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左聯期刊對翻譯理論的探討

2007-04-12 00:00:00
文藝理論與批評 2007年3期

近代以降直至20世紀初期,中國文學界對國外作品的翻譯從來是不遺余力的。但是,到了左聯時期的30年代,翻譯作品卻在一段時間內被視為“泛濫的洪水”,曾盛行過“媒婆(翻譯)不如處女(創作)”的價值判斷,一時間中國文壇似乎出現了“翻譯危機”。關于這種危機出現的原因,筆者在關于左聯期刊翻譯作品研究的文章中已經有過探討,①在這里,筆者意圖從另一角度來論述左聯期刊對翻譯理論的探討。

一、從左聯期刊本身看其翻譯理論探討的背景

1、翻譯之難

翻譯從來就是一種難度較高的工作。錢鐘書在談到詩的翻譯時有過一個著名的論斷:詩是在翻譯中所丟失的東西。對處于20世紀30年代的左聯期刊而言,國內政治環境的惡劣、國內外文化交流的缺失以及翻譯人才的嚴重匱乏,凡此種種更無不給左聯期刊刊登優秀而及時的翻譯作品帶來了重重困難。山女從政治環境的艱難和翻譯人才的匱乏的角度指出了當時的翻譯之難:“總而言之,在現實的景況之下,翻譯事業的發展已經是那么的艱難。而在中國當前的文化水準以內,仍想吸收一些新鮮的外來文化食糧,沒有翻譯,就又只好挨餓。環境是那樣的艱苦了,而擔負這一工作的翻譯作家的力量又是那么的薄弱而稀少。”同時也指出當時有的人認為“翻譯”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翻譯,原是一件難事,非有多年的造詣的人,簡直不要想去問津。……尤其是一篇文藝作品,它的原文的光彩,風格的優美,是很難保留在第二種的文字里的。若更從第二種移譯到第三種、第四種以外的文字,那原文中的優美的作風和格調,便慢慢的要完全喪失以至于走了樣子。如果不幸再碰到一些大膽的翻譯家,硬要把自己的一知半解的能力去應付,冒昧從事地亂譯了出來,那不只是對不起原作者和讀者,而且是葬送翻譯界入十八層地域。”②桐華從翻譯者自身的技術和修養兩方面探討了翻譯是件難事的原因:“……但我以為翻譯——特別是文學的翻譯——卻有兩個最重要的條件:一為譯者技術的條件,外國語的問題;另一個便是譯者的教養的條件。……我們要翻譯某一種文學作品時,我們不但要懂得那字面的意義,那句法的構造而已,我們還要懂得那作品的內在的精神,那詞句的風格,語氣,和美麗。換句話說,我們單是弄清楚了文法還不成,根本地,我們還要懂得文學。前者是初步的技術工作,較為容易;后者卻是個人的教養所系,時難而又難的。……魯迅先生的《死魂靈》譯得很好,這不只是由于外國語程度好的緣故,最大的原因還在于他對文學的精深的修養與對于果戈理的親切的了解。”③茅盾則從翻譯學的角度探討了翻譯之難:“而真正精妙的翻譯,其艱難實倍于創作。‘處女’固不易得,‘媒婆’亦何嘗容易做呀!”茅盾的理由是:第一,要翻譯一部作品,先須明了作者的思想,須真能領會到原作藝術上的美妙,須自己走入原作中,和書中人物一同哭,一同笑;第二,譯者須自己具有表達原作風格的一幅筆墨,這一點就是翻譯之所以真正不易為。④正因為翻譯是如此艱難的一件事,有人為當時從事翻譯的人提出了以下要求:“……中國文壇所需要的作家,無論成名與否,應該是永遠的刻苦用功研究,審慎的創作和翻譯……的作家。(對于翻譯)我們誠懇地希望:一,外國語程度不夠的,還是多讀書,少動筆翻譯為是;二,如果不是懷著‘拖住一個外國名作家’的念頭,應該慎重地翻譯,系統地介紹;三,采用分工合作的辦法,不要搶譯一本書……四,應該嚴格地批判現在的譯品,勿使之濫竽充數!”⑤在當時的中國文壇,能夠完全按照這四項標準來對待翻譯的翻譯家和評論家可謂鳳毛麟角。

