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瘋狂的石頭》票房收入也不過三千萬。近日在北京,一枚七百三十八克的壽山田黃石竟然拍出了三千五百萬元,再沒有什么石頭能比得上壽山石更“瘋狂”了。千金易得,一石難求,已成為國內壽山石市場大熱的真實寫照。
年初,北京一家紅木家具企業公開張榜,要用金條換紅木條,而上周,沈陽的于先生到沈陽古玩城想收塊極品壽山石,卻發現極品壽山石拿金條都不好換了。壽山石緣何瘋狂如此地步?面對一路走高的壽山石市場,收藏者該如何應對?記者采訪了幾位壽山石收藏行家,探求到引發石頭瘋狂背后的秘密。
瘋狂減產:原料石一露面就翻番
“雖然壽山石身價節節攀升,但產量卻在大幅減少,現在到壽山村收石料,碰上好的很不容易。”福州人黃步寧在沈陽做壽山石生意有七八年了,沈陽最早的壽山石展就是他辦起來的,不少收藏壽山石的沈陽人,也都是從他手上淘到精品。不過,上周記者到他店里看了一圈,發現跟上一年前相比,他店里的精品也在減少。
“現在別說精品壽山石雕刻,碰上好原石,價錢翻一倍,有的都難弄到手。”去年年末,黃步寧親自到壽山村石農家收了次石料,他一眼看中了一塊汶洋石(壽山石的一種),這塊石料可謂天生麗質,無論成色、俏色、靈度都非常好。當即,他拍出七千元現金,要向石農收購,沒想到,還沒等生意成交,消息就不脛而走,一連好幾位石商,一陣風似地跑到這位石農家加價,競買。經過數輪討價還價,這塊石料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內,就賣到了1.2萬元。黃步寧最終還是與那塊石料失之交臂。
“類似我這種收石的經歷,在壽山鄉很普遍,有時被炒高的原石價格,讓我們這些商家也嗔目結舌。一些雕刻名家也常派人去壽山村尋上好的石料,石料之爭不僅在商家間愈演愈烈,在雕刻名家間也是如火如荼。”黃步寧如是說。
據悉,壽山石主要產自福州的壽山鄉區域,已有1500年以上的開采歷史了。根據礦石的品種,壽山石可分為五大類:田石、水坑石、山坑石、旗山石、月洋石。現涌現的壽山石品種已達100多種。但目前能見到的大概只有20多種。像荔枝、旗降、將軍洞芙蓉等上好的品種多已絕產,還有像壽山石中相當名貴品種之一水晶凍石,其開采只能在水下,難度非常高,自1980年以后再也沒有開采,現在能看到的水晶凍石基本上都是明代傳世的舊品。因此,縱使壽山石家族寵大,銳減的產量也注定它的收藏趨勢越來越強勁。在壽山石藏家現流行一種觀點,拿到塊上好的壽山石雕不容易,賣出去再買回來更是難上加難。
瘋狂增值:年增值至少20—30%
壽山石的名貴不僅緣于其日漸稀少,歷來它就受到帝王將相、名人雅士的喜愛。康熙、雍正、乾隆、林則徐、陳寶琛、李贄、袁枚……這一長串的名字都記載了壽山石文化的輝煌與博大。據說秦朝的國璽就是用壽山石中的田黃石雕刻而成。北京故宮博物館至今還收藏著壽山石作品1500多件,其中僅印章就1200多方。這一切都吸引著收藏者不惜用金條換石頭。
“單單近兩年,壽山石就漲了好幾倍,絕對堪稱瘋狂的石頭!”沈陽市古玩商會副會長告訴記者,壽山石漲勢很旺,其中的珍品田黃漲勢更是驚人:一枚國畫大師吳昌碩的田黃印章,30年間漲價4萬多倍。2000年,在沈陽某四星級酒店展出的一塊鯉紅善伯《采菊東籬下》的價格是8萬元,現在的市價已達到28萬元。去年,一塊名為《鐵杵磨成針》的旗降石,5萬元售出后,今年有人以10萬元回購,都沒有成交。平均每年,沈陽市場上壽山石的增值空間都在20%——30%,品種好的壽山石增幅要達到50%——60%。有收藏者戲稱,壽山石是只漲不跌的股票。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現在沈陽市場上幾家壽山石店的老板本身就是收藏壽山石的行家,店里的物品大多是店主好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收藏,另外還有不少是本地或者外地收藏家寄放出售的。目前,沈陽市場上的壽山石品種很豐富:除了印章,還有動物造型、花鳥山水等,各種雕塑都非常生動。印章價格一般在幾百上千,雕塑主流價格在上千到幾萬元之間,個別店還有幾十萬以上的石頭。
據壽山石最新市場行情顯示,好的田黃已經超過1克15萬元左右。除田黃外,像芙蓉、荔枝、杜林、旗降、善伯等幾個壽山石優質石種的價格也在不斷攀升,甚至平時一般收藏者和買家不屑一顧的幾個品種,如峨嵋、老嶺等優質雕刻石最近也呈現升值的勢頭。由于石種好、石質穩、水頭好、花色齊全,原先不被藏家看好的花坑、大山等石種將是未來幾年升值空間最大的壽山石品種。
