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企業的上司的壓迫和排擠,為什么更多的中層選擇了忍讓和離開?為什么我們不能換個思維去正視和面對
企業需要人才,人才需要平臺,但現實總有許多激情在離職時冷卻,總有許多無奈在離職時感懷,職場如何生存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一時間叢林法則、狐貍信條、穿山甲哲學等方法和理念備受關注。
在企業里生存,基層可以按部就班、高層擁有獨厚資源,而生存空間最為艱難、最需技巧的當屬企業中層經理人。他們更多面臨的是如何與上司相處,如何取得老板信任和青睞而獲取更大提升和發展空間的問題。
事實上許多中層經理人會面臨著職場的不平和上司的壓迫,是主動謀求改變還是消極忍讓。改變無效后,是主動據理力爭,積極想辦法解決還是任其自然積累成質變。是給上司一些壓力,比如向越級投訴或者想辦法讓上司的上司知道自己的工作能力,還是繼續大肚能忍忍盡天下難忍之事?這些都是必須經歷的職場發展階段,每個選擇都有其合理性,也很難一概而論。但顯而易見的是不同的環境、不同的選擇,結果肯定是不一樣的,對自己命運的把握程度也大不相同,結果自然判若云泥。
一個人主動提升,有種渠道是把上司捧到更高的位置,自己接替其位置。顯然這是最好的辦法,所以也更受上司歡迎,還可以不斷地復制,直到升到天花板為止。但現實生活中更多的是上司壓制下屬的才華,制約下屬的創新,甚至人為的“莫須有”把下屬淘汰,這在中層部門經理中是屢見不鮮的事情,特別是副職概率更高一些。有調查數據顯示,中層經理人辭職的原因有八成以上和上司相處不和諧有關。
面對上司的壓迫和排擠,為什么更多的中層選擇了忍讓和離開?為什么我們不能換個思維去正視和面對?聰明的員工為何成了任人宰割的刀俎下的魚肉?
我們應該學會淘汰自己的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