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盟模式從理論上來說是科學的,但為什么投資者在實際運營過程中總是問題多多?盟主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
比如你想開一家民族飾品店,那么開門的三件事就必須搞定:首先要辦各種開業執照等工商稅務手續,其次是要租個店面,第三是去進貨,最后才能開張賣貨。看似簡單的三條,如果沒有經驗,失敗的可能性就會艮大。
店面不能亂租,是租在商場里面好,還是租在鬧市比較合適?多大的面積能產生最好的效果?對于新入者,這些可能都是問題。
商品品質、價格決定經營的成敗。自己進貨,成少敗多。民族飾品的特性是個性化、品類多,單品少。這些特性增加了單店的進貨成本。從西藏、云南進貨是否每次都要親自走一趟?每次進貨單品數量少,價格高,如何才能做到成本最低、價格最優?再者,民族飾品需要符合當今時尚潮流的選貨眼光,店主一個人的標準能否達到要求?
品牌時代,單店猶如滄海中剛剛孵出的小魚,生存幾率不高。沒有品牌歷史,也沒有代言人,如何在同類品牌商品中勝出?
諸多疑問,加盟模式似乎都能夠迎刃而解。
多數盟主有規范的投資指南和開業培訓。對于選址的實戰經驗—定比投資人租鋪經驗多。進貨更應該是盟主的長項。一般盟主商品供應的主要模式是:專業選貨、OEM、批量進貨、少數自己生產。其優點是規模化采買大幅降低了商品的采買價格。
從現在流行的加盟模式可以證明其規模化采買優勢:只交加盟費(或品牌服務費)和經營保證金,首批鋪貨商品完全贈送,另根據進貨額逐步累加,相應返還加盟費和經營保證金(直到完全返還)。現在熱門的加盟項目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如盟主共收3萬元的加盟費和保證金,那么首批免費鋪貨商品的價值也會達到3萬元(許多高利潤行業如美容行業,已經出現首批免費鋪貨商品是投資額3倍的加盟政策)。
另外,盟主選貨眼光和對旺銷盈利產品的把握相對于個人單店投資者也有極大優勢,一般有專業人員負責該項工作,對于旺銷盈利產品和滯銷虧損產品能夠做到適時把握,市場競爭力當然要大大高于個人單店投資者。
盟主在積累了一定數量的加盟商之后,一般會在品牌建設上做些投入,如增加廣告投放、聘請形象代言人等。如果項目本身沒有大問題,品牌建設會讓項目走向良性生循環軌道。
加盟模式似乎在各個方面都優于自己投資的單店模式,但需要提醒投資者注意的是:買的沒有賣的精,盟主是不會干賠本買賣的。
以上述投資額3萬元的加盟項目為例,分析盟主的盈利模式就可以看出盟主的招數。加盟費和經營保證金3萬元,免費鋪貨3萬元。看似公平合理,其實暗藏心機。免費鋪貨3萬元,是指產品的零售價格(有的是首批進貨價),其真正的規模采賣成本一般不到3折,也就是1萬元左右,盟主盈利2萬元。雖然這2萬元是加盟費和經營保證金,今后會慢慢返還,但這是建立在繼續進貨的前提下,也就是說要不斷從盟主處進貨,才可以得到最終返還。
作為盟主,生存的關鍵是加盟商的數量。有數量才能有規模化米買的可能,有低價格的商品才能順加一定的利潤,有利潤才能完成招商、培訓、品牌建設等走向良性循環軌道的一系列規范動作,
假如一切順利,盟主不投機,也有戰略眼光,那么加盟模式一定會優于投資者自己開店。但目前的最大問題很多盟主在發展過程中,追求“速度”和“利潤”的愿望太過強烈,導致了“利潤最大化心態”和“盈利卻破產”現象的產生。
利潤最大化心態:如果招商順利,加盟項目盈利,盟主就急于提高加盟費和供貨價格。有時加盟店供貨的價格比加盟商自己進貨的價格還高,加盟模式就完全失去了其最根本的意義,商品的市場競爭力就會急劇下降。
盈利卻破產:盟主和加盟商之間是合同關系,盟主必須保證整個供應鏈順暢無阻,往往一個環節出問題,就會產生無可挽回的損失。為此,盟主要大力完善自己的整個供應鏈系統,千萬不可因追求發展速度而導致整個項目的失敗。
某時裝鞋盟主招商順利,各地加盟店銷售業績也不錯。其采取的采買模式主要是OEM。各種品類的續貨訂單不斷發往總部。但由于上游廠家違約,訂貨產品兩個月不能完工,各地加盟店開始懷疑盟主的信譽,其中一家加盟商以商業欺詐為名,將盟主告上法庭,并在媒體上曝光,其他加盟商聞訊,也陸續起訴盟主,要求盟主退款。此事最終導致整個加盟項目失敗。目前,諸如此類因某個環節出現問題而導致加盟項目失敗的例子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