2、翻譯之多

按理說,翻譯的工作既然如此艱難,那么能夠出版和發表的翻譯作品應該很少才是,但是,20世紀30年代出現于中國文壇的翻譯作品卻是出奇得多,與之相對的是中國作家的原創作品出奇得少。這種耐人尋味的現象的出現,首先當然要歸咎于當時國民黨當局嚴酷的文化統治使得左翼作家動輒觸犯“黨國法律”,但是更與左翼作家本身對“新生活”的根本隔膜有密切關系。《文藝月報》創刊號上,魯迅在接受張永年的采訪時對自己近來為什么不發表創作作了這樣的回答:“不是不發表,是沒創作,也不是沒創作,是沒可創作。舊東西,寫出來左右是那么回事,太無聊,新的生活在我們不能進工廠、不能把鋤頭、不能把槍桿的人們也實在是太不豐富。因此,我抱定主意,與其創作,不如翻譯。”其次,左聯期刊因為當時文學創作水平低下而更愿意發表翻譯作品也是導致翻譯作品數量繁多的重要原因,郁達夫分析了這一點:“這一個年頭,真是不毛之年,大家都因為被罵得怕了,所以屁也不敢放一個,結果弄得這一期,大半都是翻譯,創作只有寥寥的幾篇。”⑥左聯期刊《文藝研究》則更甚,因為在其創刊號中,僅有的7篇作品全部是翻譯。對于這種情況,郁達夫接著分析說:“這一期我覺得不滿的地方,就是因為創作太少了一點。既而自慰自地想想,因為粗制濫造,硬寫些不相干的肉麻的東西出來,還不如販賣販賣外國貨來得誠實一點,大約讀者諸君對此總也能予以原諒的吧!來稿積壓很多,但一一的細讀之后,覺得都還趕不上我們譯載在前面的幾篇外國東西,所以對投稿者諸君是很抱歉的,但也不得已,只能等下期稿子缺乏的時候,再逐次地為諸君發表了。”⑦另外,當時那些為生活所迫的人或那些專靠翻譯騙取稿費的人所翻譯的作品,也是導致翻譯作品增多的重要原因,這些人在當時被斥為“專靠翻譯為生活,利用翻譯以騙取稿費,認為是幾近于卑鄙的商人。”⑧最后,許多人競相翻譯同一部名著也是翻譯作品數量增加不可忽視的原因,方芥生說:“譬如這一次我在一個朋友書架上面看到一本雷馬克的《西線歸來》,就是這種蓬勃的氣象之中的一個表現。據朋友說,這書在國內已經有了七種譯本!”⑨基于以上四個原因,左聯時期的翻譯作品才會多到了有如“洪水之患”的程度。實際上,這種多只是數量上的一個幻象,并非翻譯事業的真正繁榮。

3、翻譯之差

翻譯作品的虛假繁榮首先導致了讀者的反感:“關于論文最好多作些中國文壇現象和將來的事實與具體的文章,翻譯的工作,最好讓諸其他的雜志,因為目前所有的雜志篇幅,差不多給翻譯文章占完了。”⑩最終,因為這種虛假繁榮影響到了期刊本身的生存,各期刊不得不紛紛限制甚至封殺翻譯作品,所以才有了前面提到的“翻譯危機”。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在于翻譯作品本身,是翻譯作品的多而且差導致了“翻譯危機”。正因為翻譯之差,個別的左聯期刊也曾拒絕過刊登翻譯作品,如《萌芽月刊》創刊時在《〈萌芽〉啟事》中鄭重聲明:“因翻譯與介紹,已有預定計劃,不收任何方面的翻譯稿件。”《文學界》創刊時也在《本刊稿例》中明確地說:“本刊各門文字,除譯稿暫時不收以外,都歡迎投稿。”也因為翻譯之差,方芥生看到雷馬克的同一本著作《西線歸來》在國內竟有七種譯本,不但沒有感覺到翻譯事業“蓬勃的氣象”,相反卻感覺到了“幻滅的悲哀”,因為翻譯得實在太差了:“翻開書的第一頁的第一句話,就使我看得莫名其妙。這兒用五號鉛字堂堂的印著:‘這路伸展進前……’這會是什么話呢,我簡直不懂。還有的將小說中的對話:‘對,血液已經驗過了,陽性!現在我們非肅清那些毒菌不可了!’譯為:‘是的,血的檢驗轉來了,被動的。現在我們要開始嚴酷地談論到老流氓了!’……一九三一年的現在,居然還有這樣的翻譯出世,居然還有書店愿意接受……我們很可以編出一曲‘十稀奇’的小調,譬如:一稀奇不懂原文居然可以譯書;二稀奇書店出書居然可以不看原稿;三稀奇幾千幾百個讀者居然沒有人講話……。”使方芥生出離憤怒的這種水平低下的翻譯作品,在當時可謂比比皆是,因為“亂譯的翻譯家”和“半路出家的大膽的譯述者”實在太多了。由此看來,法國作家亞弗雷米賽的《一個現代人的懺悔》在《大眾文藝》上連載時,翻譯者夏萊蒂說:“我只能盡我的一點淺薄的中外文的知識把它譯出來而已。雖然這樣的工作,還恐難免,或許竟有翻天覆地的錯誤,顛頭倒腳的笑話呢,那要請眾位多多賜教,千莫客氣,為幸”。這話恐怕也非完全是出于自謙吧。

