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加速發展生物經濟使中華民族重回世界先進民族之林
生物經濟與網絡經濟比較,具有資源依賴性強、技術通用性強、市場壟斷程度低等特點,為廣大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實現跨越發展的機遇。我國是一個生物資源總量豐富,生物產品市場潛力大的發展中國家,加速發展生物經濟,是我國解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面臨的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環境安全、生物安全等重大問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必然選擇。

我國明確提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已經有10多年了,但是直到2004年我國GDP占世界的4%,鋼鐵、水泥、煤炭等資源的消耗量卻占世界總消費量的30%-40%,傳統的增長方式沒有得到根本性轉變。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新技術,難以培育新的產業,調整經濟結構只能停留在口頭上、文件上。要實現經濟翻兩番的宏偉目標,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依靠新技術,開發新產品,發展新經濟。比較而言,信息技術能夠大幅度提高信息傳播的速度,提高勞動生產率,但從根本上解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糧食安全、改善生態環境、緩解能源壓力、保障生物安全等重大問題,生物技術則更具有根本性的作用。我國資源浪費嚴重,需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率,但生物經濟是一個嶄新的概念,缺乏社會的廣泛認同與支持,生物產業正處在起步階段,生物技術則是我國需求最迫切、影響范圍最廣、技術差距最小的領域,《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已經明確把生物技術作為我國未來高科技迎頭趕上的重點。我國生物技術、生物經濟的發展已經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經濟發展、人民健康、社會和諧不但對發展生物經濟有迫切的需求,而且我國具有社會主義制度有利于集中力量辦大事、生物資源豐富、優秀人才輩出、企業初具規模、市場潛力巨大等發展生物經濟的優勢,只要我國采取像抓兩彈一星、神舟載人飛船那樣的重大措施,我國完全可能成為生物技術強國,生物產業大國。為此,建議實施“生物經濟強國戰略”,抓好六項措施。
1、實施“生物經濟強國戰略”。建議像當年抓“兩彈一星”那樣抓“生物經濟”,把“生物經濟強國戰略”作為當前和今后20年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戰略重點來抓。“生物經濟強國”的具體目標是:實現生物技術強國,生物產業大國的目標,使我國在生物經濟時代再創輝煌,加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基本設想分“三步走”:第一步為技術積累階段,2010年前完成;第二步為產業崛起階段,2015年前后完成;第三步為持續發展階段,從2020年開始持續快速發展,力爭到2020年生物產業總產值達到25000-30000億元,占當時GDP的7%-8%,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2、落實“人才強國”戰略,把“招攬尖子人才回國行動”作為重點,加速造就一支世界一流的生物技術研發隊伍。據專家統計,全球生物技術領域高水平學術論文中有40%%以上是華人主持或參與完成的。華人已經成為世界生物科學領域最活躍力量之一。我國約有8萬留學人員在海外從事生物技術相關研究,其中約2000人已經學有所成,進入國際生物技術最前沿的領域,這些人才已經形成了“生物技術海外兵團”。初步估算,拿出修20公里高速公路的經費,就能吸引高水平的2000名優秀人才回國工作,造就一支世界一流的生物技術隊伍,不僅能夠大幅度提高我國生物技術研究開發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大大縮小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因此,建議有關部門盡快研究制定一些特殊的政策,把招攬尖子人才回國,作為生物技術、生物經濟發展的突破口。科技部、北京市等有關部門共同創辦的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在招聘尖子人才方面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實踐證明是可行的。

3、把“加速生物技術自主創新,推動新科技革命”作為未來科技工作的重點,加速我國成為生物技術強國、生物產業大國。我國生物技術總體上還處在技術積累階段,要按照小平同志“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要求,切實改變重論文輕開發產品、重學術水平輕市場前景、重科研院所力量輕企業研發力量、重項目支持輕基地建設、重單項技術突破輕系統技術組裝等問題,瞄準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對技術的重大需求,集中力量,切實解決一批制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瓶頸問題。立足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立足于大幅度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速我國生物技術由跟蹤模仿向自主創新轉變,由重論文向論文、專利、產品協同發展轉變,由技術積累階段向產業崛起階段轉變。建議在國家科學與技術中長期規劃和“十一五”科技計劃中把生物技術作為重中之重,在經費、人才、基地、項目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
4、把“發展生物經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作為未來產業發展的重點,加速我國成為生物產業大國。在國民經濟中長期規劃及“十一五”計劃中把生物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來培育,出臺專門的政策,安排專門的基金,把發展抗鹽堿轉基因植物增加1億畝可耕地,發展生物能源再造1個綠色大慶,發展生物材料培育千億的生物材料產業、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等作為重點產業,優先支持。同時,對我國在國際市場上有優勢的生物產品,如疫苗、維生素、青霉素、氨基酸、味精、啤酒、醬油、醋等,在技術、人才、資金、進出口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加速發展我國完全能夠培育一批國際一流的生物技術企業。
5、切實保護好生物資源、保障生物安全。我國是世界上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一些國外企業在千方百計收集我國珍貴生物資源,人類長壽基因、優質大豆基因、特種中草藥基因的樣本等許多珍貴的生物遺傳資源已經大量流失。位于美國中部一個大豆研究所大豆種質資源的近一半來自中國,孟山都公司已經要求在我國注冊大豆功能基因專利,歐洲許多國家、美國都在研究中藥的功能基因。我國的生物安全問題也比較突出,僅外來生物入侵每年造成500多億元的損失。因此,建議切實保護好生物資源,嚴防我國珍貴生物資源的流失,切實保障生物安全。
6、加強對生物技術與產業化的領導。據不完全統計,“十五”期間,我國中央財政投入生物技術研究開發的總經費約130億元,比“九五”增加了4倍以上,研究人員近2萬人,充分利用好這些科技資源,完全能夠搶占一批生物經濟制高點,培育一批大企業,關鍵在于進一步加強管理。目前,生物技術與產業化和管理涉及科技、發展與改革、農業、林業、衛生、教育、食品、商務等多個部門,管理分散,研究課題重復、企業建設重復的問題還相當突出,有限資源浪費嚴重。因此,建議在“國家生物技術研究開發與促進產業化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進一步加大對生物技術、生物經濟發展的協調的力度,加速使我國成為生物技術強國、生物產業大國,加速中華民族在生物經濟時代重回世界先進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