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全面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軍民奮起抗擊,展開了艱苦卓絕的長期斗爭。在這危難之際,世界反法西斯聯盟中的其它國家也紛紛伸出了援助之手。身為社會主義國家的蘇聯就向中國提供了大批飛機,并且直接派來了一支志愿飛行部隊。在4年多的時間里,這支部隊在中國大地上空與中國飛行員并肩戰斗,浴血奮戰,為中國人民的民族解放事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我們不應忘記,歷史也不容忘記,讓我們向這些默默無聞的偉大英雄們獻上我們崇高的敬意!
志愿航空隊首度出山戰日
年幼體弱、先天不足的中國空軍在投身抗日戰爭的烽火之后,經歷了最初一段的短暫輝煌,但由于種種原因很快陷入困境,尋求外援之事遂被提上了中國政府的議事日程。
20世紀30年代初,蔣介石意識到,日本人已經蠢蠢欲動,全面侵華戰爭日益迫近。一旦戰爭打響,海上的外援必然被切斷,到那時真正能夠提供外援幫助的只有與中國有陸地聯系、主張對華友好且具備支援能力的大國蘇聯,于是開始與北方鄰國加緊聯系。
1937年8月21日,中、蘇兩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此后,蘇聯開始向中國提供經濟貸款和軍事援助,還派軍事專家赴華,志愿航空隊就是在這種條件下組建并派到中國參加抗日戰爭的。
1937年10月,蘇聯派第一批志愿航空隊從阿拉木圖經蘭州到漢口。10月下旬,254名空、地人員組成轟炸機大隊,裝備CB飛機21架;由庫爾丘莫夫率領的戰斗機大隊,裝備伊-16式飛機23架。飛機途經涼州時,庫爾丘莫夫因飛機失事而犧牲,普羅科菲耶夫接替指揮戰斗機大隊。
1937年12月1日,兩個大隊先后抵達南京,時值日機正瘋狂空襲南京,蘇聯飛行員一到機場,馬上就投入戰斗。
當天下午,志愿隊飛機升空攔截來犯敵機,打響援華第一仗。在激烈的戰斗中志愿隊大顯神威,一舉擊落敵機3架,贏得首次勝利。但飛行員安德列不幸墜機犧牲,成為血灑中國藍天的第一名蘇聯飛行員。
12月2日,科茲洛夫大尉率轟炸機9架首次對地(海)面目標突擊,襲擊停泊在上海的日軍軍艦及運輸船只,驕橫的日軍未料到會有這種情況,根本沒有組織防空高炮實施有效掩護,結果被志愿隊擊沉大型巡洋艦1艘、運輸船2艘,還有6艘軍艦起火。
在11月、12月的南京保衛戰中,中國飛行員和蘇聯援華志愿航空隊共擊落日機20架。在作戰初期,志愿航空隊有位飛行員跳傘后,被中國軍民誤以為是日本飛行員,遭到毆打、捆綁。后來,中國政府給每一位蘇聯飛行員頒發了一塊紅布做的坎肩,上面寫著:“來華助戰洋人,軍民一致保護。”蘇聯飛行員出動前,每人都要披掛上。
蘇聯志愿航空隊援華參戰,給中國力量弱小、消耗嚴重的空軍注入生機,但是面對猖狂的日軍,仍顯力量單薄。南京淪陷后,蘇聯志愿航空隊隨同中國空軍一同撤向后方,駐南昌、漢口、蘭州等地。
“正義之劍”血灑長江碧空中
從南京撤至南昌的蘇聯志愿航空隊,包括科茲洛夫率領的轟炸機大隊和布拉維申斯基率領的戰斗機大隊,同駐南昌的中國空軍有第3、4、9大隊的一些中隊。中、蘇飛行員密切配合,在長江流域上空與日寇展開了殊死搏斗。
