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維科夫空軍主帥在蘇聯紅軍成功的空軍戰役的指揮事業中表現出了杰出的能力、忠誠和洞察力。他那解決復雜問題的靈活手法與領導者少有的品質和運用空軍的巨大能力相結合,使他能夠為盟國事業做杰出的貢獻。”
——羅斯福
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維奇·諾維科夫,1900年1月6日出生。1920年加入蘇聯共產黨,先后畢業于步兵訓練班、高級步校和伏龍芝軍事學院。從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后,諾維科夫在步兵軍司令部工作。1933年調任空軍航空兵旅參謀長,后任輕型轟炸機大隊長。從此,開始致力于蘇聯空軍的建設和發展。1938年任列寧格勒軍區空軍參謀長。1939年至1940年參加蘇芬戰爭,出任西北方面軍空軍參謀長,1940年任列寧格勒軍區空軍司令,任職期間曾有過出色的飛行表演。同年,進入空軍指揮與領航學院的首長進修班,系統學習空軍指揮員所應掌握的知識。1942年~1943年任蘇聯副國防人民委員,主管空軍。1943年5月~戰爭結束任蘇軍空軍司令。戰后,在空軍任重要職務。1953年起任遠程航空兵司令,1954年~1955年同時任空軍副總司令,1956年退役。蘇聯第二屆最高蘇維埃代表。一生中,獲列寧勛章、紅旗勛章和一級蘇沃洛夫勛章各3枚,一級庫圖佐夫勛章、勞動紅旗勛章和紅星勛章各1枚,獎章及外國勛章多枚,兩次獲得蘇聯英雄稱號,被譽為是蘇聯空軍的創始人。
優秀的領導才能
諾維科夫具有良好的軍事素養和很強的組織能力,善于領導方面軍航空兵的戰斗活動,其優秀的領導才能在衛國戰爭期間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在使用航空兵的理論和實踐方面有許多創新,在組織和實現用更完善的飛機裝備蘇聯空軍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提出了建立同類型飛機的航空兵師(轟炸機師、強擊機師和殲擊機師)、組建空軍集團軍和航空兵軍的主張,探索和改進了戰斗中使用航空兵的新形式和新方法。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開始,當時蘇聯空軍正處于改革之中,甚至連編制體制的改革也沒有完成,機場及其它設施尚在修建,飛機的更新也未完成。突如其來的戰爭打亂了蘇聯空軍的改革計劃,蘇聯空軍被迫倉促應戰。戰爭初期,諾維科夫擔任北方方面軍(1941年8月改為列寧格勒方面軍)空軍司令,以他率領的北方方面軍空軍對德軍實施的突擊為先導,先后出動500多架轟炸機和殲擊機對德軍的19個機場進行了密集突擊,僅在幾晝夜里就擊毀德軍130多架飛機。在蘇軍的襲擊下,駐守在芬蘭和挪威北部的德國空軍被迫撤到大后方機場,放棄了對列寧格勒空襲的近期計劃,使被“閃擊戰”的勝利沖昏頭腦的德軍大為震動。
1942年3月,諾維科夫前往沃爾霍夫方面軍,組織該方面軍和列寧格勒方面軍的協同,在蘇聯空軍與陸軍戰略協同史上開創了根據兩個方面軍的需要協調航空兵活動的先例。1943年5月,出任蘇聯空軍總司令。任職期間,負責組織奪取戰略制空權,組織方面軍航空兵、遠程航空兵和防空殲擊航空兵之間的協同,并組織航空兵配合陸軍的地面行動,及時總結空軍的作戰經驗,不斷地完善和發展空軍的戰役戰術原則。
諾維科夫從擔任空軍總司令之日起就非常重視空軍總部、方面軍航空兵和遠程轟炸航空兵編制體制的改革。戰爭初期,因體制上的弊端影響戰斗力的情況時有發生,故而深感改革的必要。他認為這是根本性的問題,直接影響著蘇聯空軍作用的發揮。諾維科夫首先從力量的集中使用這個問題著手。采用密集突擊的方式,打破諸軍兵種分工,打破機型的分工。這些改革形成了強大的空中機動突擊力量,使蘇聯空軍能機動地控制蘇聯全境,對整個戰線的局勢產生了重大影響。