二、左聯期刊關于翻譯的理論探討

左聯期刊對當時中國文壇的翻譯狀況作了真實的記錄,但不僅僅止于記錄的層面,還對翻譯作了一系列有價值的理論探討。

1、關于翻譯必要性的探討

正是因為翻譯之難、翻譯之多和翻譯之差等諸多原因,使得20世紀30年代的翻譯在中國一度處于受限制、受圍攻甚至被封殺的地位。當時的中國到底還需不需要翻譯呢?回答當然是肯定的。翻譯所處的地位與當時中國急需靠翻譯引介國外先進理論和優秀作品的狀況是極為不相適應的,以左翼知識分子為代表的進步人士對此極為關注,他們除了自己身體力行努力貢獻好的翻譯作品外,還在理論上為翻譯正名和辯護,左聯期刊為他們的作品發表和理論爭鳴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在這一點上,左聯期刊無疑又一次形成了堅定的同一陣營。《大眾文藝》創刊時,郁達夫在《〈大眾文藝〉釋名》中就明確指出了翻譯的必要性:“中國的文藝界里,雖然有些形似裁判官與個人執政者的天才產生了,但平庸的我輩,總以為我國的文藝,還趕不上東西各先進國的文藝遠甚,所以介紹翻譯,當然也是我們這月刊里的一件重要工作。”《文學月報》在其第四號的《編輯后記》中表明了對翻譯的重視:“雖然以較多的篇幅登載作品,但是關于海外文學運動的翻譯和介紹等,也是一樣的重視的。不過我們不是為介紹而介紹,一切都必須和我們目前的文學運動有關”。該刊第五六期合刊上發表的將俄國文學視為“我們的導師和朋友”的魯迅對于因翻譯而形成的“中俄文字之交”的祝賀則更肯定了翻譯俄國文學的必要性:“十五年前,被西歐的所謂文明國人看作是半開化的俄國,那文學,在世界文壇上,是勝利的;十五年以來,被帝國主義者看作是惡魔的蘇聯,那文學,在世界文壇上,是勝利的。這里所謂的‘勝利’是說,以它的技術和內容的杰出,而得到廣大的讀者,并且給予了讀者很多有益的東西。”并且魯迅還分析了在中國介紹和傳播俄國文學艱難卻又勢不可擋的曲折歷程:“俄國的作品,漸漸的紹介進中國來了,同時也得到了一部分人的共鳴,只是傳布開去。于是也遭到了文人學士的討伐。……有的比創作為處女,說翻譯不過是媒婆,而重譯尤令人討厭。的確,除《俄國戲曲集》以外所有的作品就都是重譯的。但俄國文學只是紹介近來,傳布開去。……這之間,自然又遭到了文人學士和流氓警犬的聯軍的討伐。對于紹介者,有的說是為了盧布,有的說是意在投降,有的斥為‘破鑼’,有的指為共黨,而實際上的對于書籍的禁止和沒收,還因為秘密的居多,無從列舉。但俄國文學只是紹介進來,傳布開去。”俄國文學的翻譯和介紹之所以能在艱難中得以實施,根本原因在于中國廣大讀者的需要,誠如魯迅所指出的那樣:“可祝賀的,是在中俄的文字之交,開始雖然比中英、中法遲,但在近十年中,兩國的絕交也好,復交也好,我們的讀者決不因此而退卻,譯本的放任也好,禁壓也好,我們的讀者也絕不因此而盛衰。不但如常,而且擴大;不但雖絕交和禁壓還是如常,而且雖絕交和禁壓而更擴大。這可見我們的讀者大眾,是一向不用自私的‘勢利眼’來看俄國文學的。”

