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克現象”是指平時成績好卻在賽場上屢屢失手的現象。克拉克是澳大利亞的長跑健將,他在1963-1968年間曾17次打破世界紀錄,被稱為田徑場上的奇才。然而在兩屆奧運會上,他卻連連發揮失常,與金牌無緣。后來,人們把那些平時訓練水平高、成績好的運動員在大賽中的失常現象稱為克拉克現象。
不少考生平時學習成績優秀,考前準備充分,然而到了考場,特別是到了高考這樣的重要時刻,卻發揮失常,往往表現為緊張、慌亂,甚至記憶驟退,腦海里一片空白。這種情況被稱為考場上的“克拉克現象”,也有的稱之為“競技綜合癥”。據心理學家測試,75%的學生容易出現考場上的“克拉克現象”。
那么,怎樣防止“克拉克現象”呢?
充滿自信堅信復習是成功的,是有效的。缺乏自信、猶豫不決,往往會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不良情緒,干擾解題的思路。如果見到生題或難題更是心生不安亂了方寸,最容易出現克拉克現象。而自信心很強的人往往不大會出現克拉克現象。堅定的自信心會給人帶來愉快的、積極的情緒體驗,并使人對自我的能力表現充滿了興奮和期盼。自信也會大大提高人的成就動機。在考場中,自信之人會對答題充滿信心,即使一時不能順利答題,也不會因此就完全否認自我的能力和表現。一位著名心理學家曾對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們說:“信心是高考成功的精神支柱。”自信是成功之本。
積極暗示安下心來反復暗示自己“復習很充分,一定會考好的”。要注意多用正確和肯定的詞語來喚起積極情緒,特別是在出現困難時,要用“冷靜!細心!沉住氣!”等詞語暗示自己,進行深呼吸,而少用否定性詞語,如“別緊張!別慌!可千萬別出錯!”等詞。
注意休息 開夜車、用腦過度、睡眠不足,加上精神過度緊張,使大腦產生保護性抑制作用,會加重考場上的克拉克現象。所以臨考前要盡情放松,看看花草、散散步、聽聽音樂、打打球,使大腦得到充分休息,保持心情舒暢,以減少克拉克現象的產生。
家長配合家長要營造輕松的家庭氣氛。不要懷疑孩子的學習自覺性;不要限制孩子的活動自由;不要對孩子說泄氣話;不要強迫孩子吃不想吃的東西。總之,不要當孩子的施壓者。特別要注意不要讓孩子感到你的焦慮比他(她)還多;不要讓孩子感到你的提醒如同“緊箍咒”;不要讓孩子感到你對他(她)漠不關心;不要讓孩子感到你比他還脆弱;不要讓孩子感到參加考試是為了圓你的夢。考生最愿聽家長說的話是:我們相信你的能力,不管考試結果怎樣;相信自己,不要管別人怎么看。
合理安排1.考前兩天。增強自信,擇要復習。考前復習要有所側重,只要檢查一下重點內容是否基本弄清就可以了。所謂重點,一是老師明確指定和反復強調的重點內容;二是自己最薄弱的、經常出錯的地方。此時,家長要留意觀察孩子,如發現孩子過于緊張,說明其自信心不足,家長要給予鼓勵,巧妙暗示孩子,你一定會考好的。只有讓孩子在十分自信的競技狀態下,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水平。
2.考試前夕。睡眠充足,情緒愉悅。考試前夕的休息十分重要,切莫在考試前夜以犧牲睡眠時間去復習。臨考前夕,要盡情放松,看看花草散散步,減輕心理緊張度,聽聽音樂愉悅心情,打打球,早些休息。
3.考試當天。從容安排,沉著鎮靜。吃好的同時要有充足的用餐時間。飯菜要清淡衛生,可選用高維生素、高熱量的食物。一般在考前20分鐘到達考點為宜。太早了,遇到偶發事件的可能性增大,極易破壞良好的心態。過遲,來不及安心定神,進入考試角色的心理準備時間太短.有可能導致整場考試在慌亂中度過,造成不必要的失誤。
4.進入考場。進入考場前不要高談闊論,也不要與人交談復習討論題目,以免原來的良好感覺一掃而光。考完后不要對答案,不可以一題之小換心理情緒之大失。拿到試卷后,通覽一遍,做到心中有數。既使看到暫時不會做的題目也不要慌,先做易解的題,這是應試技巧,更是增強信心的方法。但我不大意,要仔細。待思路流暢后再做難題,人難我難我不怕難,你感覺難時別人更是無從下手,這樣想想心理會平靜很多,利于正常發揮。
如果在做出以上努力后,仍出現怯場,也不必驚慌,可先擱下試卷,稍做一下揉面活動,或伏案休息片刻,這種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有助于克服緊張情緒。也可采取深呼吸的方法慢慢呼氣、吸氣,放松全身肌肉。經過1—2分鐘的練習即可消除緊張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