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位于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北部。北接土耳其,東臨伊朗,西毗敘利亞、約旦,南接沙特、科威特,東南瀕波斯灣。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自西北向東南流貫全境。海岸線長60千米,國土面積44.1839萬平方千米,已探明石油儲量居世界第三。豐富的石油資源既給伊拉克人民創造了巨額財富,同時也帶來了無盡的傷痛。
上個世紀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和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從某種角度去看,實際上就是以爭奪石油資源為最終目的的戰爭。戰也石油,和也石油。在2003年的戰爭中,伊拉克薩達姆前政權被推翻,原伊拉克軍隊被徹底擊潰。如今,伊戰已爆發四周年之久,而美英占領軍卻仍滯留伊拉克。
目前,為了盡早從伊拉克脫身,美英當局正積極扶持伊新政權,幫助伊拉克重建。伊拉克百廢待興,重建中的新伊拉克陸、海、空三軍令人關注。
陸軍
曾幾何時,伊拉克擁有一支強大的陸上軍事力量,伊陸軍威震中東,特別是在20世紀80年代的兩伊戰爭中聲名遠揚。而如今,斗換星移,往日的輝煌不復存在,薩達姆時代已成歷史,新的伊拉克陸軍正從零開始重建。新的伊拉克政權對陸軍重建予以高度重視。為了不做“無米之炊”,武器裝備成了新伊拉克陸軍重建工作中的當務之急。
購買直升機,組建新的陸軍航空兵
2004年12月15日,伊拉克國防部與波蘭“布馬集團”簽訂合同,購買了20架PZL W-3“索科爾”直升機,以組建新的陸軍航空兵。在這些直升機中,4架為VIP型要員運輸直升機、4架為搶險救護型運輸直升機、12架為戰斗型武裝直升機,交易總額1.2億美元。根據合同,波蘭方面不僅向伊拉克提供直升機,還要為伊拉克訓練10名飛行員和24名負責維修這種直升機的機械師和技術人員。
PZL Swidnik W-3直升機由原蘇聯著名的米-2直升機發展而來。W-3是其改進型,1970年由米利亞設計局和波蘭航空制造者共同研制,1979年首次升空。原計劃要用W-3取代所有米-2直升機,但后因社會主義陣營解體使該計劃未能實施。W-3直升機總共生產了不足150架。
引進裝甲車輛,提升新陸軍部隊戰力
出現在伊拉克新政府第一份武備接收單上的是韓國的“梭魚”多功能輪式裝甲車。這是在2004年購買的,2005年早些時候,人們就在阿拉伯“半島”電視臺的熒屏上,看到“梭魚”裝甲車的身影在伊拉克的城區和鄉野閃動。
該裝甲車由韓國大宇重工業機械公司國防產品分公司生產,戰斗全重11.7噸,車體為全焊接鋼裝甲結構,可抵御輕武器火力尤其是常見的7.62毫米穿甲彈的攻擊。車窗均采用防彈玻璃,并可隨時加蓋裝甲板以增加防護力。“梭魚”車體上加裝3~4具煙幕彈發射器,拋射出的煙幕彈可在12秒內在距車體40~60米處形成煙幕墻。在車體后部有一座全封閉機槍塔,采用電液驅動方式,可全向旋轉,機槍塔四周與頂部布置有環形觀瞄系統。機槍塔內裝有1挺美制M60型7.62毫米機槍。“梭魚”的公路最大速度100千米/小時,最大行程760千米。車上配編2名乘員(車長和駕駛員),可搭載1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
從2005年12月開始,伊拉克陸軍接收了一批美國AM通用公司制造的裝甲增強型M1114裝甲車、M1151型“悍馬”以及土耳其造“奧托卡”裝甲人員輸送車。
