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婚姻通常是指在彼此經濟、知識或其他方面有所欠缺的前提下,以婚姻結合作為基礎,成立統一的經濟合作體,以相互的資源互補來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合資”婚姻最大的特點,就是男女雙方都帶有明顯的功利性,而這種功利性,注定了這種婚姻方式風光表面背后潛藏著種種危機。
一
1976年,何天浩出生在遼寧省遼陽縣劉二堡鎮一個普通工人家庭。1995年7月,沒有考上大學的何天浩獨自一人來到鞍山,進入當地一家知名品牌的礦泉水公司做銷售員。
1997年春節過后,公司特派他到沈陽負責市場開發。短短一年,何天浩就在沈陽站穩了腳跟,為公司開辟省城市場做出了重大貢獻,而他自己也從中獲得了豐厚回報。一心想干大事業的何天浩并不滿足,他一邊負責礦泉水的區域市場營銷工作,一邊利用所積攢的資金做起了藥品批發生意。很快,何天浩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到1998年底,不滿22歲的他已經擁有了百萬資產。
2000年2月里的一天,何天浩應邀參加一位朋友的婚禮。在這里,他遇見了郭瑩瑩。經過一番交談,何天浩知道,比自己大一歲的郭瑩瑩早年畢業于沈陽一所大學的中文系,現在已經是開發區一家外資企業的部門經理了。郭瑩瑩優越的條件讓何天浩感到:要是能有這樣一個女人給自己當妻子再合適不過了——她不僅漂亮,還有知識,有能力。
這年的五一,何天浩向郭瑩瑩表達了愛意,并坦誠告訴對方:自己已身家百萬,希望郭瑩瑩能幫助自己成就一番事業。作為一個年僅24歲、就擁有百萬資產的人而言,何天浩無疑是自信的。可誰知,郭瑩瑩卻并不買賬:“我為什么要輔助你成就一番事業呢?我還想自己當老板呢!”她此話一出,何天浩一下愣住了。
經過后來一番打探,何天浩終于明白:郭瑩瑩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女子,上大學時,她立志要當一個女強人,整天奔波于圖書館與實習單位之間,特別是她大學時代最好的朋友在婚后不到一年就被大款老公“休”掉之后,她的這種想法更加強烈了。
何天浩頓時陷入窘境,但對成功的強烈渴望促使他再次找到郭瑩瑩。這一次有備而來的他直指對方的短處:“郭小姐,的確你各方面都很出色。不過,你以為靠你自己的努力就能成為一個女強人?錯了!你一沒資金,二無背景,所以一輩子只能給別人打工。”
曉之以理之后便是動之以情。為打動郭瑩瑩的芳心,何天浩展開了浪漫攻勢,鮮艷的紅玫瑰,美味的巧克力,精致的小手袋,無不顯示出他的良苦用心。更重要的是,不管郭瑩瑩在不在意,何天浩都會一天三次向她匯報自己的行蹤。何天浩的這一做法,既讓郭瑩瑩感受到了作為一個普通女人的幸福,又讓她保持了身為白領麗人的尊嚴。
一個月后,郭瑩瑩主動找到何天浩,答應了他的結婚請求,前提條件是創辦公司后,公司財產屬于夫妻共同財產。郭瑩瑩解釋說:“現在有一種婚姻方式叫合資愛情。我倆可以在結婚的前提下,共同創辦一家公司,收益均分。這樣既有助于事業,又能增進感情。”何天浩想了想,覺得這一說法雖然有些另類,但也不失為一個好主意,于是就同意了。
2000年9月28日,認識僅半年的何天浩與郭瑩瑩攜手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國慶節過后,他們按原定計劃從各自公司辭職。何天浩拿出了120萬元的積蓄,郭瑩瑩將父母的房子進行抵押,籌集了60萬元資金,共同投資創辦了一家廣告傳播公司。公司成立后,他們簽訂了一個協議:由何天浩任董事長,郭瑩瑩任總經理;公司所得的利潤按照兩人投入資金的比例分配;個人的開支,如果超過3000元,須向對方匯報。
