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歐文,今年14歲,和同班同學黛安娜是最好的朋友。今天對我們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附近的大曼安島上正在進行一場海豚大營救,我倆作為學生代表,有幸參與其中!
誤入“迷魂陣”
聽自然課老師說過,一些海豚每年都會跟隨一種叫鯡魚的魚兒游到這里,對它們來說,這種魚就是美味。但是當鯡魚游到了水堰里,很多海豚竟也會一無返顧地跳進去,結果就被困住了。水堰是當地漁民捕捉鯡魚的“迷魂陣”,形狀像籬笆一樣,既牢固,又密集,過去海豚落入其中常常難以存活,今天,它們的命運會怎樣呢?
被苦海豚處境難
不一會兒,我和黛安娜就登上了一條科考船,科學家莎拉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她一邊緊張忙碌地工作,一邊向我們介紹:“這座水堰里發現了大量的海豚,如果不趕緊施救,它們就危險啦。”黛安娜好奇地問:“海豚很脆弱嗎?”莎拉解釋道:“這個水堰可以容納幾萬條鯡魚,其中往往混有十幾只海豚,甚至更多。當漁民們收緊圍網時,鯡魚和海豚就會擠成一團翻攪不已的大球。這種處境對海豚來說非常可怕,噪音大,而且行動受限。雖然它們能下潛六七十米,并在水上待五六分鐘,但一被鯡魚圍網纏住,海豚就會變得緊張起來,幾秒鐘內便會溺斃!”
救護進行時
黛安娜和我滿臉緊張,異口同聲地問:“那我們現在應該做點什么,怎樣幫它們呢?” “等會兒有艱巨的任務交給你們!”說完,莎拉帶我們來到船邊,觀察圍網中海豚的一舉一動。突然,我們發現在不遠處,一只海豚被水堰的圍網纏住,動彈不得。莎拉指揮潛水員戴夫向那個方向迅速游了過去,戴夫動作嫻熟地把被困海豚解救出來,和另一個潛水員一起抱著它游回科考船。他們一點一點地把這只海豚舉高,在船上工作人員的協助下,海豚終于被拉上了甲板。戴夫笑著說:“這家伙真沉啊,絕對超過140磅了!”沒有絲毫耽擱,莎拉和兩位工作人員開始緊張工作起來,他們一邊測量海豚的身長,體重和圍長,一邊抽血樣、做記錄。期間,莎拉吩咐黛安娜和我進行另一項重要工作——浸濕海豚。具體的做法呢,就是每隔幾秒鐘給海豚身上澆水,這樣既可以讓它在空氣中保持涼爽和濕潤,又能讓它平靜下來。最后,莎拉還給這只海豚裝上了價值2500美元的衛星訊號傳送器,以便未來追蹤它的動向。
回歸大洋
10到15分鐘的救護工作結束了,莎拉告訴我們,接下來就要把這只海豚放歸海洋了。很快,我們的船駛離水堰,在一片風平浪靜的區域停了下來。只聽“撲通”一聲,海豚被工作人員放入水中,只見它一溜煙鉆進碧綠的海水中,沒了蹤影。我們想象著:這只海豚會不會潛入大洋深處,繼續追逐那一堵堵銀色墻壁的鯡魚群,它會遇上什么危險,是否能活得長長久久……
“走吧!”莎拉的召喚將黛安娜和我拉回到現實。哦,時間緊迫,我們要繼續下一只海豚的營救工作,Let’s Go!
[背景鏈接]
自從1991年以來,在大曼安島當地漁民的幫助下,科學家每年從島嶼邊的水堰中營救20-300頭海豚。他們將人造衛星標簽貼在海豚身上,以此來了解海豚在當地水域的行動路線。這些項目都獲得了成功,附近海豚的存活率提高了95%,數量增加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