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亞杰曾說:“兒童發展有其不同于成人的圖式,兒童必須通過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來發展這一圖式。”可見,環境是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社會、心理條件的綜合,是兒童發展的資源,它對兒童的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幼兒的學習活動主要是通過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進行并發展起來的?!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也明確指出:“語言的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币虼?,我們在幼兒語言教學中,努力創設語言環境,通過環境的刺激,萌發幼兒內在活動的需求,引導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感知、理解語言信息,參與語言交往,利用多種手段培養幼兒的口語能力,有效提高幼兒的口語水平。
幾年來,我們在創設語言教育環境方面做了以下嘗試與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充分發揮動態的語言墻飾環境作用,幫助幼兒有效地感知語言材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曾提到:“墻飾的布置應體現幼兒感興趣且與教育內容相適宜的主題,使之成為幼兒表達自己的空間,并能與幼兒不斷地對話?!蔽覀円源藶橐罁?,改變過去一成不變的靜態墻飾布置,使它成為一種由教師有目的、有計劃不斷更換、增加,幼兒也能參與其中的動態語言環境,幫助幼兒在自然狀態下不斷感知和積累日常語言詞匯、中心話題交流等方面的語言材料。
(一)定期更換教學主題,使豐富多樣的主題畫面幫助幼兒更好地感知和理解不同的主題內容。
隨著《綱要》精神的深入實施,我們逐漸感受到:幼兒語言學習的本身應是語言與認知內容的結合,而認知內容應當滲透于生動有趣、具有橫向聯系、并能促進幼兒多元智能發展的主題教學之中,這種語言與主題教學相結合的方式,為幼兒恰當地使用語言提供了廣闊而豐富的語言環境。
教師設計與組織的主題活動深深吸引著幼兒,如何使不同的主題內容在幼兒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記,盡可能產生最大效益?我們借助“主題墻”的方式,有計劃、有目的地設計主題墻飾,幫助幼兒直接感知主題內容,反復運用主題語言,使幼兒在獲得語言發展的同時,也獲得了情感、認知、思維等多方面的共同發展。
根據幼兒年齡特點的差異性,我們選擇了不同層次的主題活動,如小班的“我的朋友在哪里”、“河馬大輪船”、“打電話’;中班的“我愛我家”、“我多想”、“熱鬧的馬路”等大班的“春天的電話”、“趕集”、“美麗的家園”等內容,依據教學階段的安排,在進行不同的主題活動時,創設出與主題內容相符的主題墻飾:內容包括主要畫面、場所背景、高頻出現的句子等,幫助幼兒充分感知主題內容,并圍繞主題結合自己的經驗,展開想像,大膽表述。如在中班進行“我多想”的主題教學活動中,老師將主要故事情節畫成形象生動的連環畫貼在主題墻上,以表現“我”的多種創想,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情節,并在每幅圖的下方加上重點句子,如“我想變成一條魚,魚不怕雨”、“我想變成一棵樹,樹不怕風”、“我想變成一只鳥,會飛得很高……”等等,幼兒在平時的觀賞和聆聽過程中,反復感知,對故事中所展示的情節、人物性格、行為有了濃厚的興趣,并對故事中暗含的邏輯關系產生了強烈的創想欲望,從而促進他們主動地用完整的句子復述故事,表達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和想法。
(二)有趣的生日樹促進了幼兒社會性語言的發展。