2、關于翻譯“信”與“順”的探討

20世紀30年代中國文壇關于翻譯的論爭,歷時最久、程度最激烈的當數關于翻譯的“信”與“順”之爭,論爭的一方以主張“寧順而不信”的趙景深為代表,魯迅在《北斗》上發表文章歸納出了其派系淵源和理論精義:“在這一個多年之中,拼死命攻擊‘硬譯’的名人,已經有了三代:首先是祖師梁實秋教授,其次是徒弟趙景深教授,最近就來了徒孫楊晉豪大學生。但這三代之中,卻要數趙景深的主張最為明白而且徹底了,那精義是——‘與其信而不順,不如順而不信。’”而以魯迅為代表的從不同角度對“寧順而不信”派的翻譯理論進行批判的人則構成了論爭的另一方,《萌芽月刊》、《北斗》、《文學月報》、《文藝新聞》、《新語林》等左聯期刊是他們最主要的理論陣地。

早在1929年的文學論爭中,梁實秋就挑起過魯迅的翻譯方法問題,在1929年9月出版的《新月》第二卷六、七號合刊中,最后一篇文章是梁實秋寫的《論魯迅先生的“硬譯”》。因為當時魯迅已經翻譯了蘇聯文藝批評家盧那察爾斯基、普列漢諾夫的文藝理論著作。魯迅在盧那察爾斯基的論文集《文藝與批評》的“譯者附記”中說:“在我,是除了還是這樣的硬譯之外,只有束手這一條路了。所余的唯一的希望,只在讀者還肯硬著頭皮看下去而已。”梁實秋就撿出其中的“硬譯”大做文章,他認為魯迅的“硬譯”“近于死譯”,而“死譯一定是從頭至尾的死譯,讀了等于不讀,枉費時間精力。”1930年3月,左聯期刊《萌芽月刊》第3期上發表了魯迅的《“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對梁實秋作出了回應,他說:“我的譯作,本不在博讀者的‘爽快’,卻往往給以不舒服,甚而至于使人氣悶,憎惡,憤恨。”接著,魯迅從中外語法差異的角度闡述了“硬譯”與“死譯”的區別,表示之所以不像創作那樣以流利的筆法進行翻譯,乃因為要改變國人的思維習慣。因為中國人的思維習慣不太精確,這與語法有關,“中國的文或話,法子實在太不精密了……這語法的不精密,就是思路的不精密,換句話說就是腦經有些糊涂。”而輸入一些新的語法和敘述結構,有利于改善中國人的思維定勢。魯迅還談到了自己翻譯無產階級文學理論的目的和始終硬譯的又一個原因:“我從別國里竊得火來,本意卻在煮自己的肉的,以為倘能味道較好,庶幾在咬嚼者那一面也得到較多的好處,我也不枉費了身軀”,同時還“夾雜著”“慢慢地摸出解剖刀來,反而刺進解剖者的心臟里去的‘報復’”,“但我自信沒有故意的曲譯,打著我所不佩服的批評家的傷處了的時候我就一笑,打著我的傷處了的時候我就忍疼,卻決不肯有所增減。這也是始終‘硬譯’的一個原因。”魯迅所堅持的“硬譯”,正如他自己所言是“沒有故意的曲譯”的直譯,這是一種盡量忠實于原文的翻譯方法和翻譯對策,但是由于不同語言之間的語法習慣、文化背景往往大相徑庭,這就造成了運用這種方法和對策所翻譯出來的作品的語言往往是不加刻意潤飾的,并且有時還會無形中將就原文的語言習慣和文化背景而沒來得及照顧到本國讀者的閱讀習慣,所以這樣的翻譯作品難免會使一部分讀者閱讀時有費力的感覺,這正是梁實秋大肆攻擊魯迅“硬譯”的原因,同時也是后來關于翻譯的“信”與“順”的論爭的焦點所在。

