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英所有女富豪中排名第一,其財產超過英國女王伊麗沙白二世五倍之多,她的華懋集團擁有200多幢樓宇的不動產以及遍布全世界的400多家附屬公司。她曾在《福布斯》公布全球富豪排名榜上以328億港元的身價排行第154,穩居亞洲女富豪榜第一位。她的名片是華懋集團——香港最大的私營公司——的“Chairlady”——龔如心。

兩條細長小辮,一件閃亮迷你裙,是有“小甜甜”之稱的亞洲女首富龔如心最突出的標簽。她身材嬌小,步態輕盈,單從背影來看宛若一個時髦少女。多年來,她一貫的“超短裙+小辮”的招牌性裝束,讓她在鳳毛麟角的女富豪中令人過目難忘。自十幾年前華懋集團前主席王德輝失蹤后,龔如心便繼承了丈夫的家產。在她執掌下,華懋集團的業務得到迅速發展。從丈夫失蹤后獨撐事業、與家翁王廷歆爭產,到患癌病逝,龔如心的一生可寫成一部傳奇。
藏在丈夫背后的賢妻
龔如心出身非常平凡,父親曾是英國染料公司ICI上海公司的職員,而王德輝的父親王廷歆則是這個油漆品牌的代理。兩位中年男人脾氣相投,經常往來,兩位夫人也經常聚在一起打牌聊天,所以龔如心和王德輝自小就認識,及至年紀稍長,兩人互相傾慕,彼此依戀,龔如心12歲、王德輝15歲時他們便開始戀愛。
龔如心的父親早年病逝,少年早熟的龔如心同母親和兩個妹妹、一個弟弟相依為命,清苦度日,她曾在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就讀一個學期,后因病輟學。1947年,王德輝隨父親移居香港,1955年,龔如心只身前往香港,投靠王家,這時候的王家,在王德輝父親王廷歆的辛苦打拼下,已經積累起一定的資產。當年9月,年僅18歲的龔如心同相戀六年的王德輝共結連理,一段美麗動人的浪漫情史終于暫時有了一個完美的結果。
從上世紀50年代起,王德輝父子開始發跡,他們先拓展橡膠生意,贏利不少。1960年代初,王德輝自立門戶,與龔如心聯手創辦“華懋置業”。創業過程中,龔如心與丈夫一起勤奮努力,不多時就由經營西藥、化工原料發展成代理世界著名品牌的新興石油工業產品、農業產品及飼料等,公司規模不斷擴大。在協助丈夫經營的過程中,龔如心充分發揮了她潛在的才能,把握市場經濟動向做出正確決策,并逐漸形成華懋集團獨有的經營風格。
60年代末,香港經濟出現短時動蕩,引發市民對地產的信心危機,不少人賣掉手中物業移民海外,王德輝和妻子龔如心則看準時機,大量低價購入高質量地段。待香港地產業再度復蘇之時,華懋置業成為市場寵兒,日進斗金,迅速從一個小公司成為在香港較具實力的中型地產公司,為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資金基礎。
華懋將主要業務轉向地產后,由買地、建房至銷售、租賃、管理、設立財務,一家獨攬,并向買方提供按揭分期付款服務,在當時開了香港地產界先河。這一成功舉措使華懋集團飛速發展,到上世紀70年代已成為香港最大的私營地產商之一,參與香港700多個地產項目的開發,有華懋集團標志的樓宇幾乎隨處可見。此時的龔如心還只是站在王德輝背后的女人,雖然很多重大決策是她與王德輝一起決定的,但龔如心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
到80年代,華懋已經資金雄厚,成為香港頗具規模的知名公司,1987年曾安排公司上市,最終因未能與包銷商達成協議而告吹。至今,華懋仍然是五大地產巨頭中唯一沒有上市的公司。

