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最近我有一個官司要打,打官司需要付出成本——時間、精力和金錢等。我聽朋友說只要避免了可以避免的風險,就可以少花費些成本。請問打官司具體要避免哪些風險呢?
王麗
王麗讀者:
根據筆者多年從事法律實務的體會,打官司要避免的風險主要是以下三種:
一是訴訟請求不當的風險。通俗地說,訴訟請求就是請求法院解決的問題。訴訟請求所解決的問題一是屬于法院解決的問題,二是法院能夠解決的問題,即這個問題的解決有事實和法律上的依據。訴訟請求不當主要表現在表面看起來好像是有道理,但卻找不到事實和法律上的依據。在實踐中比較常見的還有:單位工作人員造成他人損害,受害人不起訴單位而是向工作人員本人提出;或者本來是工作人員與執行職務無關的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害,受害人不起訴本人而是向其所在單位提出訴訟請求;提出與實際情況相差懸殊的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的訴訟請求,等等。
二是不遵守時間的風險。為了保證案件審理的公正和效率,法律對當事人的訴訟行為都規定有明確的期限,或者法院為當事人的訴訟行為指定了具體的期限,當事人只有在法律規定或者法院指定的期限內行使訴訟權利才有可能受到法律的保護;而超過法律規定或者法院指定的期限,即使有理有據,法律上也不會支持其訴訟請求。比較常見的超過期限的訴訟行為有:超過訴訟時效的起訴;超過上訴期間的上訴;超過舉證期限的舉證;超過申請再審期限的申請再審;超過申請執行期限的申請執行,等等。
三是委托授權不當的風險。除了訴訟請求不當、不遵守時間的風險之外,常見的還有委托授權不當的風險。隨著我國法律的逐步完善,訴訟活動越來越表現為一種專業性、技術性的活動,只有專業技術人員才能勝任和完成,在訴訟實踐中則主要表現為當事人委托律師來協助或者代理自己來進行訴訟活動。例如,在授權律師進行特別代理,即把自己在本案中的一切訴訟權利的行使和決定權與實體權利的處分權都統統授權給律師時,并沒有與律師約定通過這場訴訟所達到的具體目標或者認定所達到目標的評價條件,一旦出現律師疏忽或者不認真負責的情形,致使其權利遭受較大損失時,委托人往往就說不清、道不明。
福建國富律師事務所律師:周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