之后,兩人進行了明確分工:中文系畢業的郭瑩瑩主要負責公司的內部運作和策劃事宜,何天浩負責對外業務。由于他們以前在各自的工作中都有不少客源,并與沈陽的媒體有著較好的合作關系,所以他們的公司從一開始生意就非常紅火。到2004年6月中旬,他們不僅將公司規模擴大一倍,而且私人賬戶上的存款多達500萬元。
二
事業上的成功,給兩人內心深處帶來巨大的滿足。何天浩與郭瑩瑩不僅擁有了自己的別墅,還各自添置了一輛本田雅閣。
然而事業的成功并不能消抵他們生活中的摩擦。由于婚前不太了解,婚后他們之間出現了諸多的不和諧。就連他們構筑愛巢時,兩人還不可避免地發生爭吵。郭瑩瑩想在沈陽東麓的棋盤山附近買一套水景別墅,何天浩以蚊子太多,離公司太遠為由加以否定。一時兩人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后何天浩以董事長的身份命令總經理妻子服從自己的提議——在靠市區最近的別墅群買一套別墅。為了平衡,何天浩將裝修的決定權交給了妻子。郭瑩瑩也絲毫不顧及何天浩的想法,將主臥的墻壁刷上了丈夫最不喜歡的粉紅色。何天浩無奈,只能將一間客房的墻壁刷上淺藍,當成自己的臥室。
一門心思做生意的郭瑩瑩在婚后并沒有將自己的家庭角色定位于妻子,她將洗衣、做清潔這樣的家務全交給了鐘點工。至于吃飯,大多數時間他們會選擇與自己的生意伙伴在一起。一次,何天浩的一位中學同學到他家做客,看到偌大個別墅,沒有絲毫的家庭氣息,家中不僅沒有一花一草,就連冰箱里除了牛奶外也一無所有。家中最顯眼的只能算是兩間大書房里的兩臺筆記本電腦,它們始終開著,顯示出主人的繁忙。何天浩的同學不禁感慨:“你們哪像一對夫妻,完全是兩個工作伙伴嘛!”同學的話讓兩人都非常尷尬。
2006年的春節對何天浩和郭瑩瑩來說,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他們存折上的存款終于突破了1000萬元大關!為慶祝“這一里程碑式的勝利”,春節期間他們給自己放了幾天假,結伴到海南旅游。
假期結束,何天浩回到老家看望父母。兩年多沒有回家,看著父母和弟弟家那殘破不堪的舊屋,何天浩頓時覺得羞愧難當。作為家中的長子,自己對家人一直關心甚少。他當即拿出了6萬余元,為弟弟何天偉在縣城買了一套兩室一廳的商品房。在安頓好父母后,他帶著弟弟一起回到沈陽,打算讓弟弟跟著自己干。
2006年3月2日,當郭瑩瑩從公司回來打開家門時,看見穿著一身臟衣服的何天偉正靠在她一萬余元的布藝沙發上看電視。何天偉親熱地喊了一聲“嫂子”,郭瑩瑩卻一聲不吭,擺出了一副冰冷的面孔回到了臥室。
當天晚上,夫妻二人吵了起來。郭瑩瑩覺得自己身為妻子,何天浩在做這些事之前應與自己商量。而何天浩覺得妻子對待自己的親人過于冷淡,于是反駁:“我覺得沒什么可商量的。第一,我用的是自己的錢;第二,我這個董事長安排個親屬在公司工作,你這個總經理多少也要給點面子吧?”何天浩的話讓郭瑩瑩聽得目瞪口呆,她大聲嚷道:“何天浩,你別忘了,我們之間除了董事長與總經理的關系外,還是夫妻關系,我們是夫妻!”說完她拿起背包與外套出了家門。這一晚,郭瑩瑩是在酒店度過的。
回首幾年的夫妻生活,除了一次海南之旅外,他們之間尋找不到任何屬于夫妻間的幸福時光。雖然為了公司利益,他們還得繼續合作,但兩人明顯感受到了一種貌合神離。
自從那次與何天浩發生爭吵后,郭瑩瑩就開始著手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不再對婚姻抱有希望的她開始千方百計找理由,把她與何天浩的共同存款從銀行取出來,企圖轉移到別的地方。精明的何天浩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為了最大程度保障自己的利益,何天浩堅決要求郭瑩瑩與自己一起到公證處做了一個夫妻共同財產公證。
