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案例
《未來汽車廣告發布會》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汽車啊?
幼:桑塔納、寶馬車、悍馬車、公交車、灑水車、機動汽車……
師:知道這么多車啊!看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什么車?(幻燈片展示各種各樣的汽車)
師:這些汽車都是參加“未來汽車廣告發布會”的。你們想不想參加?
幼:想。
師:那我們來設計自己的汽車去參加廣告發布會吧。(將幼兒分成三組,分別是點點汽車設計公司、貝貝汽車設計公司、豆豆汽車設計公司。小組討論自己公司的汽車設計圖。留10分鐘討論,期間教師進行指導。)
師:各位領導、各位來賓,歡迎參加“未來汽車廣告發布會”。請各位“公司代表”介紹自己設計的汽車。
師:請問貴公司設計的汽車有什么特異功能嗎?(教師分別提問各小組的一名幼兒)
幼(點點設計公司代表):我們的車可以變大變小,是百變車;(貝貝設計公司代表):我們的車是神通廣大車,可以跑也可以飛;(豆豆設計公司代表):我們的車是風帶電車,是環保車。
師:你們的設計可真有創意呀!我想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各個公司的車到底還有哪些功能吧?那就讓我們的“小記者”向各個公司提問題吧。在小記者提問之前,我想先來問各公司幾個問題。(示范提問)
師:如果我在路上想要停車,沒有車位怎么辦?
幼:我們的車可以變大變小,開車的時候變大,停車的時候變小,放在自己的書包里。(點點設計公司的幼兒爭搶著回答)
師:如果我的汽車在半路上沒有汽油了怎么辦?
幼:我們的車是風帶車,在路上沒有汽油可以用風帶動汽車,還是環保車。
師:你們的車可真厲害!我們的小記者已經等不及了,現在請他們來向各個公司提問問題吧。小記者在提問前首先要自我介紹:“大家好!我是電視臺的小記者?!?教師預先安排好幾位幼兒扮演小記者,小記者不參加汽車設計的討論。)
師:大家好!我是電視臺的小記者。我有一個問題,如果遇到大山,我的車開不過去怎么辦!
幼:我們的車是神通廣大車,遇到大山,車可以飛過去。
小記者1:大家好!我是電視臺的小記者。我有一個問題。(教師反復地強調發問的開頭語,促進幼兒語言表達的完整性)如果爸爸媽媽不來接我怎么辦?
幼:你可以按按鈕,汽車就會自動把你送回家。
小記者2:大家好!我是電視臺的小記者。我有一個問題,如果我在車上餓了怎么辦?
幼:我們可以停下車去買東西;我們設計的車是在車里可以做飯的汽車;我們的車里有冰箱,可以放好多好吃的東西……(三個“公司”的幼兒七嘴八舌地回答)
小記者3:大家好!我是電視臺的小記者。我有一個問題,如果我要上廁所怎么辦?
幼:我們設計的汽車可以縮小,上廁所的時候裝在口袋里;我們的車里有衛生間;……
小記者4:如果我一個人坐車是不是很浪費呀?
幼: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坐車的;我們設計的車有兩個按鈕,如果你一個人乘坐,就按小按鈕,如果有100人乘坐,就按大按鈕,是可以自動伸縮的車。
小記者5:大家好!我是電視臺的小記者。我有一個問題,如果我擔心我的車被別人偷了怎么辦?
