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數學活動宜生活化、娛樂化
張文文
小班幼兒在認知過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緒的支配,無意識記憶占優勢,常常在無意中記住一些事物,而有意識記憶的內容反而記不住,因此,小班數學活動宣生活化、娛樂化,讓幼兒在日常生活、游戲中有意無意地親近數學,愉快地步入數學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學習
在日常生活中,隨機地引導幼兒學習數學,能使幼兒在沒有思想負擔的情況下,自然、輕松、愉快地獲得一些粗淺的數學知識,從而有利于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每件物品都是以一定的形狀、大小、數量和方位存在著的,如皮球是圓的,手帕是方的,手指的長短粗細是各不相同的等。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幼兒感知日常生活中的數學知識。
在操作活動中學習
國內外眾多的研究表明:幼兒只有通過動手操作、擺弄,才能逐步體驗抽象的數概念,因此教師應為幼兒提供學數的操作練習材料。例如讓小班幼兒學習按物體的某一種特征進行分類時,教師可提供給每個幼兒彩色的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卡片各3~4張,一張練習紙,讓幼兒給圖形卡片分家,把各個圖形卡片擺入形狀相同的“家”中。幼兒在這一操作過程中,不但學會了按物體的某一特征進行分類,還認識了不同的圖形。在操作練習過程中,幼兒愉快地通過實踐獲得了有關數學的知識,并對數學產生了興趣。
在各類游戲中學習
幼兒早期數學教育的娛樂化還體現在幼兒的各類游戲,如小班幼兒喜歡的拼圖游戲或結構游戲,對幼兒認識大小、長短、形狀、對應關系也是十分有益的。
打造永不消逝的數學童年
張齊華
如果說,童年的生活需要有兒童文學、兒童畫和兒童歌曲等作為支持,那么,一個必然的命題便從容地擺在了我們的面前:我們的數學教育,是否也已真正烙上了童年的印跡?今天的數學教育,是否已經開始為孩子們打造一個適合他們自身發展的“數學童年”?我們的數學教育,如何才能親近童年、回歸童年?
一、童年的數學應該五彩斑斕,充滿想象的色彩。
作為兒童,他們本身是如此生機勃勃,充滿思考與想象的激情。我們的數學教育,尤其是兒童數學教育,不能只是“數學”(科學意義上的)與“教育”的簡單結合,從某種意義上,她應該和童話、詩歌一樣,善于點燃孩子想象的火花、善于激活孩子思維的萌芽。真正適合兒童的數學,應該是一種“活的數學”,一種能從內心深處喚醒兒童沉睡的想象力和激情的數學。
二、童年的數學有它與眾不同的邏輯和視角,她鼓勵自我、張揚個性,充盈著對兒童獨特數學思考的激勵和肯定。
每個兒童都是一個獨特、完整的生命個體。他們與眾不同的個性特征、生活閱歷、文化背景,尤其是在日常生活、游戲等活動中所積淀下的“前數學經驗”,使得他們每個人的數學背景都是如此豐富而獨特。我們可以稱之為“街頭數學”,或者是“民間數學”,但它們的存在至少對我們的數學教育又提出一種嶄新的要求與表達方式,那就是:唯有走進兒童的數學世界,才能真正和孩子們一起并肩看風景!
三、童年的數學可以是直覺的、模糊的,它強調準確性和科學性,但同時也能包容錯誤與偏頗。它用一個寬闊的胸懷包涵著孩子們并不完整、科學、精確的數學思考,唯獨怕自己的苛求磨滅了孩子們探索的激情與沖動。
四、童年的數學應該充盈著一種游戲化的精神。孩子們沉浸其中而留連忘返,忘我地體驗著、感悟著、創造著。而數學正如春風化雨般悄悄地滋潤著孩子們的精神家園。
關于當前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思考
方 靜
幼兒園數學教育是通過直觀教具,使幼兒從具體材料和游戲活動中進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動內化為內部的思維活動,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的教學活動。數學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決定了幼兒園數學教育對幼兒發展的重要作用。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幼兒園數學教育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影響了其重要作用的發揮,具體表現在:
一、教學內容的廣度、深度不夠
幼兒園數學普遍存在內容淺、容量少的問題,在廣度和深度上遠遠不能滿足幼兒智能發展的需要。由于現代社會信息的增大,幼兒受多種信息的刺激,其智能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學習《綱要》所規定的內容是輕而易舉的事,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學習《綱要》以外的知識。
二、教學目標單一
幼兒園數學教育中存在著教師只為傳授知識而傳授,幼兒只為學知識而學的現象,教學的目標只是數學知識單方面的目標。教師對幼兒數學教育的目標缺乏全面的認識,活動中僅以學習數學知識為唯一目標,而忽視了諸如思維能力的發展、數學興趣的培養等其它目標。
三、操作材料乏味
幼兒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極強,在學習中他們往往以興趣為出發點,十分容易為新的刺激所吸引。這就要求給幼兒提供的操作材料必須新穎、鮮艷、豐富多彩,材料的大小,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而定。然而,有的教師對操作材料在教學中所起作用的認識不夠,加上怕麻煩等原因,教學中老是幾套操作材料反復使用,當教師給幼兒發材料時,幼兒就會馬上產生出“還是這個”的抱怨。陳舊單調的操作材料,極易使幼兒產生厭倦情緒,影響操作活動的效果。
四、教學方法單調
教師在考慮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方法和組織形式時,習慣于僅以幼兒認識事物是從具體到抽象這一特點為依據,只強調數學教育的直觀性,片面依靠演示,把答案強加給幼兒。如幾支鉛筆、幾個蘋果的演示就講一節課。再者,忽視幼兒的學習規律,甚至過高估計幼兒的接受能力,教學效果不理想。
用多媒體課件使數學教學生動化
曹曉梅
小班數學活動“5以內的點數”,教學活動中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小朋友幫鴨媽媽數蛋,看是不是數漏了、數重了,點擊一個鴨蛋,這個鴨蛋就晃動一下,并發出好聽的聲音。數對了,還有熱烈的掌聲,鴨媽媽還會感謝小朋友呢!在這樣的情景中學習,既讓孩子學會了數數的方法,獲得了多次練習的機會,還讓孩子在情感上得到了熏陶和教育,認識到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另外,多媒體課件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是改革傳統數學活動教學手段的必然趨勢。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必須設計制作成多媒體課件,況且有些內容可能并不適合用課件展示。如:“認識大小”、“區分方位”等,教師不利用課件,幼兒只需實地操作練習或利用自身教育價值,就能很好地完成教學目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