飛來橫禍成就商業女強人
1983年4月,王德輝與龔如心在山頂百祿徑獨立花園洋房駕車上班途中,被幾名匪徒手持刀、槍綁架。匪徒把王德輝放進一個大冰箱內運返匪穴,把龔如心釋放回家,讓她準備巨款贖人。等到龔如心將1100萬美元匯到指定的一家臺灣銀行賬戶后,王德輝獲得釋放。此案由于綁匪計劃周詳,案情錯綜復雜,在當時轟動了整個東南亞。王德輝和龔如心一夜成名,真正成為公眾焦點人物。第一次的綁架雖然沒有造成什么傷害,但卻給夫婦二人留下了心理創傷,然而災難并沒有因此而結束。
1990年4月,真正的悲劇上演。王德輝在駕車由馬會返家的途中再次被綁匪擄走,兩日后,“華懋”接到綁匪要求6000萬美元贖金的勒索電話,龔如心按綁匪指示先將3000萬美元存入了一銀行戶頭,但這一次王德輝再也沒有回來,據警方拘捕的綁匪供認,王德輝早已被拋下大海。
王德輝失蹤后,龔如心變得更加低調,整整3年深居簡出。直至1994年,獨力支持華懋大局的她開始走出幕后,以“孖辮”發型亮相,在商場上大展拳腳。于是,香港商圈便見識到了一個重新振作的“王太”。只是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刺激過度的后遺癥,重出江湖的龔如心一副以衣不驚人死不休的樣子。“超短裙、羊角辮”的新造型以及宛如少女般的心態,顯然是在告訴人們這是一位不屈從傳統的女性。人們從她身上看不到一個傳統的商界女強人形象。《資本家》雜志曾這樣形容她:“在上海出生的龔如心,身高僅5尺,穿著銀光閃閃的短裙,發上結了兩條辮,活像蹦蹦跳跳地趕往商場的時髦少女。”從此以后“華懋小甜甜”的綽號便被世人所熟知。
個性的打扮、習慣的微笑和年輕的心態也許是龔如心用來排解壓力的最好方式。可以理解剛復出的“王太”承受的是如何的壓力……她曾經說:“我做得好的時候,人家說都是因為我有先生打下的基業;事情不理想時,他們說我拖垮了我先生的公司。”
事實證明,龔如心是一位出色的女總裁。她對工作一絲不茍,每天親自聆聽下屬匯報業務發展情況的時間都要超過1個小時。1993年,全面接手華懋集團的龔如心,一舉投入3億港元,收購了英國切爾斯菲爾德房地產公司14.08%的股份,兩年之后就賺回10多億港元,如今這一家公司已成為英國的地產巨頭之一。
1994年龔如心宣布,要在荃灣楊屋道投資100億元,興建高518米、108層的“如心廣場”。最初,她將“如心廣場”的高度設定在468米,后來發現馬來西亞的雙塔高度超出這個數字,她于是將又高度上調,但是最后,因大廈設計影響飛機航道,大廈最高只可建324米,龔如心做出讓步,將地盤一分為二,建一幢純酒店和一幢商業酒店兩用大廈。
說不清楚是先知還是運氣,“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后,摩天高樓的安全性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話題,商業前景被看淡。而同時,在1998年7月香港國際機場啟用的一年后,特區政府公布了在北大嶼山與美國迪斯尼公司合資興建香港迪斯尼樂園的計劃,預計在2005年啟用。政府又宣布放松對內地居民個人赴港旅游的管制,一股赴港旅游熱潮開始興起。于是不久,華懋又宣布將“如心廣場”的寫字樓部分也全部轉作酒店。專門針對內地游客的消費實力和習慣,“如心廣場”的酒店將提供三到五星級的組合,擁有房間逾兩千個,成為香港最具規模的酒店之一。
接下來龔如心開始不斷收購物業,斥資逾40億港元,一口氣鯨吞香港中區多棟商廈,成為中環女地王。當年她以6.5億港元購入華人銀行大廈,以8.8億港元購入宏記大廈,更以10億港元購入東方有色中心,鋒頭一時無人可比。
幾十年來,華懋集團參與了香港約700多個地產發展項目。集團發展至今日,已成為香港土地和物業儲備最多的公司之一,是香港最大的私營地產發展公司。華懋在香港擁有的大廈逾200幢,業務遍及英國、美國、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經營方向由地產發展至財務金融、物業管理、娛樂飲食等各種領域。隨著內地經濟的發展,她又把發展的眼光投向了大陸這個廣闊的市場。上海和平飯店亦是她數年前購入的物業,她還投資了北京小型飛機廠及高科技項目,在河南投資了電廠、鋁廠和火腿腸企業后來她又對開發中國西部亦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曾親自到西部考察。
2002年2月12日,中、美、日、德、法、英6國科學家和美國塞萊拉公司聯合公布了人類基因組圖譜及對它的初步分析結果,全球轟動,生物科技的發展再次成為市場焦點。香港商界素以高手云集、嗅覺敏銳著稱,但想不到,獨具慧眼,在生物科技領域大膽投資的竟是龔如心。
龔如心在美國投資了7個生物科技項目,其中4個已經上市。比如美國上市公司“基因實驗室”,她就持有13.2%的股權,是該公司最大的單一股東。這家公司是美國著名的生物制藥企業,市值達2.9億美元。而龔如心早在1995年就已開始投資這家公司,并逐步增持股份,現已是公司董事之一。她參與投資的這些公司,既有生產特定藥物的,也有開發基因藥物的,如專門開發治療肺病藥物的“因特繆恩科技公司”,她一共持股5.63%;從事基因治療研究的“生物結構信息公司”,她投資了500萬美元參與開發;另一家暫未上市、也開發基因藥物的“哥白尼治療學公司”,她則投資了1000萬美元。

