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是誰?》這首美妙的童話詩講述了一個孩子對自然界好奇的發問以及她的母親巧妙的回答。
拿起繪本,我們先看封面:在幽暗的背景上,一個小仙子臉上掛著神秘而得意的神情,在花草間翩翩地飛,頭發五彩而飄揚,身邊環繞著耀眼的光點。她是誰?她就是那個小寶貝?我們一起在《看不見的是誰?》中尋找答案吧。
雖然在幼兒文學中,動物童話是幼兒喜聞樂見的體裁之一,但動物童話并不是幼兒唯一的精神營養。許多從生活出發的優秀故事和童話詩也生動地表現了孩子的生活,供給他們豐富的精神營養,保冬妮的《看不見的是誰?》就是這樣的代表作。
《看不見的是誰?》取材于日常生活中一個小孩子的發問。當媽媽讓寶寶看春天的景象時,寶寶問:“是誰讓花開的?”由于幼兒知識的匱乏和理解力的限制,這真是個簡單、但又令大人一時無法對孩子講清楚的問題。如果是您,您將怎么回答呢?是含糊其詞,還是枯燥講解?文中的媽媽靈機一動回答說:“是風?!焙⒆泳o接著問:“我沒看見它呀?” 媽媽說:“是呀,我們看不見風,卻看得見風做的事情。”
接下來,媽媽引導孩子去“看”、“摸”、“聽”、“聞”,發現葉子綠了,又變老了;柿子紅了,空氣里有甜玉米的味道;大雁飛了,雪花來了。而這一切都是風做的,“我們看不見風,卻看得見風做的事情?!庇變荷糜谛蜗笏季S,像“風”這樣看不見摸不著,卻又在冥冥中推動四季變化的自然力,幼兒是難以理解的。作者巧妙地設置了母親的回答,讓幼兒體會到風的力量,并調動幼兒一切的感官去感覺四季的變化,并反復強調這些景象的變化都是風做的,實際上這是一句多么富有哲理的美妙的詩句呀。隨著一頁一頁圖畫的翻動,孩子們看著季節分明的圖畫,聽著朗讀,在圖文并茂中歷經著四季;小仙子既可以看做是你的小寶寶,也可以看做是自然的小精靈。
巧妙的是,作者并沒有讓故事在這樣的解答中結束?!皨寢?,媽媽,你看,雪人來了?!?/p>
“是誰堆好的雪人?”
“是我?!?/p>
“媽媽沒有看見寶寶堆雪人呀?”
“是呀,媽媽看不見寶寶,卻看得見寶寶做的事情?!?/p>
在母親最后一句的感嘆中,幼兒的心智也在潛移默化中發展起來。這正是作者的良苦用心之所在:認真對待孩子的提問,靈活地回答他們,孩子將從您機智的解答中獲得知識和啟發。
對幼兒文學來說,“懂”是第一位的。整個故事采用反復的結構框架,既易于幼兒掌握,不至于對故事情節的發展產生陌生感;又在框架中添加了季節的變化和哲理的智慧,使幼兒在熟悉的韻律中有新鮮感。在這樣的閱讀中兒童會有成就感,并有興趣一直讀下去。此外,文中采用生活化的語言,沒有幼兒聽不懂的話,同時又變化有致,色彩分明。只有對好奇的童心充分理解和關愛的作家才能創作出這樣的童話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