就這樣,兩個當初因“合資”婚姻而走到一起的人,現在又因為財產問題相互算計,鬧得不可開交。時間長了,何天浩與郭瑩瑩都十分疲憊。兩人想到了離婚,可卻又因公司利益的關系而欲罷不能。
三
2006年5月,何天浩與郭瑩瑩開始分居。為了逃避無休止的吵鬧,何天浩漸漸養成了夜不歸宿的習慣。在酒吧,他認識了林小青。
林小青是沈陽一家商場的營業員,可她的溫柔、體貼,是心高氣傲的郭瑩瑩所無法比擬的。更重要的是她對何天浩總是懷有一種崇敬與仰視的心理,讓何天浩不必為自己僅有高中學歷而自卑。從此,何天浩換了一種活法,他租了一套房過上了“一妻一妾”的生活。而林小青也沒有讓他失望,她將僅有一室一廳的小屋裝飾得溫馨甜蜜。在這里,何天浩感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為人“夫”的幸福。
愉悅之余,何天浩也常常處于一種莫名的恐懼之中。他害怕郭瑩瑩知道林小青的存在,他知道一旦讓對方抓到把柄,將來離婚時,作為過錯方,他就有可能得不到任何財產。
2006年10月底的一天,郭瑩瑩在何天浩的手機上看到了林小青發給丈夫的情意綿綿的短信。當晚,她大發雷霆。而何天浩為了保住經濟利益,不得不向妻子“低頭認罪”。
第二天,何天浩來到租住的小屋,流著淚向林小青提出了分手的請求。在留下2萬元現金后,何天浩邁出了“家”門。步履沉重的他30年來第一次感到自己動了真情。
以后的許多天里,何天浩陷入沉思,他在細細回味與林小青共同生活的70多個日子。短暫的歡樂讓他第一次體會到除金錢以外的別樣幸福,和失去幸福之后的無盡痛苦。丈夫的沉悶自然瞞不過妻子的眼睛。
之后的日子里,何天浩感受到了妻子的變化:兩人婚后第一次在家中進行了燭光晚餐,郭瑩瑩第一次給他買了內衣、襪子……雖然菜是從飯店訂的,雖然內衣的尺碼不對,但處于感情饑渴期的何天浩還是有所感動。
兩人試圖將不愉快的過去遺忘,開始新的生活。2006年12月28日,林小青突然找到何天浩,表示自己已懷上了何天浩的孩子。何天浩頓時不知所措。對于一個而立之年、事業有成的男人而言,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該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呀?何天浩不禁在心中憧憬。
林小青的再次出現讓郭瑩瑩萬分惱怒,何天浩的猶豫更讓她憤怒。2007年2月12日,當林小青再一次到公司找到何天浩,逼他給自己一個交代時,郭瑩瑩突然為何天浩“出謀劃策”起來。她對何天浩說:“林小青顯然是盯著我們的財產而來的,干脆我們假離婚,先把財產全部都轉移到我一個人的名下。你沒有了任何財產,林小青就不會糾纏你了。然后,我們復婚,好好地在一起過日子。”
何天浩一愣,頓時感覺這很有可能是一個陷阱,這讓他陷入了兩難境地:如果不同意妻子的計劃,她將自己告上法庭,自己不僅一無所有,還會顏面大失;如果林小青真的是沖錢而來,自己肯定會人財兩失。眼看著林小青的肚子越來越大,何天浩仍沒有想到對策……
親愛的讀者朋友,您贊同這種合資婚姻嗎?您認為何天浩和郭瑩瑩的合資婚姻失敗的癥結在何處?你認為何天浩該如何解決面前的難題?您可以發郵件到junlin@vip.sina.com或致電0551—2607206或加QQ627041157 ,說出您的觀點,給出您的方法。
(文中人名均為化名。)
(責編/張俊林) E-mail:junlin@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