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為失眠而日夜輾轉不安,而有的人卻為睡不飽而苦惱,不分時間、地點的犯困,與人談話時突然哈欠連天,聽重要的報告會睡著,或許是因為睡得太少吧,可實際呢,每天不到10點就上床了,一覺睡到第二天9點,白天依然隨時隨地打瞌睡……這些都是嗜睡的表現。
追蹤現象一:白天易疲勞、嗜睡
黃某,某外貿公司總經理,個頭不高,體重卻有 100公斤,滿臉肥肉,大腹便便,因為體胖,他走路快一點就會氣喘、心悸,白天極易疲勞,只要一有空閑,就會打瞌睡,并能很快入睡。
診斷:肥胖性嗜睡癥
肥胖性嗜睡癥也稱為肥胖通氣不良綜合征,患者常常由睡眠中驚醒,多次反復,擾亂休息,因而白天特別嗜睡。這一特征的人由于高度肥胖,腹腔內堆積了大量的脂肪,影響了患者的肺活量、肺容量和功能殘氣量,心肺功能的下降限制了患者體力活動,使人極易疲勞、犯困,久而久之,心臟還會因不堪重負而發生衰竭。
追蹤現象二:經期特別犯困
二十幾歲的阿燁,有一個毛病,就是每次來月經的那幾天就特別愛睡覺,不單單是晚上睡得香,就是白天也昏昏欲睡,上班的時候想睡覺,開會的時候想睡覺,坐公共汽車的時候想睡覺,甚至連走路的時候也想睡覺。但是經期一過,這種癥狀就會消失,而下個月又會伴隨著行經如期而至。
診斷:經行嗜睡癥
經行嗜睡癥亦稱“經行多寐”、“周期性睡眠過多癥”。患病女性在行經前后或經期,不分晝夜,昏昏欲睡,呼之能醒,醒后又欲睡。該病與女性的體質有關,平素體胖、浮腫、氣短、懶言、眩暈、耳鳴、貧血、腰膝酸軟的女性,或大便稀溏、食欲不佳、胃脘滿脹、四肢沉重的女性,由于脾虛濕困、氣血不足、腎精虧損,月經來潮時易昏昏欲睡。
追蹤現象三:“瞌睡蟲”每隔2~3個小時就會降臨一次
小華上課時常常不知不覺就會睡著,談戀愛的時候會呵欠連天,吃飯的時候也在打瞌睡,遂有“瞌睡大王”之綽號,小華的這種瞌睡毛病經常每隔2~3個小時就會光臨一次,只要“睡魔”一來,就會不分時間不分場合睡著。

診斷:發作性瞌睡癥
發作性瞌睡病多發生于青少年,以12~20歲為多,病因尚不清楚。突然發生、反復發作、難以抗拒的睡眠是該病的主要特征。患者在單調的環境中(聽報告、閱讀等),甚至在一些重要場合(如與客人說話、聽重要報告、與戀人談情說愛等),都可突然地呵欠連天,倒頭便睡。盡管病人力圖克制自己,但終難敵“睡魔”魔力。醒后一切如常,過2~3小時后可再次發作。
追蹤現象四:一天要睡十四五個小時
老張與幾個老街坊聚在一起聊天。說著說著,老張猛打呵欠,說要去家里補上一覺。老張自嘲地說:“最近睡眠出其的好,一天能睡十四五個小時,只要想睡,白天坐著也能睡過去。”
診斷:心腦血管病性嗜睡
中老年人突然性的嗜睡是腦卒中與心臟病發作的重要信號。腦卒中、冠心病是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由于患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血液粘滯度會增加,再加上血管硬化,可導致心腦供血不足,發生心腦缺氧,患者常出現困倦、嗜睡癥狀。中老年人因新陳代謝減慢,6~7個小時睡眠時間即可,若睡眠時間突然劇增需警惕。
嗜睡癥
嗜睡是一種神經性疾病,中醫稱嗜睡為“多寐證”,它能引起不可抑制性睡眠的發生。嗜睡通常發生在15~30歲的年齡段,但也有的人出現嗜睡現象的時間比較早或比較晚。嗜睡的最初癥狀通常是白天時有很嚴重的睡意,其特點是:不論晝夜,時時欲睡,喚之能醒,醒后復睡。

人體正常睡眠時間
正常人的睡眠時間應隨年齡需要加以區別,新生兒至少一天要睡眠20小時,嬰兒需要14~15小時,學前兒童需要12小時,小學生10小時,中學生9小時,大學生與成人一樣需要8小時,老年人因新陳代謝減慢,睡眠需要6~7小時。
如果一天的睡眠時間超過10小時或較以往明顯增加,或者5分鐘內就入睡,那就有可能是得了嗜睡的疾病。
嗜睡癥的治療
中醫認為白天嗜睡多為痰濕困脾所致。外界濕邪容易侵襲人體,導致人體內的水份不容易排泄、新陳代謝趨緩、血液粘稠度增高,人體出現乏力等癥狀,可服用健脾化痰、利濕的中藥。
有時候白天嗜睡的原因可能是心理因素,如長期壓力、情緒緊張、睡眠不足、焦慮或憂郁等等,這時需減輕壓力和調整作息時間,如果發現情況越來越糟時,應盡速就醫,以避免影響工作。
另外,適當運動也是治療嗜睡的一種好方法,每天不少于1小時的運動量可輔助你調理身體,使睡眠趨向正常。
編者按:能睡覺是好事,但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經常愛睡覺的人要提高警惕,如果自己有嗜睡的癥狀,要及時到醫院請醫生診斷清楚嗜睡的原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