1937年12月14日,日海軍航空兵戰斗機開始襲擾南昌,中、蘇飛行員展開南昌空戰。12月22日,日海軍航空兵鹿屋航空隊派戰斗機12架、攻擊機11架來襲南昌新機場。蘇聯志愿航空隊的伊-16戰斗機起飛迎敵,南昌上空頓時電閃雷鳴,濃煙滾滾。大隊長布拉維申斯基追擊一架日機至鄱陽湖以北的都昌上空,拉桿升高占領有利位置,然后俯沖射擊,一頓猛烈的炮火將這架飛機擊落。事后,日方公布“我指揮官大林法人大尉空戰后行蹤不明”,他就是被蘇聯大隊長親手擊落的那個飛行員。
此后,中、蘇又多次與敵交手,擊落敵機多架,飛行員斯米爾諾夫英勇犧牲。正當中、蘇飛行員在南昌上空與敵鏖戰之際,武漢大空戰揭開了序幕。蘇聯飛行員奮勇出擊,大顯身手。
1938年2月18日,第一次武漢大空戰爆發,中國飛行員英勇迎戰,擊落日機12架。
2月,蘇聯第二批援華航空人員到達,使志愿隊擴大到6個大隊的規模。
蘇聯援華航空人員全力以赴、積極主動的聯合抗戰精神迅速取得了顯著效果,尤以1938年4月29日的大空戰最為引人注目。這一天是日本天皇的生日,日本空軍躍躍欲試,妄圖以矛頭直指武漢的“空戰大捷”作為向天皇的“獻禮”。日軍特地由精銳的海軍航空兵第12航空隊派遣了由36架戰斗機和18架重轟炸機組成的特混編隊,氣勢洶洶直飛武漢,志在必得。蘇聯志愿航空隊與中國空軍早已嚴陣以待,只見一架架戰機呼嘯升空,直指云霄,向一路上已遭中國地面防空炮火攔截的日軍飛行編隊直撲而去。
此役可謂武漢會戰中的空戰奇觀,總共上百架飛機在空中交織在一起,槍炮聲、馬達轟鳴聲響徹云霄。地面望去,不時看到有日機被擊中后拖著一股濃濃的黑煙,帶著凄厲的尖叫一頭栽在地面,還有的日機可能被擊中油箱,凌空已然爆炸,碎片紛紛散落。
戰斗異常激烈,區區半小時之后便已見分曉。日軍來襲飛行編隊遭受重大損失,共被擊落21架,其中12架為蘇聯志愿航空隊擊落,9架為中國空軍擊落。
一些當時現場目擊的中國軍民事后回憶到,在激戰當中,蘇聯飛行員非常勇猛,敢打敢拼,常常是以一對二,絕不退縮。有的還看見蘇聯戰斗機在被擊傷冒出陣陣濃煙之后,并未驚慌失措棄機而下,反倒駕機直奔敵機而去,誓與侵略者同歸于盡,令中國軍民贊嘆不已。
此戰狠狠教訓了一向驕橫的日本空軍,一時間再也不敢輕舉妄動。直到一個月之后的5月31日,不甘失敗的日軍再次組織起一支由54架戰斗機與轟炸機混編的飛行編隊來襲武漢,第三次武漢大空戰爆發。這次來犯的日軍第12航空隊共有11架戰斗機。蘇“正義之劍”大隊21架戰斗機升到5000米高度迎敵。中國3、4大隊的18架飛機升到2400米高度迎敵。
這次空戰,中、蘇飛行員采用了正確的戰術,形成了立體縱深的態勢,并以近40架飛機撲向敵人。作戰中,蘇聯飛行員古班柯咬住1架日機的尾部,用機槍猛烈掃射,直至子彈打光,敵機冒著濃煙向地面翻滾墜去。古班柯剛要拉起座機,忽然一架日機迎了上來,他知道自己的機槍已經沒有子彈了,咬咬牙,加大油門向那架日機直撞過去。兩機相撞的瞬間,日機稍向左偏,右翼被古班柯撞掉,像斷了線的風箏一樣向地面墜落。古班柯覺得自己的飛機像散了架似的,渾身震動,他緊握操縱桿,慢慢將受傷的飛機駕回基地。這次空戰,日機且戰且退,毫無斗志,而中、蘇飛機則越戰越勇。
6月26日,日本第12航空隊28駕戰斗機、第13航空隊18架攻擊機冒雨從南京起飛撲向南昌。蘇聯志愿航空隊派28架戰斗機升空迎敵,與中國第4大隊5架驅逐機一起擊落日機6架。這次空戰,古班柯一人又擊落2架敵機。古班柯在中國共擊落7架日機,被授予金質獎章。