幼:眼睛盯著車;可以把它縮小裝起來;有監控器……
師:哦,你們設計的車可真神奇呀!有百變車、神通廣大車、伸縮車、自動變形車……各個公司的設計都很有創意?,F在請汽車公司的總經理(配班教師)向大家頒獎。(分別向各公司頒發:最佳創作獎、最具人心獎、最具本領獎。)
從本次活動執行情況與結果來看,值得借鑒的地方有以下幾點:
一、導入式提問的應用
導入式提問是教師在組織活動之前,把與所講新知識有關的問題提出來,對幼兒發問,以了解幼兒對所要學習內容的接受能力,并激發其對新內容的學習興趣。案例中,教師聯系幼兒先前的經驗,提問幼兒知道哪些汽車,引出汽車廣告發布會。啟發幼兒根據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汽車去想像未來的汽車。這其中既有源于生活的內容,調動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促進其反思原有的知識經驗,又有高于生活的東西指向于幼兒的未來生活,激發幼兒的想像力,促進其思維的發展。并且在提問中,也激發了幼兒表述的欲望。
二、假設性提問的應用
我們經常會說“如果我有一百萬的話,我會如何如何”;這是一個有趣的假設性問題,也是一個很能讓人放松、很能發揮大家想像力的游戲。案例中,教師使用了假設性的提問“如果……怎么辦?”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充分發揮想像的空間,有利于拓寬幼兒的思路,增加幼兒語言表達的內容。假設性提問的答案不是單一不變的,而是開放性的。在開放性的答案中,幼兒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組織和表達出自己的感受、認識與理解。無形當中,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多種問答方式相結合
案例中,教師把幼兒分成三組討論設計,教師首先請三個“公司代表”介紹自己“公司”設計的汽車;然后面對全體幼兒提出問題,每個幼兒既可以代表小組的意見發表觀點,也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在面對小記者提出的問題,幼兒采取搶答的方式,這樣可以使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并能體驗到愉悅的感覺,使活動空間變成幼兒主動進取、施展才華、相互作用與促進的場所,從而使提問發揮出更大的效應。
四、教師應答態度的肯定性
教師的應答態度是指幼兒回答完后教師所給予的某種強化,包括肯定,如表揚、贊許、鼓掌;否定;中性,對幼兒的回答不做任何評價和其他形式的表示。兒童對成人的表揚真誠與否的判斷與其自身的年齡有關系,一般來說,年齡很小的兒童很難判斷表揚者的隱藏動機,對于7歲以下的兒童,即使是虛假的表揚也能起到鼓勵作用。案例中,教師對幼兒所作出的創想給以表揚、贊許,對他們的表述給以積極的正面強化,激發了幼兒的興趣,調動了幼兒想像和表述的積極性,鼓勵他們繼續進行對話。
綜合看待本次活動,筆者以為以下幾個方面尚需要進一步改進:
一、提問要體現平等
課堂中的平等包括師幼之間的平等、幼兒之間的平等。具體到提問上,除教師為幼兒提供提問的機會外,還應注意提問次數的分配要公平合理?!咐校處煕]有照顧到所有幼兒都能擁有提問和被提問的機會。幾位幼兒被安排為小記者的扮演者,是一種固定的角色,他們沒有參與汽車設計的討論活動,失去了作為被提問者想象和表述的機會。相應地,扮演汽車設計公司成員的幼兒也沒有提問題的機會。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教師如果能讓更多的從事不同環節和內容的孩子來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相信對孩子而言,既是一種鼓勵、肯定,又是一種對他們心理的肯定與發展。
二、多向幼兒提具有啟發性的問題
啟發式提問是指在講解中,教師根據問題的需要,提出某種質疑,引導幼兒積極思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思考。促使幼兒在豐富表象的基礎上進行比較,找出彼此事物的異同點,在現象與本質之間架起橋梁,達到理解事物本質的目的。案例中,教師充當“主持人”,把幼兒帶入“未來汽車廣告發布會”的真實情境,并給予幼兒示范性提問,即在小記者提問之前先向各“公司”提問題,這一示范為幼兒提供了提問題的角度和方式,減少了活動等待的時間,提高了提問的成功率。然而,教師按照“如果……怎么辦?”這種方式進行提問,缺乏對幼兒進行深層次的追問,也就在無形之中減少了幼兒潛在發展的可能性。所以,這也是教師需要認識和改進的地方。
三、教師提問的正向反饋不宜泛化,應注重針對性
教師對幼兒的回答給以肯定的態度,給幼兒以正面強化,激發了幼兒表述的積極性。說明教師在教學中的兒童觀、教育觀比較正確,知道盡量不去挫傷幼兒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去挫傷幼兒的積極性并不是一味地加以表揚。教師這種泛泛的表揚,不僅不能使幼兒的提問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還會導致截然相反的效果,即幼兒不會考慮自己的答案是否符合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不經過認真思考,便迫不及待地回答問題。在他們看來,即使答案不是很準確甚至錯誤,教師也會表揚自己“真聰明!”“真棒!”“回答得真好!”“真有創意!”等等。鑒于這種情況,教師的表揚要有針對性,對回答質量較高的幼兒進行及時的鼓勵、肯定,對于回答較膚淺的幼兒不對其進行挖苦否定是值得稱贊的,但不對其進行正面的引導也是不可取的,應該在其回答的基礎上,適時進行言語上的引導。案例中,幼兒在回答“怕車丟了怎么辦?一問中,幼兒不假思索地回答“用眼睛盯住”。對于這樣稍顯急躁的幼兒,教師應提醒他們:不要急于回答,再好好想想,老師相信你一定能想出更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