諾維科夫善于從實戰中總結經驗,提出新的戰術,并運用于實戰之中。他不僅在體制上做出了改革,而且對戰斗中具體作戰方式也進行了探索和改進。列寧格勒方面軍遭到德軍的襲擊后,被迫采用兩機一組的隊形作戰,改變了三機一組的戰斗隊形,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諾維科夫及時發現了這種新的打法,并積極地予以推廣,是最早對此做出正確評價并支持這種創舉的人。在此基礎上,諾維科夫又對各種編隊飛機機組的戰斗能力及戰術改革進行深入研究,其結果是不久后戰場上就出現了由4架、6架或更多飛機組成的戰斗機組,必要時成對的機組在空中編隊。在引進新戰術方面,諾維科夫的創造才能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他倡導運用強擊機護送和掩護坦克與步兵,建議依靠強擊機而不是轟炸機作為空中主力。實踐證明這是對的,僅在1942年11月~12月間就使德軍損失飛機3000架。此外,諾維科夫主張運用無線電網引導殲擊機飛向空中目標。在空軍第16集團軍進行的實戰檢驗中,飛機能及時準確地捕捉到目標。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出《空軍關于指揮、報知和引導的無線電使用細則》。
斯大林格勒會戰
莫斯科會戰失敗后,德軍被迫放棄了全面進攻的計劃,1942年轉向對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實施重點進攻。斯大林格勒位于伏爾加河下游,是蘇聯歐洲部分東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鐵路和水運交通樞紐,也是重要的軍事工業基地和戰略要地。鑒于南方戰線的嚴重局面和斯大林格勒的戰略地位,蘇軍統帥部決定堅守斯大林格勒。
9月中旬,德軍進抵斯大林格勒外圍防線,在第62和第64集團軍的接合部突破了防御,占領了許多重要高地并前出到距市中心3~4公里的地方。蘇軍統帥部給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和東南方面軍下達了下述任務:堅守城市防線,從南北兩面實施反突擊以削弱敵人,守住頓河右岸的登陸場并積蓄力量準備隨后轉入反攻。
9月28日,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改稱為頓河方面軍,東南方面軍改為斯大林格勒方面軍。蘇軍空軍司令員諾維科夫將軍親臨戰區,及時地采取了更有效地使用航空兵的措施。他要求把航空兵的力量集中在決定性方向上,嚴格遵守對戰斗行動的集中指揮,保留部分兵力作為預備隊,周密地組織空中偵察以加強對敵突擊。
諾維科夫要求空軍集團軍的每個殲擊航空兵師都要建立殲擊游獵機編隊,編隊要演練殲擊游獵機的戰術。殲擊游獵機飛行員不僅是勇敢的飛行員,并且是沉著、謹慎且對自己、自己的飛機和武器充滿信心的人。“獵手”殲擊機的戰術也不斷地得到改進。他們在戰場上更加活躍,經常到敵方去搜索和消滅單個敵機、行駛中的軍運列車、司令部的汽車、無線電臺和火炮等。
蘇軍進行的斯大林格勒防御戰役,挫敗了德軍統帥部1942年的夏季戰局計劃,并為蘇軍轉入反攻創造了有利條件。
11月,蘇軍空軍的戰斗力和主動性都提高了,蘇空軍對德空軍已經占有數量上的優勢。參加反攻的蘇軍航空兵部隊也進行了緊張的準備。諾維科夫率領一個作戰組在斯大林格勒地區對所有航空兵實施總指揮,并親自留在戰場觀察他的下級作戰。11月19日,斯大林格勒大反攻以排山倒海之勢展開了。
在合圍德軍集團期間,蘇軍航空兵積極出動飛機達1000多架次。它們攻擊敵坦克和騎兵,襲擊戰場上敵軍有生力量和技術裝備,襲擊道路上的敵軍戰車縱隊和機場,支援地面部隊且戰且進。11月24日,天氣開始好轉,蘇軍航空兵平均每天出動800架次,掩護已發起進攻的快速兵團,消滅敵軍地面部隊和技術兵器,進行空中偵察,突擊敵機場以及為第62集團軍的部隊運送物資。蘇軍航空兵在11月24日~30日出動飛機約6000架次,對德軍主要集團的圍攻起了巨大作用。
為了切斷德軍的空中供給,蘇軍對敵被包圍集團進行了空中封鎖。空中封鎖是由西南方面軍、頓河方面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的航空兵和防空部隊,在國土防空軍部隊的密切配合下實施的。空軍司令員諾維科夫在11月底和12月初數次給各空軍集團軍、防空殲擊航空兵和遠程航空兵下達命令或指示,指出同德軍運輸航空兵作斗爭是當前蘇軍航空兵的一項最主要的任務。
航空兵和高射炮兵聯合對斯大林格勒地區被圍德軍實施的空中封鎖極有成效。在整個封鎖過程中,通過空戰、突擊機場和對空射擊等戰斗行動,共消滅了近1200架德國飛機,其中80%是運輸機和轟炸機。德國空軍還損失了大批訓練有素的飛行員。截至1943年2月2日,南部德軍被殲,北部集群投降。
庫班空戰
庫班空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場上一次大規模的空中戰役,從空戰次數和參加會戰的飛機數量來說,是蘇聯衛國戰爭中最大的空中會戰之一,成為蘇軍在衛國戰爭期間爭奪戰略制空權的重大轉折點。在庫班空戰中,德國空軍嚴重受挫,喪失了蘇德戰場南翼的制空權。