7月18日,日本海軍第15航空隊派6架戰斗機、14架轟炸機、5架攻擊機又犯南昌。在洪都上空,中、蘇飛行員奮勇迎敵,擊落敵機4架。此役,日本海軍航空兵“四大天王”之一的戰斗機飛行隊長南鄉茂章被擊斃。
武漢空戰仍在繼續,日軍不斷補充兵力,形勢越來越嚴峻。
8月3日,日本海軍又派第2航空隊的18架攻擊機和21架戰斗機來犯武漢。我方機場被炸,中、蘇52架飛機迎敵,在這次惡戰中,共擊落敵機12架,但是自己也損失慘重。8月6日,國民政府遷往武漢。
在此后的8月11、12日的空戰中,日軍派142架次轟炸機來犯武漢,炸死中國軍民1500余人,中、蘇飛行員仍堅持升空作戰,擊落敵機5架。10月25日,武漢失守,武漢空戰悲壯結束。此時,蘇聯援華志愿航空隊實力減至4個大隊。
即使在南昌、武漢會戰期間,蘇聯援華隊也不甘于被動防守,而是主動出擊。1938年2月23日,為了慶祝蘇聯紅軍節,蘇、中空軍聯合行動,攻擊了當時日海軍航空兵的重要基地——臺北松山機場,此舉極大震動了日軍,并造成日機不能從松山機場起飛達一個多月。此外,在整個1938年夏、秋季,蘇聯轟炸機部隊持續不斷地出動,頻頻轟炸長江一帶的日軍機場、基地和水上艦船,還派兵參加了臺兒莊會戰,給日軍以沉重打擊,有力地支援了中國軍民的抗戰斗爭。
扼守大后方與日軍殊死搏斗
廣州、武漢失守后,蘇聯航空隊和中國空軍移防成都、重慶等地。1939年春,蘇聯援華飛機又從135架增至245架。蘇聯援華隊的戰斗機大隊和轟炸機大隊又各增至4個大隊。在以后的兩年半時間里,他們英勇頑強,積極協助中國空軍,與兇悍的日軍殊死搏斗,共同守護中國西南、西北大后方的空域,并伺機反擊,深入敵占區作戰,給敵人造成慘重的人員物資損失和巨大的心理恐慌,在華夏大地上空又留下了一個個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
日軍攻占廣州、武漢后的方針是政治、軍事壓力相配合,威逼利誘,迫使蔣介石政權投降,他們對收縮在中國大后方的中國政府施加軍事壓力的惟一手段就是空中力量。于是自1938年年底開始,對西南重鎮重慶、成都,西北重鎮蘭州持續實施猛烈空襲。
1939年4、5月間,日軍展開對重慶的狂轟濫炸,中國飛行員頑強抗擊,犧牲很大。危急時刻,蘇普倫少校指揮的蘇聯志愿航空隊一個戰斗機聯隊抵達重慶擔負空防任務。50架戰斗機分成兩個大隊,一大隊為伊-16戰斗機大隊,由柯基那基大尉率領;另一大隊為伊-15戰斗機,由沃羅比約夫率領。日機偵察得知此事,妄圖在夜間偷襲,消滅這兩個大隊。
7月6日,30架日軍飛機夜襲重慶,中、蘇飛機起飛迎戰,由于缺乏夜航設備,作戰難度很大。但是,飛行員憑借嫻熟技術克服困難升空作戰,柯基那基首開記錄,用20毫米航炮擊落敵機1架。8月3日夜至4日晨,日機18架又來襲重慶,被中、蘇飛行員擊落2架。
由于蘇聯航空志愿隊實力的恢復,遂展開對淪陷區的大膽出擊。
10月3日,蘇聯志愿航空隊轟炸機29架攜帶重型炸彈和燃燒彈襲擊華中日軍大本營武漢。日軍對蘇聯飛機的長途襲擊能力估計不夠,漢口機場疏于防范。蘇聯飛機抵達漢口上空時,6架日本海軍木更津航空隊的攻擊機正好也剛到機場,第1航空隊司令官等官佐正好在指揮所門前迎接。突然,50多枚炸彈和燃燒彈從天而降,頓時一片火海。木更津航空隊副隊長以下5名官佐當場被炸死。第1航空隊司令官被炸掉左臂,多名日軍官佐、士兵被炸死炸傷,日軍20多架飛機被炸毀。油庫、航空器材庫也被炸。