2006年6月5日,英國BAE系統公司宣布,該公司贏得了為伊拉克陸軍提供378輛輕型裝甲車的合同,價值1.8億美元。根據合同規定,裝甲車的生產任務立即開始,而交付工作將持續到2007年5月。此外,BAE系統公司表示,如果可能的話,該份合同總價值將會達到4.454億美元,生產的車輛數量也會達到1050輛。此次生產的伊拉克輕型裝甲車為4×4型,與目前那些已投入戰場使用的“美洲豹”戰車類似,外形也使用了V型設計,可以有效地降低爆炸物的侵襲危害,更好的保護乘員。
空軍
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前,伊拉克空軍擁有作戰人員4萬名,裝備包括米格-25、米格-21及多種“幻影”作戰飛機500余架,分編成2個轟炸機中隊、11個地面攻擊戰斗機中隊、5個殲擊機中隊及1個由10架~30架戰機組成的反破壞中隊。即便是在遭受長達10余年的制裁、禁飛之后,在2003年的倒薩戰爭爆發前,伊拉克空軍實際上還擁有70多架完好的固定翼飛機及直升機。然而,大戰臨頭,不戰自潰,面對美英聯軍的攻擊,伊拉克空軍無甚作為,戰斗飛機竟遭“活埋”,伊空軍煙消云散。
目前,在美英等國的幫助下,伊拉克空軍正在重建中,一支新的伊拉克空中軍事力量即將展現在世人面前。根據美國方案,最終新的伊拉克空軍將由3~4個戰斗機中隊組成,擁有大約36~48架F-16A/B戰斗機,配備AIM-9“響尾蛇”和AIM-7“麻雀”空空導彈。但現在,新伊拉克空軍卻沒有一架戰斗飛機。
引進裝備是當務之急
在2003年的戰爭中,伊拉克空軍可以說是徹底地消失了。如今要重建新空軍,沒有一架現成完好的飛機,沒有一處現成完好的軍用機場,一切只能是白手起家。沒有裝備不成軍。所以,伊拉克空軍重建,引進裝備便是當務之急。
購買約旦偵察機 2004年6月10日,伊拉克與約旦簽署價值230萬美元的合同,購買了2架SB7L-360型“搜索者”偵察機,以保衛伊拉克邊界和石油設施。這是伊空軍的首批新裝備,伊拉克計劃共采購16架這種偵察機。
上述兩架“搜索者”偵察機由約旦和澳大利亞合資的工廠生產制造,于簽約當年的7月29日在約旦首都安曼交付給伊拉克官員,然后從那里飛往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這兩架SB7L-360型偵察機的機身被涂成沙漠色,在飛機尾部繪有伊拉克國旗,它們的編號分別是YI-101和YI-102。據悉,約旦除提供飛機外,還在其皇家空軍學院為伊拉克空軍飛行員提供初始訓練,并對這些飛行員進行了專門的“搜索者”偵察機駕駛訓練。
此外,在2007年2月,約旦還向伊拉克贈送了首批5架美制UH-1“休伊”式直升機。約旦總共將向伊拉克提供16架這樣的直升機。
接收美國C-130E運輸機
2005年1月,伊拉克空軍接收了美國贈送的3架C-130E型“大力神”運輸機。據稱,這些C-130E均被配屬給了伊拉克空軍第23飛行中隊。該中隊組建于1965年,主要承擔軍用物資和軍人的運輸任務。目前,重新被恢復建制的第23飛行中隊共有約70名軍人,他們均在鄰國約旦接受過初級的飛行訓練。
截至目前,新伊拉克空軍共裝備有“搜索者”、“CompAir”7SL、CH2000、C-130、米-17、UH-1及貝爾“噴氣漫游者”等型飛機和直升機。
積極進取穩走重建路
盡管伊拉克空軍昔日的輝煌不復存在,現在一切都得從零開始,但新伊拉克空軍并不氣餒,決心振奮精神,積極進取,穩扎穩打走好重建路。
飛機首次升空 2004年8月18日,由伊拉克飛行員駕駛的兩架SB7L-360型“搜索者”偵察機升空,執行了“保衛基礎設施和伊拉克邊境的有限行動”。這是薩達姆政權倒臺后,新伊拉克空軍飛機的首次升空飛行。
舉行首次演習 2004年較晚些時候,為了測試SB7L-360型“搜索者”輕型偵察機性能,在沒有美國為首的聯軍的直接參與下,新伊拉克空軍在伊南部城市巴士拉舉行了重建以來的首次演習。據悉,這次演習只持續了兩個小時。
