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慎花
小路的煩惱和困惑
18歲的女生小路,是我所任教班級的學生。在我的印象里,小路是個學習態度認真,性格開朗大方的女孩兒??墒?,當她找我來做心理輔導時,卻顯得異常緊張,說話時嘴唇還不停地哆嗦。
為了消除小路的緊張情緒,我微笑著給她倒杯水,讓她坐在沙發上,并教她簡單地作上幾個深呼吸。待小路的心情完全平靜下來,我才示意她把自己的煩惱和困惑說出來。
小路說,她很喜歡交朋友,身邊也有幾個非常能談得來的同性朋友,她們相處得很融洽??墒牵瑥纳蟼€學期開始,她發現自己對其中的一位女友雨特別關注,兩人幾乎形影不離。天冷時,兩人常常擠在一張床上取暖。慢慢地她還發現自己對雨的感情有點特別,不像對其他幾位朋友那樣能放得開。只要雨有事情沒來上課,自己就會莫名其妙地牽掛著她,擔心雨會出什么事情,結果自然就沒心思看書。而且,每當看到有男孩兒喜歡雨并對雨有所表示時,她的心里就會莫名其妙地難受。
最后,小路急切地說:“老師,你說我的心理是不是不太正常?我希望你能幫我想個辦法,讓我不再那么牽掛她,讓我的學習生活回復到原來的狀態?!?/p>
我沒有正面回答小路的問題,而是反問她道:“小路,你為什么會覺得自己的心理不夠正常?”小路說:“這樣的感受我以前從未體驗過。以前,我對我的同性朋友感情都差不多,心里也能放得開,學習時很少去想她們??墒?,現在我似乎對雨特別依戀,看書時有時會想念她,注意力也不能集中,我害怕自己的學習會受到影響?!?/p>
聽了小路的自述和回答,我想小路煩惱的真正原因可能是:(1)小路給自己貼上了交友異常的心理標簽,由于她過于擔心自己的這種交友心理不夠正常,從而讓自己陷入痛苦的泥潭。(2)小路過于關注自己的學習成績,認為友情不能占據學習時間,這種錯誤的認知也會讓她學習時焦慮不安。
小路對雨“情有獨鐘”的原因
我詢問小路:“你有那么多的同性朋友,為什么唯獨雨對你的吸引力最大?”小路回答道:“在我的這些朋友中,雨最出眾。她長得漂亮,多才多藝,而且她還很善解人意,當我不開心的時候,她總會想方設法來安慰我。此外,我們兩人都很愛學習,都喜歡聽一些古典抒情的歌曲?!?/p>
我微笑著說:“這不奇怪啊,在你的眾多朋友中,雨是能力最強、最優秀的,而且雨和你的共同點較多,脾氣較合,你自然會和她的關系最好。因為,在人際交往中,人們都傾向于和那些有能力的、善解人意的、有包容力的以及和自己有許多相似特點的人交往。這符合人際吸引的基本規律?!?/p>
小路問:“我和雨交往這么久,為什么我以前對她沒有這種特別的感覺呢?”
