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與俄羅斯為了引渡一名司法嫌疑犯而演變成政治風波,英國說要驅逐四名俄國外交官,俄國立刻以更強硬的態度說一定會報復。這是簡單的因為一名司法嫌犯而起的沖突嗎?當然不是,英俄之間有更深一層的沖突。
在大氣候方面,美國對俄國的逼進已非常明顯,美國總統布什在波捷部署反導導彈系統一事一意孤行,盡管在外交禮節上對俄國總統普京客客氣氣,但骨子里一點也不讓步,顯然美國已認定俄國是其頭號潛在對手,非要削弱其力量不可。英國從冷戰時期到現在,在這個大戰略上向來是支持美國的,縱然新首相布朗因為內政問題而不如布萊爾那樣支持伊拉克戰事,但在美英大戰略上還是追隨美國的。
在歐洲聯盟方面,與俄國交好的兩位重要人物都已下臺,德國的施羅德換上不親俄的默克爾,法國新總統薩科奇在對俄方面也遠不如前任希拉克,而歐盟新成員幾乎都是反俄的,這便給予英國極大的鼓勵。
以最近俄英關系來看,讓塞爾維亞共和國自治省科索沃獨立一案是英國提出的,其態度較美國更積極,但是俄國極力反對,說只要在聯合國安理會提出,俄方一定投否決票,這使英國非常惱火。
英國政府在這事件上真有點“政治化”。試想,反莫斯科當局的俄國財閥別列佐夫斯基及車臣非法武裝組織頭目扎卡耶夫都躲在英國受庇護,俄國一再要求引渡,英國就是不肯,如今明知俄羅斯憲法載明俄羅斯人不能在境外受他國審訊,英國為何強力要求引渡涉嫌毒殺俄羅斯前特工亞歷山大·利特維年科的盧戈沃伊?一方面指責俄羅斯不夠民主法治,但現在卻要俄政府違反憲法,這是什么道理?
顯然英國政府有些過火,原以為可以得到歐盟的支持大舉反俄,但歐洲國家卻不愿因為這種司法案件而與俄羅斯沖突,除了法國之外,其他國家似乎都在觀望,而俄羅斯的反應特別嚴重,居然有兩架遠程轟炸機飛往英國邊境,這便使英國慎重考慮得失了。
(責任編輯:覃福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