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你知道獅子分布在什么地方嗎?
獅子過去曾生活在歐洲東南部、中東、印度和非洲大陸。生活在歐洲的獅子大約在公元1世紀前后因人類活動而滅絕。生活在亞洲,尤其是印度的獅子差點在20世紀初被征服印度的殖民者獵殺殆盡,幸好一向將獅子奉為圣獸的印度人最后保住了它們,并安置在印度西北古吉拉特邦境內的吉爾國家森林公園內。那里的獅子如今已繁衍了大約300~400只左右。生活在西亞的亞洲獅因偷獵而滅絕后,吉爾國家森林公園已成了亞洲獅最后的棲息地。
2你知道獅子長什么樣嗎?
獅子是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體型巨大,公獅子身長可達180cm,母獅也有160cm。獅的毛發短,體色有淺灰、黃色或茶色,不同的是雄獅長有很長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長長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獅的頭部巨大,臉形頗寬,鼻骨較長,鼻頭是黑色的,耳朵比較短。前肢比后肢更加強壯,爪子也很寬,尾巴相對較長,末端還有一簇深色長毛。
3獅子的習性
獅子是唯一喜歡群體聚居生活的貓科動物。一個獅群約有20到30個成員,其中包含連續幾代的雌獅,至少一頭成年雄獅和一些成長中的獅寶寶。母獅構成了獅群的核心。獅群可能包含幾頭成年雄獅,但是肯定只有一頭是領頭的。成年雄獅往往并不和獅群呆在一起,它們不得不在領地四周常年游走,保衛整個領地。一般它們能夠在獅群中做幾個月到幾年的頭領,這要看它們是否有能力擊敗外來的雄獅。每一個獅群的領域相當明確,在獵物充足的地方可以小到20平方公里;而在獵物稀疏的地域中它們也許不得不建立大到400平方公里的領地。幼小的雄獅長到足夠強大(一般為5歲)后將擊敗某個獅群的老國王而成為新的統治者。多數雌獅成熟后留在原來的獅群里,個別則被趕走然后加入別的獅群。獅群的成員們一般會分散成幾個小群體來度過每一天,而當聚獵或者集體進餐時它們將匯集到一起。
4雄獅怎樣捍衛自己的領域呢?
獅群會盡量避免與其他獅群遭遇。雄獅通過咆哮和尿液氣味標記領地。它們一般會在每天晚間狩獵前和黎明醒來開始活動前咆哮一番。雄獅將尿液排在灌木叢、樹叢或者干脆排在地上,或者在經常行走的通道上留下這些刺激性氣味的標記宣示它們的領地范圍。有時,雄獅也會將糞便涂在灌木叢上作標記。遇上入侵者,或者僅僅是不巧經過的陌生獅子,雄獅都會咆哮著警告來者,“請勿接近,否則格殺勿論!”有時候來勢洶洶的外來雄獅,或者也可能是獅群內部實力增強到一定程度的年輕雄獅,會向當前獅王發起挑戰,試圖取而代之,這時一場生死攸關的激烈廝殺在所難免。戰敗者能夠傷痕累累落荒而逃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多數時候無論對挑戰者還是衛冕者而言都是不成功便成仁。

5雌獅是怎么捕食的?
獅群的捕食對象范圍很廣,從小個子的狒狒到體型龐大的水牛甚至河馬都是它們的美味,但它們更愿意獵食體型中等偏上的有蹄類動物,比如斑馬、黑斑羚以及其他種類的羚羊。在獅群中,雌獅是主要的狩獵者。雌獅經常集體圍獵,成員們分散成一個扇型把捕獵對象圍在中間,然后小心翼翼地貼近目標,盡可能地利用一切可以用作遮掩的屏障隱藏自己。逼近獵物到三十多米的范圍內,雌獅會突然地、迅疾地向目標猛撲過去,然后一口咬住獵物的頸部直到它窒息死去,這時獅群的其他成員會一哄而上盡情美餐。
6獅子的飲食習慣是怎樣的呢?
在獅群內部的進食順序上,雄獅具有無可非議的優先權,母獅次之,而小獅崽們則只能等著撿些碎骨殘肉。獅子填飽肚子后將就近找水源補充足夠的水分,然后在附近休息好幾天。如果附近沒有水源,獅子也能較長時間忍受干渴,因為新鮮獵物血肉中包含的水分本來就很豐富。一只成年雄獅一頓吃下34千克以上的肉后可以休息一個星期再去獵食。獵物充足的話,雄獅和雌獅每天都只在凌晨、黃昏或晚上花兩到3個小時狩獵,其余時間都在睡覺休息,甚至僅僅是坐在那里什么都不干。
繞口令:
澀柿子與石獅子
樹上結了四十四個澀柿子,
樹下蹲著四十四頭石獅子;
樹下四十四頭石獅子,
要吃樹上四十四個澀柿子;
澀柿子不讓石獅子吃澀柿子,
石獅子偏要吃澀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