趙景深是始終堅持“寧順而不信”的翻譯原則的,J·K(瞿秋白)指出這種翻譯原則的實質就是“寧可錯些不要不順”。在嚴復提出“信、達、雅”的三大翻譯標準中,趙景深是將“達”放在“第一義”的,他所理解的“達”就是通順,他認為為了譯文的通順是可以犧牲“信”的,也就是說,只要通順,譯文可以不忠實于原文。趙景深這樣表述他的翻譯觀:“倘若是文學理論,似乎更應該譯得使人看得懂。……如果是文藝作品,……他對于作品是注重內容和思想的,也應該以順與不順為第一義。……譯書本不容易,就一般看來,每每為了順要稍犧牲信。嚴復與蘇曼殊的譯文,所以受歡迎,就是因為他們譯得順。……我為了顧及讀者,對于翻譯沒有急進的主張,所以我只能以達為第一義。”

與之針鋒相對,魯迅提出了“寧信而不順”(或者說“直譯”)的翻譯原則。魯迅認為翻譯出來的作品會有怎樣的讀者,這是翻譯者首先應該心里有數的問題,他本人是將翻譯作品的讀者群作了分別對待的,他說:“……我們的譯書,還不能這樣簡單,首先是決定譯給大眾中怎樣的讀者。將這些大眾,粗粗的分起來:甲,有很受了教育的;乙,有略能識字的;丙,有識字無幾的。而其中的丙,則在讀者的范圍之外,啟發他們是圖畫、講演、戲劇、電影的任務,在這里可以不論。”對于“很受了教育”的甲類讀者,魯迅認為始終應該堅持“寧信而不順”或“直譯”的原則,他說:“……至于供給甲類讀者的譯本,無論什么,我是至今主張‘寧信而不順’的。……說到翻譯文藝,倘以甲類讀者為對象,我是也主張直譯的。我自己的譯法,是譬如‘山背后太陽落下去了’,雖然不順,也決不改作‘日落山陰’,因為原意以山為主,改了就變成太陽為主了。”

如果只就魯迅和趙景深二人所堅持的翻譯原則來看,其間的是非利弊是非常明顯的:趙景深主張為了“順”而犧牲“信”,不僅不嚴格要求翻譯者盡量忠實于原文,而且還在“順”的名義下縱容錯誤的翻譯,甚至明知是錯誤卻置之不理。毫無疑問,這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翻譯態度。按理說當時的翻譯界對此種論調應該早就摒棄了,事實上當時也有人勸過趙景深放棄其主張,例如摩頓就曾說:“問題在于趙先生的這主張是否能夠成立。如果不能成立,則趙先生……也應該立即拋棄他的主張而勉力求能‘不錯’,極其不應該自欺欺人地攻擊別人的‘不順’……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翻譯是介紹學術,所以翻譯而錯誤,不如不譯之為愈。”但是論爭并沒有停止,為此展開的以左聯期刊為主要場所的討論還是不絕如縷。這是為什么呢?縱觀左聯期刊上此次關于翻譯的討論文章,筆者認為是以下原因導致了原本叛然若揭的問題變成了一場持久糾纏的論爭:

第一,當時的讀者在閱讀翻譯作品時普遍存在“務求其看得懂”的心理,這是趙景深提出并堅持其錯誤翻譯觀并且得到了一部分人支持的主要原因。在大多數讀者文化程度不高的情況下,出現這樣的閱讀心理是很正常的,但是,趙景深們忽視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在取悅讀者的同時不能背棄翻譯本來的目的和意義。魯迅在《北斗》上撰文尖銳地指出了“寧順而不信”的翻譯原則“對于讀者是有效力的”,因為容易讀懂的作品總是能更快地討好讀者,而所謂“信而不順”的譯文“一看便覺得費力,要借書來修養精神的讀者,自然就會佩服趙景深教授的格言。”至于“順而不信”的譯文,卻是倘不對照原文,就連那“不信”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這樣的翻譯作品其實不是在遷就文化程度低下的讀者,而是對讀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只有能夠對照原文來讀的人,才可能知道翻譯錯誤的所在,魯迅由此指出了這種翻譯原則的貽誤之大:“然而,用原文來對照的讀者,中國有幾個呢?這時候,讀者必須比譯者知道的更多一點,才可看出其中的錯誤,明白那不信的所在。否則,就只好糊涂的裝進腦子里去。……譯得‘信而不順’的至多不過看不懂,想一想也許能懂,譯得‘順而不信’的卻令人迷誤,怎樣想也不會懂,如果好像已經懂得,那么你正是入了迷途了。”但是在當時,一般的讀者和翻譯者還沒有魯迅這樣深刻的認識,所以趙景深關于翻譯的錯誤論調還有幾分“理直氣壯”的架勢。