10月14日,蘇聯志愿航空隊20架轟炸機從成都出發,再次襲擊武漢。他們背對太陽,向日機場俯沖投彈。日機在空中有3架戰斗機趕來攔截,地面有7架艦上戰斗機起飛。但為時太晚,蘇聯飛機的大批炸彈已經傾瀉下來。據日軍自己統計,這次轟炸,日本海軍第13航空隊約30架飛機被炸,陸軍有20架飛機遭破壞,認為這是侵華以來的最大損失。而蘇聯志愿航空隊僅兩架飛機受傷,可謂大獲全勝。
1939年年底,日軍對廣西的昆侖關發動猛攻,戰火在廣西上空又熊熊燃起。中、蘇方面投入飛機115架,與敵220架飛機浴血廝殺。1939年12月25日,3架轟炸機和1架驅逐機飛臨昆侖關上空,日軍陣地誤以為是自己的飛機,布置信號板聯絡。結果遭到中、蘇飛行員掃射,中國第200師乘機強攻日軍陣地。12月31日,中國軍隊奪回昆侖關。
1940年1月,中、蘇飛行員多次出動,以31架轟炸機轟炸南寧機場及其它日軍陣地,炸毀日機4架,同時還有力地配合了中國軍隊的軍事行動。
1月10日,日本海軍第12、14、15航空隊共27架攻擊機、24架戰斗機、2架偵察機對桂林進行分批次襲擊。駐柳州的蘇聯志愿航空隊起飛,擊落日機3架。在桂南會戰中,中、蘇飛行員出動12批次,投彈28噸,炸毀日機15架。在桂林、柳州等地的18次空戰中,擊落日機11架。
進入4月后,蘇、中飛機還對湖南岳陽、河南信陽、山西運城的日軍進行突擊,炸毀大批飛機、火車、艦船、倉庫、營房和人員,令敵惶惶不安。
1940年6月,屢經惡戰的蘇聯志愿航空隊僅剩下1個戰斗機大隊,戰斗活動減少。此時,德、意已在歐洲發動大戰,蘇聯的安全受到日益嚴重的威脅。1941年4月,蘇出于自身安全考慮,與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條約的內容損害了中國的主權,中蘇關系變冷,國民黨頑固派也極力反蘇反共,蘇聯援華航空志愿隊的處境日益艱難。1941年6月,德國對蘇聯發動大規模入侵。在這種背景下,蘇聯援華航空隊奉命開始回撤。1941年10月,蘇聯政府宣布終止對華軍事援助。年底,人員基本撤盡,飛機和裝備留給了中國空軍。
無論如何,從1937年~1941年這4年的時間里,蘇聯援華志愿航空隊在中國人民最困難的時刻來到中國,仗義行俠,浴血奮戰,屢建功勛。他們與中國空軍攜手,打破了日本侵略者一統中國上空的美夢。他們雖然沒有伴隨中國人民迎來最后的勝利,但他們提供的寶貴援助對中國人民贏得中國歷史上第一場空中反侵略戰爭勝利所起的巨大作用是不可抹煞的。
歷史不容忘記!中國人民也永遠不會忘記為我們的民族解放事業作出巨大貢獻和犧牲的蘇聯英雄們!在武漢市解放公園的東北隅,修建了一座蘇聯援華志愿航空隊烈士墓。烈士們安臥在朝梅、夕桂兩嶺中間。紅色的梅花開放,象征著中蘇空軍烈士們流淌的鮮血;秋天桂花芬芳,像是中蘇兩國空軍戰士戰斗友誼放出的芳香。在烈士墓前的廣場上聳立著一座紀念碑,有8米高,正面刻著:“蘇聯援華志愿航空隊烈士碑”,背面刻著:“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犧牲的蘇聯援華志愿航空隊烈士永垂不朽”。每年清明時節,武漢市政府和人民都來祭掃蘇聯援華志愿航空隊烈士墓,即使在中蘇關系破裂和動亂的“文化大革命”年代,亦未中斷。蘇聯援華志愿航空隊英雄們的光輝形象永遠活在中國人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