我們努力在班集體中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讓每個孩子都感受到自己是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員,“生日樹”的墻飾布置恰好體現了這一教育思想。在美麗的生日樹上,綴滿了五顏六色的生日蠟燭,每個蠟燭芯上貼著孩子燦爛笑臉的照片,旁邊有他的英文名字及生日,它時刻提醒大家不要忘記每個人的生日,留意和關注他人的存在,當某位幼兒生日來臨,教師就在“生日樹”下組織孩子們召開生日聚會,讓每個孩子用不同的語言說出祝福的話或表達自己的感受,一起唱“生日歌”,這是孩子們最快樂、最期待的時刻。這種方式不僅培養了孩子的愛心,而且促進了幼兒社會性交往能力,也使他們的語言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語言閱讀環境的創設,促進幼兒萌發說的欲望。
《綱要》中提到:班級環境的營造應由教師和幼兒共同完成,盡可能地讓每一個角落發揮教育功能。而圖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它應成為幼兒學習語言、獲取知識的一個有效途徑。那么如何為幼兒創設一個溫馨、自然的語言閱讀環境呢?我們在活動室內找了一個光線好、較寧靜的角落,因地制宜地制作了小書架,并將一些生動有趣、畫面精美的經典幼兒讀物擺放在上面,供幼兒在小組活動、自由活動時隨時翻閱。每當集體活動結束時,幼兒便會三三兩兩,端起小坐墊進入到這個“圖書角”中,伴隨著輕柔的音樂,孩子們自由挑選自己喜愛的圖書,或獨自或結伴地進行閱讀,當他們看到熟知的畫面時,便會情不自禁地朗讀書里的內容。
語言閱讀材料的選擇對幼兒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根據幼兒的實際水平和學習需要,我們有目的、有計劃地選擇投放閱讀材料,如在小年齡階段的班級我們先投入一些經典的、淺顯易懂的幼兒圖書,以培養閱讀興趣為主:在大、中班我們則嘗試教師與幼兒共同自制主題活動方面的“大書”,幼兒根據主題故事自制連環畫,同時配合投入一些趣味性強、內容生動有趣的閱讀畫冊,在教師幫助下,學習閱讀方法,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閱讀活動中,聆聽老師有感情、語調適中的朗讀作品,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聆聽可幫助幼兒理解作品,聆聽可使幼兒對閱讀材料產生興趣,聆聽能使幼兒感受和學說作品中優美的句子,為幼兒自己獨立閱讀做好準備??傊?,創設閱讀環境,培養幼兒閱讀習慣,不僅使幼兒了解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都可以表達人們的想法,而且萌發幼兒“說”的欲望,使他們在閱讀過程中自然說出作品中優美的句子和角色的對話。
三、創設場景,通過欣賞與表演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創設情境化的教學環境對于幼兒自然習得語言是十分重要的。因為語言不是靠模仿和重復來掌握的,而是在生活中、具體情境中自然生成的。生動形象、有趣動態的各類情境符合幼兒的心理需求,它營造的寬松和諧、愉快活潑的學習氛圍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于是,我們通過直觀教具、現場實境及教師表情、形體動作引導幼兒觀察老師的語言、動作、表情以及實物和交際情境,將情境與語言相結合,參與各類情境活動,多感官地感知理解語言,并自然運用到生活中去。
如在“趕集”主題活動教學中,我們創設了“熱鬧的集市”場景:整齊的貨架,各式各樣的貨物,使孩子仿佛置身于“集市”的熱鬧場景中,結合師生活靈活現、聲情并茂的小話劇“趕集”的表演,不僅使孩子迅速融入到現實生活中,很快理解并掌握了劇中語言,同時他們身臨其境參與表演,忘掉了自己,全身心投入角色,自由創作與發揮,真正達到了情、景、人的融合與統一,從而擴大了幼兒的生活經驗,刺激和強化了幼兒主動參與,自主習得,提高了幼兒熟練運用語言的能力。
我們通過多種方式為幼兒創設想說、敢說、會說的語言環境,讓幼兒學會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學所想通過自己的表現及“說”來傳達給周圍的人,與他人一起分享,體驗分享的快樂,讓幼兒多聽、多說、多練。同時,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更強調教師態度、師生關系等這些心理環境的創設,使幼兒在一種平等、寬松、和諧的環境中自主選擇、自信探索、大膽表達、快樂表現,從而樹立幼兒的自信心,促進幼兒語言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