第二,趙景深等人將翻譯的“信”與“順”對立起來存在著嚴重的誤導。J·K在當時就指出:“趙景深老爺的根本錯誤,就在于他認為‘信’和‘順’是沖突的。”但是當人們還沒有認識到只是一種錯誤時,其誤導作用就不可避免了,一般人的頭腦中有了這樣一種印象:既然一方主張“寧信而不順”,一方主張“寧順而不信”,那么翻譯作品肯定是“信”、“順”不能兼顧的,所以有的人甚至將魯迅的觀點理解為“只要不錯,即可不順。”還有人這樣質問論爭的雙方:“……難道翻譯不能夠又順又不錯嗎?……難道順就一定要錯一點嗎?”其實,魯迅提出“寧信而不順”的原則,很大程度上有與趙景深針鋒相對的意味,這一原則的準確涵義應該就是魯迅先前所提出的“硬譯”或“直譯”。由于人們的誤讀,魯迅又不得不苦口婆心地對其所提的“不順”做出詳盡的解釋:“這所謂‘不順’,決不是說‘跪下’要譯作‘跪在膝之上’,‘天河’要譯作‘牛奶路’的意思,乃是說,不僅不像吃茶淘飯一樣幾口可以吃完,還必須費牙來嚼一嚼。……這樣的譯本,不但在輸入新的內容,也在輸入新的表現法。”所以,魯迅所謂的“不順”并非是“不通順”的意思,而指的是人們對于通過翻譯引進的新的表現方法和思想內容不能馬上完全加以理解和吸收而產生的“不順”,這種“不順”假以時日,隨著人們思想水平的提高,是有可能變“順”的,而在當時卻只能如魯迅所說的:“一面盡量地輸入,一面盡量地消化,吸收,可用的傳下去,渣滓就聽他剩落在過去里。所以,現在容忍‘多少的不順’,倒并不能算‘防守’,其實也還是一種‘進攻’。”這樣看來,魯迅理解的“順”和趙景深理解的“順”是有著根本區別的,趙景深理解的“順”僅僅止于字面上的文通字順,而魯迅理解的“順”則上升到了讀者對于翻譯作品的充分消化吸收的層面。盡管魯迅作出了明確的解釋與界定,但是由于誤導的存在,人們還是很難理解,例如J·K在與魯迅探討翻譯問題時,就將魯迅的“寧信而不順”原則指為一種存心偷懶的行為:“我們不應當自己預先存心偷懶,說什么也可以‘不順’。”現在看來,我們當然可以明確指出趙景深等人的謬誤所在,其最根本謬誤在于對翻譯中的錯誤在求語句通順的名義下心安理得地采取公然容忍甚至縱容的態度。退一步講,就算是按照他的理解,將“順”理解為“文通字順”,他所提倡的“寧順而不信”的原則也是一種謬誤,因為翻譯作品內容的“信”與語言文字的“順”本來就是兩個層面上的東西,正如摩頓所指出的:“就翻譯而論,錯不錯(信不信)是學力上的問題,順不順卻是文字組織上的問題。世未有學力上能夠辦到不錯,然而文字組織上卻不能辦到順的譯者。”這也就是說,在翻譯中,“信”是最根本的問題,這個問題魯迅把握住了,趙景深卻沒有。

第三,J·K提出“白話本位”的翻譯原則使問題更加深入和復雜。

J·K關于翻譯的“白話本位論”是在左聯期刊《文學月報》第二號上發表的《再論翻譯答魯迅》一文中提出來的。之所以說這一觀點的提出使得關于翻譯問題的探討變得更加深入和復雜,是因為J·K對作為論爭雙方主要當事人的魯迅和趙景深采取了各打三十大板的方式,一方面,他認為趙景深提出的“寧可錯些不要不順”的翻譯原則“真是不成話的胡說”,另一方面他認為魯迅提出的“寧信而不順”的原則“沒有抓住問題的根本”,是一個“預先存心偷懶的方法”,至多只能“算是答復趙景深的辦法”。由于他認為趙景深的觀點是“沒有和他爭論的必要”的,又由于他的這篇文章是專門與魯迅探討的,所以魯迅的觀點就成了J·K批駁的主要對象,對于魯迅“寧信而不順”的翻譯原則,他主要是從以下角度進行批駁的:

首先,他認為這一原則的提出是“提出問題的方法上的錯誤”。他認為問題的根本不在于“順”還是“不順”,而在于“翻譯是否能夠幫助現代中國文的發展。”于是他就以現代中國文(白話文)為立足點對此進行了闡述,他認為如果寫的確是中國現代文(即嘴巴上說的中國普通話),那么,自然而然不會有不順的事情,所以根本不成問題。但是,如果寫的不是中國現代文,而是“遠東拉丁文”(漢文文言),或者是西崽式半文言(例如趙景深的翻譯),“那么即使是順得像嚴又陵(嚴復)那樣的古文腔,也和中國現在活著的三萬萬幾千萬的活人兩不相干。”

其次,他認為魯迅“把‘寧信而不順’作為一種原則,始終是極不妥當的”。理由有二:一是“我們創造新的字眼,新的句法,……,應當使他們能夠在口頭上說的出來,能夠有順的條件,不然呢,這些新的表現方法是要流產的”;二是“我們不應當自己預先存心偷懶,說什么也可以‘不順’……這里最重要的問題是:要創造新的表現方法,就必須顧到口頭上‘能夠說得出來’的條件。假使存心可以‘不順’些,那就是預先剝奪了這種可能,以至于新的表現方法不能夠從畫面的變成口頭的,……反而殺死了新的表現方法。”

再次,他強烈反對魯迅將翻譯作品的讀者分為甲、乙、丙三類的觀點,理由是翻譯前就考慮到讀者閱讀能力的高、中、低的不同而相應地調整翻譯作品的閱讀難度,這樣勢必會改變原文的本來面目,他肯定地說:“既然叫翻譯,就要完全根據原文,翻譯的人沒有自由可以變更原文的程度。”

在對趙景深的觀點表示鄙夷和對魯迅的觀點進行批駁的同時,J·K系統地提出了自己“白話本位”的翻譯原則,就是堅持“絕對的用白話做本位來正確的翻譯一切東西”的原則。具體講來,他的這一原則大體上由“兩個堅持”、“兩個反對”組成。

先說“兩個堅持”,(一)堅持翻譯時要用“絕對的白話文”,他認為這樣可以解決“信”與“順”之爭:“翻譯的時候,應當用這種絕對的白話文:一方面要和原文的意思完全相同(信),另一方面又要使這些句子和字眼是中國人嘴巴里可以說得出來的(順),‘信’和‘順’不應當對立起來。”(二)堅持“新的語言是群眾的語言——群眾有可能了解和運用的言語。……我們可以運用文字的來源:文言的字根,成語,虛字眼等等,但是必須使這些字根,成語,虛字眼等等變成白話,口頭上能夠說得出來。”

再說“兩個反對”,(一)反對“歐化文藝”的翻譯——即新式林琴南主義。他舉左聯作家金丁的翻譯作品為例論述這種翻譯的弊端:“新近有一位金丁,……(翻譯作品中)有許多字眼:‘伴同著’,‘喧囂’,‘隅角’,‘若干人們’,‘起色’……都是根本不能夠活的字眼,這一句子的結構混亂到萬分,不知他的主句在什么地方。……這不是輸入新的表現方法,而是糟踏新的表現方法。”這種翻譯不僅“不能幫助中國現代的白話文的發展,反而造成一種非驢非馬的騾子話,半文不白的新文言。”繼而他認為要進行“新的文學革命”,要開展“新的文字問題的斗爭”,“就一定要打倒新式林琴南主義,這就是要堅定的清楚的認定白話文本位的原則。”(二)反對“文言本位的翻譯”,因為當時翻譯作品中確實存在著文言化傾向,就連一些著名作家的翻譯作品中也有這種現象,如嘲諷周作人的這類翻譯:“新近在上海‘野雞窟’——不——是‘文化街’的四馬路上拾得一本《文飯小品》……那上邊就有知堂老人的一篇翻譯,題目叫做《地圖》,是日本永井荷風氏的大著。翻開譯文一看,這才知道這位‘名手’的‘之乎者也’的本領,竟還顯到翻譯上來了。”J·K認為這樣的翻譯與嚴又陵、林紓、梁啟超等人的文章一樣是文言本位的翻譯,其價值就在于可以作為標本陳列在博物館,“可以使后來的人看一看:中國的末代士大夫是多么可憐,他們是如何被新的社會力量強迫著一步一步的拋棄自己的陣地,逐漸的離開中世紀文言的正統,可是,又死死的抓住了文言的殘余,企圖造成一種新式的文言統治。但是,這種統治是始終支持不住了,五四時期來了一個大暴動,動搖了這個統治的基礎,最近,又一個大暴動開始了,目的是要完完全全的肅清這個中世紀的毛坑。”

