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中
伊朗已經拒絕安理會要求在60天內停止濃縮鈾研制活動的議案。這一來,伊朗核問題的僵局又進入了另一個階段,安理會如何制定下一個步驟以對付伊朗,以及伊朗又如何應對安理會的壓力,也就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聯合國安理會是去年12月23日,通過制裁伊朗的議案中,限期該國在60天內,停止濃縮鈾的研制活動。目前限期已過,伊朗仍采取置之不理的強硬態度,繼續進行和加強其研制濃縮鈾的工作,儼然視安理會第1737的議案為廢紙。伊朗的斷然行動,無疑更使美國既惱怒又無可奈何。美國為其中東區域的戰略利益出發,本想以軍事行動解決伊朗核問題,卻苦于在伊拉克泥足深陷,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只好對伊朗采取制裁和顛覆等措施,卻沒有什么成效,正處于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在伊朗看來,德黑蘭并沒有違反任何國際條規和協議,雖然已加入“核不擴散條約”,但是該條約允許成員國研制作為和平用途的濃縮鈾的活動,因此,安理會對該國采取制裁行動,是“毫無道理和非法的”,也是對伊朗內政的“無理干涉”。
平心而論,有些國家可以光明正大研制濃縮鈾,美國又可以公開售賣鈾原料,為何又不準伊朗自制濃縮鈾?美國在核問題上采取雙重標準,的確是難以令人信服的。因此,安理會對伊朗的制裁議案其實是顯得無說眼力和太過牽強,而伊朗拒絕接受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過,伊朗在強硬拒絕安理會制裁議案的同時,也表示愿意在沒有先決條件下與有關方面,特別是美方就核問題包括濃縮鈾展開和平談判,并指出,伊朗研制濃縮鈾旨在建立核工業,并非研制核武器,顯示伊朗至今并沒有關閉談判之門,而是愿意在防止核擴散問題上與有關方面展開平等協商以求最終獲得解決。
面對伊朗采取軟硬兼施的策略,安理會在聽取國際原子能理事會總干事巴拉迪對伊朗拒絕議案的報告后,下一步驟在應對伊朗時,其實應該改采和談的對策,不能再繼續跟隨美國擬就更嚴厲的制裁措施了。因為正如巴拉迪不久前在接受德國《明鏡》周刊采訪時坦言:“施壓不會使伊朗核問題得到持久的解決”,“只注重制裁將導致沖突,而沖突的結果將引起難以控制的連鎖反府”。
因此,巴拉迪強調指出,“制裁的意義只是傳達某種信息,之后就必須設法為談判創造前提條件。”巴拉迪的這番話不無道理,安理會理事應當重視和加以考慮才是!
此外,在解決伊朗核問題上,朝核問題六方會談不久前已取得重大成果,豈不是可以作為通過談判解決核擴散難題的實例?
總之,為了中東和世界的持久和平,伊核問題的解決,應該以和為貴!(原載《南洋商報》)(責任編辨福貴)
海外星云 2007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