執行首次任務 2005年8月,重建中的伊拉克空軍已經執行了首次軍事任務,把2個營的伊拉克士兵成功運送到了伊西北部動亂地區。
此外,2005年11月29日,新伊拉克空軍還為一名伊拉克男孩及其母親提供了人道主義援助,把他們從巴士拉空運到了巴格達。同年底,伊拉克聯合行動中心第一次使用自己獨立的情報任務系統完成了情報收集活動。該系統是作為伊拉克處理、利用和傳播情報、偵察及監視信息的整體系統的一部分而建立的。
海軍
伊拉克瀕臨波斯灣,海岸線長60千米。上世紀80年代,薩達姆曾致力打造龐大的海軍艦隊,擴展伊海上利益。當時,伊海軍裝備了中小型艦艇167艘,不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在海灣地區都居中上游水平。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伊海軍遭到重創,海軍艦艇所剩無幾。在隨后十余年間,伊拉克海軍備受美英制裁、禁運之苦,實力基本沒有什么恢復。在伊拉克戰爭爆發前,伊海軍總兵力約為2000人,擁有艦艇10余艘,基本上無作戰能力。戰爭爆發后,毫無戰斗力的伊海軍在聯軍強大的海上力量面前一觸即潰,迅速瓦解。如今,為了保衛伊拉克的海上利益,尤其是保護波斯灣海上石油運輸通道安全,在美英等國的幫助下,伊拉克新政權正致力于海上軍事力量的重建,一支新伊拉克海軍即將展現在人們面前。
首批家當全系“中國制造”
2004年伊拉克當地時間5月5日上午,2艘銀灰色的快艇徐徐駛入伊南部的烏姆蓋斯爾港。艇身兩側黑色的“P102”和“P103”舷編號頗為引人注目。隨后不久,另3艘同樣的快艇也駛回伊拉克港口。這便是當時擁有300多名官兵的新伊拉克海軍的首批家當——“納斯爾”級(亦譯作“捕食者”級)近岸巡邏艇。
據報道,上述快艇艇身長27米,是伊拉克前政府于2002年從中國廠家那里訂購的,在美英聯軍推翻薩達姆政權后,美國與中國廠商進行協商,最終由美國出資買下了這批快艇然后轉交給伊拉克臨時政府。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伊拉克海軍的重建工作取得顯著效果。目前,新伊拉克海軍擁有兵員1000余人、各種小型艦艇近30艘,分編成巡邏艇中隊和攻擊艇中隊。盡管伊海軍規模還很小,但已經參加了波斯灣海上保安行動,伊水兵還登上了石油平臺協助執行保安任務。據悉,經常執行任務的是5艘中國造“納斯爾”級巡邏艇。該級艇由于剛服役不久,裝備時間短,屬于伊海軍最新式裝備,是當前新伊拉克海軍的絕對主力。
投入巨資擴建新型海軍
2007年3月,協助伊拉克海軍重建的美英占領軍公布了伊拉克新海軍的擴軍計劃。根據該計劃,伊政府將在2010年之前為新海軍的建設投入4億美元。其中,2.2億美元將用于采購包括15艘巡邏艇、4艘輕護艦和2艘近海支援船等在內的21艘新型艦艇。海軍人員將從目前的約1200人擴充到2000人~2500人。此外,伊拉克政府還將投資1.8億美元改善基礎設施,包括在伊南部海港烏姆蓋斯爾重建大型海軍基地。
據悉,4艘輕護艦將由意大利的泛安科納造船公司建造,2006年9月雙方已簽署合同,價值達8千萬歐元,預計2009年上半年交付伊海軍使用。該輕護艦將以泛安科納為意大利海岸警衛隊以及為馬耳他武裝部隊開發的Diciotti號艇為設計基礎,采用國際上較高的安全和環境標準,在意大利船級社的監督下完成。Diciotti號艇全長54米,排水量450噸,最大速度20節,不加油最大續航力3000海里。
關于新伊拉克海軍的擴軍計劃,除了已知向意大利采購4艘輕護艦外,據悉還將從馬來西亞購買2艘供給船和3艘巡邏艇等。另有報道稱,伊拉克也正在和美國接觸,有跡象顯示,伊海軍還將從美國購買艦艇。新伊拉克海軍未來建設動向,我們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