由以上論述可以得知,J·K對于魯迅的成體系的批駁并非沒有道理,但是實際上他與魯迅二人所持觀點的立足點并不是一致的,也就是說,他們實際上是立足于各自不同的角度來闡發對于翻譯問題的看法的,魯迅的立足點是堅持翻譯的“信”——忠實于原文的正確的翻譯——這也該是翻譯者永恒的信條;而J·K的立足點是“現代白話文”——這在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翻譯界也是絕對正確的,但是,問題在于不同的立足點必定會導致關于翻譯的不同的原則立場,這樣看來,J·K對于魯迅的批駁其實變成了無的放矢,他的不無道理的論述并沒有達到他所期待的關于翻譯論爭問題的“原則性的解決”,卻在將這一問題引向深入的同時也使這一問題變得更加復雜起來。□

①左文、畢艷《左聯期刊翻譯作品研究》,《中國文學研究》2005年第2期。

②⑧胡依凡《翻譯談》,《新語林》第5期,1934年10月5日出版。

③桐華《談談翻譯》,《雜文》第1號。

④茅盾《“媒婆”與“處女”》,《文學》第2卷第3號,1934年3月1日出版。

⑤山女《作家成名與名著竟譯》,《文藝新聞》第十三號。

⑥郁達夫《編輯余談》,《大眾文藝》第2期。

⑦郁達夫《編輯余談》,《大眾文藝》第3期。

⑨方芥生《西線歸來的翻譯》,《北斗》第1卷第3期。

⑩《我們所希望于〈拓荒者〉者》,《拓荒者》第1卷第3期。

《大眾文藝》第1期,1930年9月20日出版。

長庚《幾條順的翻譯》,《北斗》第1卷第4期。

J·K《再論翻譯答魯迅》,《文學月報》第2號,1932年7月10日出版。

趙景深《與摩頓談翻譯——兼答〈書報評論〉第五號》,《文藝新聞》第17期。

魯迅《答J·K論翻譯》,《文學月報》創刊號。

摩頓《論翻譯》,《雜文》第3號。

陳笑峰《笑峰亂彈》,《北斗》第1卷第2期。

猛《之乎者也之類》,《雜文》第3號。

(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爽网免费视频| 99在线视频免费| 在线欧美一区| 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微拍一区| 日本色综合网| 免费可以看的无遮挡av无码 | 中文字幕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色有码无码视频| 久久综合伊人 六十路|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国产jizz| 国产精品一老牛影视频| 亚洲视频三级| 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在天天在线麻豆| 國產尤物AV尤物在線觀看| 亚洲欧美成人网| 日韩在线第三页| 免费啪啪网址| 日本欧美精品| 色九九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 欧美午夜在线视频| 老色鬼欧美精品|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 日韩精品无码一级毛片免费| 漂亮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久久|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亚洲美女操|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91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影院午夜网站|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夜色爽爽影院18禁妓女影院| 国产理论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狠狠综合久久| 国产69囗曝护士吞精在线视频| 青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国产|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午夜精品区| 91精品国产一区自在线拍| 毛片基地美国正在播放亚洲 | 无码福利日韩神码福利片|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 国产黄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纯品| 色欲色欲久久综合网| 91九色视频网| 国产精品美女在线|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 三区在线视频| 亚州AV秘 一区二区三区|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乱码|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在线免费无码视频|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在线天堂| 国产18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片| 99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综合网天天| 欧美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99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国产人人射|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毛片a女人刺激视频免费|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