壽山石身價緣何如此飛漲呢?沈陽收藏壽山石的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由中國寶玉石協會主辦的國石評選拉開帷幕,壽山石作為熱門候選之一,價格就開始一路攀升。2005年下半年壽山石成為奧運會特許禮品;2006年10月份,中央電視臺攝制的《中國壽山石》熱播;壽山石雕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等,這些都帶動了壽山石價格的狂漲。
瘋狂出新:新老藏家都“喜新厭舊”

“過去,壽山石雕刻藏品中傳統題材比較多,現在創新題材也很受歡迎。像壽山石食品盤,有荔枝、生姜、大蒜、洋蔥、茄子、柚子、餃子、辣椒、荷包蛋、米飯,模樣生動極了,還有一套十二生肖石雕,個個栩栩如生,每個標價2萬元……”黃步寧告訴記者,春節前,沈陽古玩城店里的這些新東西都賣得差不多了,像用雞母窩、牛蛋石雕刻的藝術品也成了不少買家節日送禮的首選,每天成交三五筆生意,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黃步寧說,一般熱衷買這些新東西的,多是壽山石的新藏家,他們買這些石頭不僅等著升值,更重要的是喜歡新品的創新題材和理念,用它們來妝點家居。
比如,前一段時間沈陽市場上比較受歡迎的《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童話主題系列,《圣經故事》系列,這些題材上的創新使壽山石收藏隊伍不斷擴大,并不斷向二十多歲的輕年人延伸,據不完全統計,沈陽從事壽山石收藏的新老藏家大約有一兩萬人。
而沈陽的老藏家也并非將目光只盯在老東西上,一位收藏壽山石八年的林先生告訴記者,“以石養石”是很多老藏家選擇的途徑。一旦藏家將藏品全部“藏”起來不舍得出手,容易導致自己的藏品鈍化。現在的壽山石藏家每過一段時間,都會淘汰一部分“過時”或者“玩膩”的藏品,然后選擇其他藏品來充實自己的“庫存”,也是通過這樣的流動,藏家才能獲得更好的精品。
“收藏最好選擇精品。”林先生向記者透露,一般來講,一件壽山石雕刻品中,石料占其價值的60%,工藝占25%,石料的斷代(指開采出來的年代)占15%。即使是剛剛開始學習藏石,也要選擇相對好的成品,不僅是上乘的石質,還包括優良的雕工。而在工藝和原石的側重上,他建議更傾向于工藝,即藏名家作品。比如林清卿的作品、林飛的作品、陳文斌的作品,都具備升值潛質,若是選擇這樣的成品來收藏,自然不會產生虧損,當然,所花費的本錢更多。
從收藏角度講,同樣一塊石頭,刻成印章要比雕成擺件和把件貴三倍左右。盡管也有部分藏家收藏壽山原石,而且原石的價格要低得多。但是原石對于新手來講,投資風險更大。不光是新手很難發現原石里可能出現的瑕疵,而且一個新手獲得原石后往往不知道哪一位雕刻藝術師才能夠讓這塊石頭增值,如此一來,反而會毀了質地上乘的原石。
相關鏈接:十五萬洞善伯中藏“商經”
明末清初,壽山石中許多精美品種陸續出現。善伯洞石就是其中之一。在善伯洞石中有一種洞石叫十五萬洞善伯,其來歷頗有“商經”之味。
傳說,一個叫善的人終日游手好閑,在壽山村內偷盜,村民討厭他并將其趕走。離開家鄉的善在外吃了不少苦,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他決心重新做人。善回到家鄉,不好意思再住村中,就在山上尋找礦脈采石。終于有一天,善在一個洞中發現了好石頭。他的辛勤勞作博得了大家的好感,村民開始親切地稱他為“善伯”。后來,善伯在洞中采石時,不幸礦洞坍塌,善伯被埋,再也沒能走出來。其他的石農繼續在此開采,為了紀念他,人們將石頭命名為善伯洞石。這就是善伯洞石。
善伯洞歷經數代開采之后,其開采權轉到一個人名下,這個人傾盡家產,開采善伯洞,但一直沒有再見肌理瑩潤,色彩豐富的善伯洞石,無奈之下,他將此洞開采權轉以15萬元的價格轉讓給了另一個人,這個人買下善伯洞的開采權后,日夜不停地開采,沒多久,就開采出一大批質地精良的善伯洞石,這讓最初轉讓開采權的人后悔不已。至此,這些開采出的洞石就被后人稱為“十五萬洞善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