾,便依附在垃圾上,使其速度降低,最后進入大氣層,與太空垃圾同歸于盡。
4.“空間工友”這種儀器由12只空間“垃圾箱”組成,在地球同步軌道上運行。當太空垃圾飛過時,它的由電腦控制的機械臂會抓住目標,放進“垃圾箱”后將其分割切碎,使其墜入地球大氣層燃燒自毀。
不過,由于技術和經濟方面的原因,上述清除太空垃圾的方法多數還處于試驗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