蘇軍北高加索部隊的步兵和坦克兵力是德軍的1.5倍,炮兵數量上略少于德軍。德軍由于在庫班的地面部隊不多,所以就把希望寄托在航空兵的身上。德軍把第4航空隊主力約1000架飛機(其中包括轟炸機510架,殲擊機250架)都調到克里木和塔曼半島來。4月份,蘇軍北高加索方面軍的空軍編成內有空軍第4集團軍約250架飛機;空軍第5集團軍約200架飛機;黑海艦隊空軍大隊約70架飛機和遠程航空兵大隊60架飛機。為對兩個空軍集團軍進行有效和集中指揮,蘇軍成立了北高加索方面軍空軍司令部,任命維爾希寧將軍為司令員。最高統帥部代表、紅軍空軍司令員諾維科夫元帥親臨北高加索前線統一領導和協調北高加索方面軍航空兵和友鄰南方方面軍、西南方面軍航空兵的作戰行動。
1943年2月5日夜,蘇軍陸戰隊在庫班半島南側、德軍“藍色防線”最南端的梅斯哈科地區登陸成功,在德軍防線的南側橫插了一刀,使得德軍大為惶恐。4月17日,德軍出動4個步兵師,2.7萬人在大批飛機支援下,對取名“小地”的蘇軍登陸場發起了瘋狂進攻。坐鎮前線指揮的大本營代表、空軍司令諾維科夫元帥決定大規模增兵庫班,扭轉被動局面。他從統帥部大本營調來了轟炸航空兵、殲擊機航空兵,使蘇軍的飛機數量增加到900多架。20日德軍對“小地”展開了更兇猛的進攻,蘇軍航空兵大批投入到防御戰斗中,一天之內對敵步兵和炮兵戰斗隊形進行了兩次密集隊形突擊,炸得德軍人仰馬翻、狼狽敗走。在第一輪3天的激戰中,德軍共損失飛機182架,德國空軍被迫轉入防御作戰。第一輪激戰后,僅僅平靜了5天。4月28日,德國空軍搶先發起了一次空中進攻,這一天之內出動了850架次,突擊蘇軍集結地域,蘇軍殲擊機出動了310架次進行了攔截。4月29日,蘇聯空軍又對德軍發動了第二輪進攻,這一天蘇聯空軍進行了42次編隊空戰,出動了飛機1308架次,擊落74架德機。
5月26日晨,庫班爆發了更激烈的戰斗,蘇軍對“藍色防線”發起了猛攻。蘇德空軍開展了第三輪空中角逐。空軍第4集團軍在進攻發起前,出動了338架飛機,配合炮兵進行了40分鐘的密集航空火力準備。但德軍的抵抗空前兇猛,這一次德軍急忙從戰場外圍調入了大批飛機,使第4航空隊的飛機數猛增到1400架。在進攻的頭3個小時,德軍航空兵就出動了1500架次,從空中阻擊蘇軍攻勢;中午以后前線上空繼續不斷出現德軍飛機。為奪回主動權,打掉德軍的囂張氣焰,空軍第4集團軍及時調整戰術,將殲擊機防區擴大,在戰區邊緣截擊敵轟炸機。同時廣泛采取了“游獵”戰法,機動靈活地打擊德機。由于殲擊機大批用于爭奪制空權和攔截敵轟炸機,轟炸機和強擊機無法得到有效的護航。他們采取大編隊自我保護的方法,堅持出動,突擊敵地面反擊部隊。執行任務中,強擊機始終保持15%的彈藥品隨時準備與敵空戰。這次空戰,是庫班三次空戰中最激烈的一次,11天中,蘇軍殲擊機出動了5610架次,空戰364次,擊落德機315架,有效地遏制了德軍的反攻勢頭,重新成為庫班上空的主人。
在庫班兩個月的空戰中,蘇軍出動飛機3.5萬架次,其中航空兵占77%,德軍損失飛機1100余架,其中在空中被擊落的超過800架,極大地削弱了德軍的空中實力。蘇聯空軍奪取了蘇德戰場南翼的制空權,為進而奪取整個蘇德戰場的制空權鋪平了道路。
航炮戰坦克
航炮是飛機相互格斗的基本武器。借助于飛機的飛行速度,航炮炮彈的動能可以大幅度增加,增強穿透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空軍元帥諾維科夫根據航炮的這一原理,大膽地用航炮的特殊彈藥來攻擊坦克防護最薄弱的頂部裝甲,這一戰法有效地遏制了德軍的坦克集群,取得了輝煌的戰果。
1944年,包圍科爾松-謝浦琴科夫斯基軍團方面的形勢較為緊張:德軍企圖利用坦克突破包圍圈,激烈的戰斗已經持續數晝夜了。2月13日,諾維科夫接到斯大林命令——采取一切措施,阻住德軍坦克!
次日清晨,諾維科夫元帥在機場見到前來迎接的空軍第二集團軍司令斯捷潘·克拉索夫斯基中將后,詢問戰場情況后,決定用輕型強擊機對德軍坦克實施密集突擊。
2月15日清晨,諾維科夫按照預定作戰方案,命令91架輕型強擊機組成突擊集群起飛。幾分鐘后,就傳來了德軍坦克頂部開花,起火的消息。隨后,重新掛彈的第二批次63架強擊機又重新飛上天空,再次重創敵軍。航炮打坦克的精彩之筆為后人提供了一則經典的戰例,諾維科夫也從空軍元帥晉升為了空軍主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