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俊
1.中長跑訓練要以“速度耐力”為核心
當前田徑競賽水平越來越高,中長跑的趨勢是向著速度耐力的方向發展。要想努力提高中長跑項目水平,就必須要提高田徑運動員的速度耐力。幾年來我的指導思想是業余田徑隊運動員的基礎訓練,要在發展一般耐力的基礎上,以“速度耐力”為核心,并在訓練中不斷地摸索發展業余田徑運動員速度耐力的訓練方法。
我校的青少年運動員在沒有強化專項訓練情況下,專項成績也同時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部分運動員選人體工隊后發展潛力較大。有多名運動員達健將,并在全國比賽、全運會中多次取得名次,還取得2008年奧運會參賽資格。
2.訓練方法簡介
2.1指導思想
從計劃上看,每周除安排兩次越野外,每天早操不少于2000米的勻速跑以達到發展一般耐力,提高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的功能。在此基礎上,我們特別注意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側重于發展速度素質和耐力素質的訓練,并在各時期都占主要地位。專項訓練應以短為主、長短結合。身體訓練以發展速度素質和耐力素質為主。整個計劃突出以“速度耐力”為中心,從訓練效果看,這種訓練的指導思想和方法是適合于基層學校業余田徑隊的。對發展運動員的速度也是有效的。
2.2確定運動員的速度耐力形式。避免訓練的盲目性
運動員的速度耐力,不但需要具備較好的絕對速度,它更需要具備保持較長距離的奔跑能力和加速能力,同時還要有最后的沖刺能力。要發展和提高運動員的速度耐力,就必須從這幾方面下功夫。訓練中采用以輕快的勻速跑為主,高速度的快跑為輔,適當注意發展專項的最后沖刺能力。確立了運動員的速度形式,在訓練中就避免了盲目性,速度耐力在各個時期都占據重要地位。
2.3提高頻率同樣是發展運動員速度耐力的重點
眾所周知,決定跑速的因素是步頻和步長,無論提高哪一方面,都可提高速度。學生階段的運動員處在青春發育期,最適宜發展速度頻率。為了提高步頻,堅持每天早操做各種發展頻率的練習,如10~15秒的原地高抬腿、快速車輪式擺腿,同時進行各種靈活性、協調性練習,在訓練中強調兩腿的交換提高跑的頻率。
2.4耐力訓練和專項訓練
以短為主,長短結合,先長后短,先慢后快,既提高隊員的一般耐力,又提高專項耐力。
首先進行一般耐力訓練,無論越野跑,還是場地跑,要求隊員先慢跑,跑到一定距離進入勻速跑,距終點100~300米處(根據進隊時間不同和年齡水平而定)要求隊員全力沖刺到終點。其次,專項訓練以短為主,以200米快,100米慢,或400米快,100米慢的變速跑為主,要勻速,中等強度。最后一組全力跑或計時跑,要求用不同距離不同節奏跑,節奏隨著距離的縮短而加快。
2.5身體訓練以“快”為中心,以發展耐力素質和提高速度素質為主
進行身體訓練時,在抓好質量的同時,重點抓好動作速度。如,30~50公斤杠鈴半蹲起,要求快速連續蹲起30~50次,計時進行。后蹬跑要求做到“三個積極”,即前擺、后蹬、腳掌扒地,采用固定距離,計時結合數步。連續8~10次蛙跳單腿交換跳等練習,都要求突出“快”字。在結合循環練習時,將幾種不同練習相配套,次數有多有少,要求有快有慢,避免用最大速度固定的重復練習,導致“速度障礙”。
2.6業余訓練的運動員基礎訓練突出以“速度耐力”為中心,是遵循了身體素質發展規律
身體的各項素質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而這種自然增長趨勢最快階段是在青春發育期,一般女孩在14歲左右,男孩在16歲左右,從自然增長速度看,隨著身體才不斷發育,力量增長最大,耐力次之,速度最小,而素質增長順序則正好相反,各項素質增長最快的年齡階段為身體素質發展的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