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師負擔最為繁重、最費時的工作之一就是對學生日常習作的評改。常聽老師們埋怨:我們教師不辭辛勞地批改,寫了眉批,再寫總批。當習作本發回學生手里,能有多大的效果……如何科學、有效地對學生的習作進行評價?反思多年的實踐,筆者認為,對小學生習作評價:“當面”最有效。
請看下面的案例:
[案例]
王老師在一次測驗后對部分學生的習作進行了當面評改。那次的測試題是擴寫《刻苦鉆研的王伯伯》。
刻苦鉆研的王伯伯
一天晚上,天氣特別熱。
我被一道數學題難住了,就去問東院的王伯伯,他是一個有名的工程師。
我剛一進院,就看見他家里的人有的在院子里乘涼,有的在看電視,只有王伯伯在屋里伏在燈下寫著、畫著。看他那樣子已經熱得夠受了。
王伯伯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我決定不問了,悄悄地從屋里退了出來。回到家,我用了一個多小時,終于把這道題弄懂了。
王老師對這次習作成績做了初步的分析,決定對幾位學生的習作進行面批,即“當面”評價,這次面批他分為三種情況:(1)內容空洞者,“大”幫;(2)選材、剪裁不當者,“中”幫;(3)力求精彩者,“小”幫。
第一種情況。王老師面對的學生是平時習作有困難的。請看他的幾段引導:
“你看,這篇文章寫了哪幾個人物?誰是主要人物,為什么?”
“你再看看,原文四個自然段。哪一段是文章的重點段呢?”
“是這樣。原文第三段里,寫王伯伯刻苦鉆研的事,只有‘伏在燈下寫著、畫著’這樣一句話。擴寫,就是要抓住這個重點內容,要具體寫,要有情節。你也花了勁,看得出你是用心了,可惜鋼沒有放在刀刃上啊!”
“這個道理不難懂,我相信你能看出自己擴寫文章的毛病在哪兒。”
“你這次習作成績不理想,只能評為三等,要想評成二等,你知道應該在什么地方下功夫嗎?”
“好,我相信你一定能修改好。別忙著走,把要添加的內容說給我聽聽……”
第二種情況。這個學生很知道用功,只是學習方法不當,平時習作成績中等偏上。
王老師這樣指導:
“你這次擴寫態度很認真,重點段落抓得準。在第三段里,你加進了兩個內容,這兩個內容選得都好,寫得也具體。不過,從題目看,文章應該突出什么呢?”
“是呀,既然這樣,你加進的第一個內容可以要,但三言兩語就行了。要把擴寫重點放到第二個內容上來。”
“對,再加上……就更具體了。”
“你的這篇文章。回去把第三段照我倆剛才討論的重新整理一下,明天讓我看看。”
第三種情況。這個學生平日的習作能達到優等。這次擴寫,總的情況很好,可以評為一等了。然而對于這樣的學生,王老師則從嚴要求。他先讓她看了幾篇別人的擴寫文章,然后啟發她:
“和同學相比,你文章的語言還有哪些不足呢?”
“你能自己看出問題,這很好。那幾個同學為什么能靈活地運用‘引用的寫法’呢?因為他們課外書讀得多些,知識面廣,積累的語言材料豐富。這方面,希望你要努力趕上去。去讀讀自己擴寫的文章,認真作些修改。”
三位學生在王老師的指導下,擴寫后的習作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王老師重新評定了成績。
[分析研究]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特殊的個體。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評價要建立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上。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在平等的對話中實現有針對性的評點,引導修改習作,培養認真修改習作的習慣。這種有針對性的習作評點指導,有利于學生各有所得,有利于培養學生自尊、自信的個性品質。要使習作評價真正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就要依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正確地判斷每個學生的需求及其發展潛力,為每一個學生提出適合其發展的、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建議。
教師的評價應重在鼓勵學生,并多一點寬容與期盼。切忌一味地只說學生文稿的不足,即使對質量很差的文章,也要肯定其可取之處,看到微小的進步。教師要懷著滿腔熱情具體地幫助他們,多看他們的優點,多表揚他們的點滴進步。讓學生在寬松、和諧、民主的自由空間里與教師、學生進行心靈的碰撞,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以表揚為主,但表揚和激勵也不是越多越好。教師對學生的要求要“嚴”,道理要講得“清”,引導要“實”,要多指點學生一點具體的辦法。人們常說“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看來,對學生的習作當面評價,就要求我們教師一定要備好“一桶”實實在在的“水”,“桶里的水”多了,就能在對學生當面評價中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運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去點燃學生習作的智慧火花,使他們感到一種滿足,一種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