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趕在信產部十一五規劃出臺之前,電信、網通完成了“合縱”大計
趕在信產部十一五規劃出臺之前,電信、網通完成了“合縱”大計。在雙方簽署的“限制競爭”協議中,記者看到,雙方自3月1日起,按照省界,將中國“一分為二”,南方21省歸電信,北方10省歸網通,除非擁有全國性需求的客戶,各自不得越出勢力范圍。而對于全國性客戶來講,也應由主導方投標,以決定長途段的提供方。此外,對于現有的越出部分,無論是現有客戶還是投資,非主導方一律向主導方“自動繳械”。
“勢力范圍”重新劃分的結果,與2002年電信改革所作出的分拆計劃一致,歷史似乎在繞圈子,究竟是什么原因讓二者放棄近5年的開拓成果呢?對此,網通和電信官方沒有理睬媒體和民眾的疑問,保持沉默;政府至今也沒有作出正面解讀,倒是專家的解讀紛亂復雜、莫衷一是。
緊隨著這份協議的曝光,網上又流傳出一份《關于<中國電信集團公司與中國網絡通信集團公司合作協議>的應對措施》,內容包括要求網通南方公司做好客戶回訪、穩定客戶,北方公司大客戶部門要組織專人對電信提供的本地網客戶名單進行認真核實,“積極組織好原電信大客戶的服務工作”,以應對與電信合作的協議。
協議曝光之后,電信高層對媒體表示:“中國網通此舉,明顯違背合作協議精神,在保護自己資源同時,搶奪、策反電信客戶。”話音剛落,網通高層立即出面辟謠,稱網通從未出臺過此類措施。這又給原本迷霧重重的“合縱”之舉添上了一筆濃墨重彩。
為此,本刊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
表面原因:應對3G發牌
隨著移動通信單項收費、話費降低等措施出臺,2006年移動運營商平均每月增加用戶達到564萬,而與此同時的固網運營商平均每月新增固定電話用戶量只有144.7萬戶,僅為移動新增用戶量的1/4。就連前幾年在各城市中發展態勢不錯的小靈通業務也岌岌可危。
信產部不久前公布的《2006年全國通信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移動通信收入、固定數據通信收入同比增長率分別達到18.5%、24.6%,遠遠高于電信總收入同比增長率,占總收入的比重分別達到47.3%、7.9%,比2005年分別上升了2.83、0.84個百分點,而固定本地電話業務收入、長途電話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分別下降了2.62、0.99個百分點。這對于兩大固話運營商來說不啻晴天霹靂。
為此,適時引入移動通話、非語音類業務,降低固話在現有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成為二者重點謀劃的“出路”,而3G牌照正好為二者提供了契機。
二者形成“合縱”之后,降低各自在對方“勢力范圍”內的固定投資,集中投資于“出路”方面,保證爭取政策上的支持,顯然是有利于改進現有收入結構,增強盈利能力,提升移動通信運營商的競爭能力。而協議所包含的“雙方在3G、PC-PHONE等技術方面積極展開合作”的方面內容也證明了這一點。
深層原因:主導“三網融合”
根據中央的規劃,“三網融合”是最終目標。而日前信產部發布的“十一五規劃”也明確地提出“要整合全社會資源推進‘三網融合’”。
然而,在“三網融合”問題上,雖然中央有了明確目標,但是由于涉及到多個部門和多種技術,利益沖突導致改革遲遲難以有效突破。在宏觀層面,中央對網絡的管制和內容的管制并沒有明確規劃,電信部門與廣電部門存在管理交叉點,造成政策管制的混亂。
加上廣電和電信過去都是獨立經營,“三網融合”落實到任何業務層面上,必然要打破各自壟斷的局面,各部門的利益問題也就被牽扯出來。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廣電手中掌控的是節目內容資源,電信則把握著互聯網和固網電話的發放權,雙方形成了相互不進入的政策壁壘。而隨著中央政府 “三網融合”規劃的不斷推進,電信和廣電的業務融合勢在必行。為此,電信部門在政府層面極力推出《電信法》,在業務層面上則是大搞網絡IPTV;廣電部門也不甘示弱,除了在全國范圍內搞數字電視增體平移、參與手機數字電視STIMI的國標策略,還發射直播衛星。
至此不難看出,此次網通、電信的協議,消除電信部門的“內耗”,與廣電部門博弈的意味頗重,甚至超過了與移動通信的競爭,主要目標就是取得“三網融合”的主導權。
政府為何沉默?
從政府角度講,電信改革的脈絡,可以分為兩步,第一步是“普遍服務”,第二步是“互聯互通”,最終形成“三網融合”的態勢,
實際上,這一點早在2001年,國家廣電總局信息網絡中心政策與戰略研究室主任馬慶平撰文指出,“我國推進‘三網融合’應從WTO入關的角度考慮,以開放電信市場為當前制訂政策的主要出發點,首先實現局部的融合。”
“實現局部融合”,這是電信改革的初衷,也是網通和電信分拆的關鍵。理解了這一點就不難理解政府對網通、電信這一協議的默認態度了。網通和電信的分拆,除了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更主要的目標是更好地整合并改良各個地方的電信資產,應對國際競爭,推進“三網融合”的目標。
這一過程正好又與政府電信改革目標一致。通過分拆電信和網通,推進“普遍服務”,實現“村村通電話”、“人人用得起”的目標。根據日前發布的《2006年全國通信業發展統計公報》,截止到2006年底,我國實現固話接入的行政村達到98.9%,江西、湖北兩省更是實現了“鄉鄉通寬帶”。也就是說,當初分拆電信、網通的目標已經基本實現,下一步目標是“互聯互通”。
目前,由于不同代理商之間網絡接入不暢引發的問題,已經讓許多用戶甚感頭痛。此次協議中,“保證網間互聯暢通”作為主要內容之一,要求雙方“高度重視并充分滿足對方的互聯需求”, “并相互配合做好互聯電路的擴容、調整等工作”。這似乎是專為“互聯互通”這一目標而設。
由于協議的有效期為2007年3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所以當消息人士透露“國家有意合并電信和網通,重新整合成一個新的公司,2008年我們可能迎來中國新國有電信企業”時,記者也就不再感到驚訝了。
責任編輯 何小曼郵箱:Jxl211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