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炳昌
筆者人到中年,多年從事老齡研究工作,采訪過不少耄耋長者、名人長輩。比如:60歲考取駕照后,第一個在中國版圖上駕車畫十字的無錫“當代徐霞客”高曙軍夫婦;還有廣東前年首位70歲考取駕照、去年榮獲“中脈杯全國健康老人電視大賽”全國銀獎的聞名遐邇的“三倒奇翁”陸正平;現年90歲,入住了廣州老人院、擔任著國內外知名的“萬歲藝術團”團長的吳絳雪老人等等。
在接觸這些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老人中,筆者有一個最深的感慨:我國銀發一族提出的“不要拐杖要鑰匙”,實在是發自老人心靈深處的肺腑之聲,這一新的養老模式觀念的提出,對社會、對家庭,特別是對子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贍養老人問題上,社會各界應更多地給予老人精神慰藉和心理關懷,給予種種便利,幫助他們尋找到打開通往幸福之門的“金鑰匙”。
另一方面,從老人自身的角度分析,筆者以為,從某種意義上說來,這把讓芝麻開門的“金鑰匙”,其實就緊緊攥在老人自己的手中!
高曙軍夫婦剛退下來的那一陣子,也有過彷徨,有過無奈。他與愛妻長談后,對自己的“第二春”作了精心的安排。于是,從購買摩托與老伴周游九省市“熱身”開始,到在中國版圖“寫”十字,“當代徐霞客”一步一個腳印,越活越明白,越活越青春。去年,我到南方拜訪他,這位抗美援朝的老坦克手深情地對我說:“對于金錢,要能看破。實事求是地說,溫飽線之內,每一元錢都是珍貴的;溫飽線之上,萬元戶和十萬元戶甚至百萬元之上的富翁,我看都是差不多!因此,解決了溫飽之后,就想學點兒新東西,去旅游開眼界?!闭怯腥绱嘶磉_的金錢觀,夫妻倆精神矍鑠,高曙軍那年輕的心態亦非吾輩所能比擬。
現年90歲的廣州老人院“萬歲藝術團”的團長吳絳雪老人原來是廣州荔灣區一位從教30多年的退休教師,更是活出了精彩,活出了境界?!叭f歲藝術團”成立于1998年,成員中年齡最小的73歲,最大者90歲,外出演出十多次。在老人院迎接外賓演出近百次,表演的節目琳瑯滿目,全是老人們自編、自導、自演的。如今已是90高齡的吳絳雪老人,制作了一塊匾,匾上用南國紅豆擺著“知足常樂,開心常壽”八個大字。她有這樣一句名言:“太陽每天都是新的,生活每天也是新的?!彼龑P者說:“還要排演出更多健康向上的節目去感染老人,讓老人們能夠以一種健康、良好的心態去面對老年生活,瀟灑老一回!”
現年85歲的梁鐵與老伴都是出生入死的抗日老戰士,兩位離休的老人只住著當年單位分配的12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室內裝修簡易,陳設老舊。作為“空巢家庭”的老兩口精神充實,書房里經常傳出夫彈婦和的快樂歌聲,可見梁鐵老人心態出奇地好。
這對“老革命”,戎馬一生,卻離而不休。他們一起組織、參加老戰士聯誼活動,發揮自身優勢,串聯戰友,撰寫文章,總結戰例。2005年1月,由廣州地區老游擊戰士聯誼會珠江縱隊分會編印的《珠江滾滾》一書出版了。這部約45萬字的史料書籍,凝聚著梁鐵和她老伴及其許多抗日老游擊戰士的心血?!吨榻瓭L滾》的出版意義非同一般。珠江滾滾訴當年,幕幕往事在心坎,這對于幫助人們回顧歷史,緬懷先烈,發揚革命的優良傳統都是功不可沒的。梁鐵還經?;氐礁锩蠀^,探望老戰士,向當地群眾和青年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梁老是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她與廣州中山醫科大學眼科中心簽訂了身后捐獻眼膜的協議,體現出一位老革命家奉獻社會的無私情懷。
采訪接觸了上述這些老人之后,我考慮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老年人開啟幸福大門的“金鑰匙”,究竟掌握在誰的手中?
毋容置疑,老人心理養老的要義是精神豁達。在社會、家庭和子女理當積極為老人們提供溫飽基礎條件的前提下,另一更重要的方面就是:老人要積極調
整心態,老有所為,積極干點兒對社會、對國家有利的事,在發揮余熱中養老;老人要學會豁達樂觀,老有所樂,繼續干點兒自己喜歡干的事,過自己喜歡過的生活,有自己的生活空間。這樣就摸到“金鑰匙”的把柄了。
誠然,上述耄耋長者實為名人長輩,他們活得比一般的老人要精彩、滋潤、瀟灑得多。而現實中一些退休老人,終日要為生存、醫療、溫飽諸事操勞奔波,人間的磨難與坎坷,并沒有因為他們是老人而繞道。尤其在過早進入老齡社會而經濟又欠發達的我國,老人面臨的問題、困難重重,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但不管怎樣,我還是要祝愿老人開開心心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