我告訴小路這種心理體驗產生有其特殊的年齡特征,小路現在正處于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情感發展有兩大特點:一是心理上具有叛逆性。這個階段的青少年在情感上越來越遠離父母,甚至喜歡和父母對著干。二是心理上的閉鎖性。青春期的男孩兒女孩兒在這一時期情感之門悄悄關閉,有什么心事都喜歡埋在心里。然而人活在世上,有著各種各樣的需要,其中歸屬和愛的需要,即渴望愛情、友情和親情,是人類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需要。與父母關系的疏遠及心理上的閉鎖,使很多孩子的內心都感到無比孤獨和寂寞,由于這種歸屬感的缺失,促使他們特別渴望找到一個能理解自己、能傾聽自己心聲的知己,對小路來說,雨正是這樣的合適人選。她和小路互相關心,互相理解,有著許多共同的話題,這就為她們親密關系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聽到這里,小路笑著點了點頭,表情也不如剛才那樣緊張了,她說確實是這樣,以前和媽媽的關系很好,喜歡和媽媽擁抱,有什么事都愿意和媽媽說說。可是自從上了高中后,她幾乎就沒和媽媽擁抱過,更沒和媽媽深入交流過。
小路對雨的情感依戀是一種正常的交友需要
國外的心理學家將人際間的交往分為五個層次:生存交往、安全合群交往、認知協同交往、情感依戀交往和個體價值實現交往。其中情感依戀交往也稱感情互酬交往,即人際間的互相信任、親近、思念、關心、撫慰和激勵等感情交往,是人際間一種較親密的情感交往,也是人際間一種較高層次的交往。如我國古代詩人元稹和白居易。他們雖政見不同且遭遇各異,但兩人感情甚篤,還經常作詩以抒發對對方的思念之情。
臺灣已故作家三毛也曾形象地描述過青年人交友的特點:“青年人交友,出于一片熱忱之心,恨不能朝朝暮暮、生死與共。這種出發點是可以欣賞而且了解的。因為人類常覺得內心荒涼,期望有一個傾訴的對象,而青年朋友羞于向父母啟口,朋友便成為重要的精神寄托。這是十分合理的?!?/p>
所以像小路這樣的交友體驗,許多人都曾有過,特別是青春期的青少年朋友更是多見。不過,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他們很接納和認可這種友情,不覺得有什么異常,并把這段友情作為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財富。而小路則不同,她一方面渴望擁有這樣的友情,但又不能坦然接納這份友情,內心擔憂這種友情不太正常,這就導致了她目前痛苦狀態的產生。
所以,我給小路的建議是:順其自然地接納和享受這份友情。
放松心身享受友情
聽了我的分析和建議,小路深深地松了口氣,多日來積壓在心頭的重負終于釋放下來。不過,小路還是有點兒擔憂地問:“老師,在學習時我時常會牽掛她,注意力不能集中到所要學習的內容上,我擔心自己的學習成績會下降。怎樣才能改變這種學習狀態呢?”
我沒有直接回答小路的問題,而是給她講了一個小故事:有一天,一位智者來到一座山里,看到那兒的人們生活得非常困苦,智者想做點什么來改善他們的生活。于是智者就告訴當地人說,他有一道神奇的咒語,可以將荒山變成金山。咒語很簡單,就是讓他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荒山變金山”,只要持之以恒地念下去,10年后荒山就會變成金山。不過,智者強調說,你們在念的時候一定要心無雜念,千萬不能想到山上的猴子。當地人聽了高興極了,覺得這件事太容易了。
可是,10年過去了,荒山仍是荒山,那里的人們仍然生活得很困頓。是智者在欺騙他們嗎?不是。而是因為智者說的話他們根本無法做到,沒有一個人能在念咒語時心無雜念,總是擔心自己會想到猴子。結果擔心什么,就會出現什么,猴子偏偏就要浮現在他們腦海中,成為人們心頭揮之不去的障礙,讓他們欲罷不能,不得不想,從而使得咒語失去了魔力。
聰明的小路立刻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她說:“老師,你的意思是讓我放松心情,別太關注自己的思念,也別太擔心自己的學習會受到影響。”
我贊許地點點頭,告訴小路:“人的一生,不單是為了學習和責任而活,那樣人活得就太苦太累了。有些時候,我們要學會放松心身,要學會去享受一些東西,以滋潤和豐富我們的心靈,讓我們的心釋放出更大的能量。我們要學會去享受日出日落,云卷云舒,更要懂得如何享受親情、愛情和友情。尤其是友情,它是可遇不可求的,有人傾其一生去尋找,可能也沒有找到自己心儀的知己。而你卻幸運地找到了,這是一種莫大的福分,應好好享受和珍惜才對。不要把友情和學習割裂開了,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都要用心去體味。”
小路高興地向我道了謝,邁著輕松的步伐走了。我相信小路會好好享受她和小雨的這份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