此后,龔如心更是加快了進軍高科技市場的步伐。她投資1000萬澳元,取得澳大利亞全球空中網絡公司5.2%的股份,并加入公司董事會。該公司是全球著名的寬帶無線服務供應商。雙方還決定在香港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在華懋下屬的樓盤內鋪設寬帶無線網絡,搶灘寬頻市場。緊接著一個月后,龔如心再次出手,以5.7億港元購入香港上市公司“安寧數碼”34.64%的股權。現在,“安寧數碼”已成為華懋進軍資訊科技領域的旗艦。
另類的低調生活
有人說,龔心如為人比較低調,絕少主動曝光。但是她六十多歲的年紀、“小甜甜”的鮮嫩綽號和年輕入時的另類打扮難免讓人產生懷疑。龔如心非常愿意別人用“小甜甜”稱呼她,如今,她的打扮在她的同齡人中間顯得相當另類,她不僅喜歡將頭發染成藍色,并配襯年輕女孩常穿的牛仔布“迷你裙”,而且還經常扎著紅色發辮出入社交場所,遇到盛大的日子,龔如心還在腦后加編一根小辮,并在頭頂上別一枚鮮紅的小發卡。在2001年底她還與日本漫畫“小甜甜”的原作者五十嵐優美子合作,推出一本以自己傳奇一生為藍本的連載漫畫《小甜
甜Nina Nina》,“小甜甜龔如心”更是聲名遠揚。龔如心天性開朗,喜歡青春的妝束,這使她覺得自己很年輕。在公司里,她也不擺上級長者的架勢,很喜歡也很容易與年輕人溝通。
作為香港“第一富婆”的龔如心雖然腰纏萬貫,生活卻相當儉樸。她平時最愛吃,最常吃的食品是麥當勞的漢堡包和炸薯條,她對坐車的態度十分隨便,經常坐著極普通的轎車匆匆趕往賣樓宣傳活動場所。有一次全國政協休會間隙,龔如心應邀去她捐資了500萬元的中華女子學院參觀,來接她的是一輛京城隨處可見的面包車。著裝上,她偏好自行搭配,穿普通的、自己喜歡的衣服,不理會街上流行的是什么。她認為,自己之所以名牌穿得少,是因為名牌每年每季都有其流行趨勢,一旦流行,眾人趨之,有的并不適合自己,而且也很貴。趁工作云游世界的間隙,她有時還忙里偷閑地去“淘”便宜貨。在她的購物心得里,常有近期紐約的衣服比倫敦便宜近幾成一類的商品信息。據說有一次她去商店買衣服,選中了一件價值199元的馬甲非常喜歡,但嫌太貴,一聽說能夠打折買,她才痛快地買下來。

即使在悉心打扮之后,龔如心也很少珠光寶氣。她喜歡的是充滿朝氣、運動感強的簡潔衣飾。總是行色匆匆地奔走在世界各地。上下車船飛機,需要趕時間,于是穿短裙成了她的愛好。旗袍是中國的民族服裝,在盛大隆重的場合,尤其是在國外,她往往是一襲旗袍或一身繡花、鑲邊盤扣的中式衣衫。
“世紀爭產案”轟動亞洲
龔如心的成就在商圈被人津津樂道,而讓她被廣大普通民眾所熟知的則是與家翁王廷歆一場曠日持久的爭遺產案。這場糾纏了8年的世紀爭產官司,雖然龔如心先輸兩場,最后卻“戲劇性”擊倒家翁王廷歆,反敗為勝,重奪價值約400億元的資產。
1997年7月,王德輝的父親王廷歆入稟香港高院,要求法庭頒令王德輝死亡,并確認王德輝1968年所立指定王廷歆為唯一遺產受益人的遺囑。9月,法庭準許王德輝父親王廷歆宣布王德輝法律死亡。此后,圍繞王德輝巨額財產歸屬問題,翁媳之間曾展開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式官司。
王德輝曾在1960年立下遺囑,把全部財產平分予父親及妻子。其后,他在1968年因懷疑龔如心有外遇,故另立遺囑,把所有財產留給父親。但龔如心提供給法庭的則是王德輝1990年所立的遺囑,注明把所有財產留給妻子。兩張遺囑的內容簡直是相差十萬八千里,公公和媳婦為此爭得面紅耳赤,最后還鬧上了法庭。
一開庭,雙方巨資聘請了兩位著名律師展開唇槍舌戰,又聘請了海外的筆記專家核實新版遺囑上的簽名是否是王德輝親手所為。一個專家忙不過來,公公又請來墨水專家幫忙,最后甚至把腦科專家也請上了法庭。這一場實際爭產大戰光是訴訟費用就花掉8000多萬。
2002年11月,法官作出判決,龔如心丈夫王德輝的遺產歸家翁王廷歆所有,并指由龔如心提供的、其丈夫王德輝的4張遺囑屬偽造。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隨后介入,并在12月中旬帶龔如心回警署錄口供,她的自由生涯便劃上了句號。隨后疲憊不堪的“小甜甜”龔如心自簽500萬港元的巨額擔保金保釋候查,這一場“世紀爭產案”由此轉入新一輪爭斗。

在經歷了兩次敗訴后,2005年7月,龔如心上訴至香港終審法院。終審法院在2005年9月裁定龔如心上訴勝訴,確認她持有王德輝在1990年的遺囑是王德輝最后的遺囑,可以繼承全部超過400億港元的遺產。龔如心獲得終審法院最終勝利之后,于2006年10月25日在訟費上再取得勝訴,贏回一筆達2.8億的訴訟費。這樣,龔如心與公公王廷歆進行了長達8年的“世紀爭產案”終于以龔如心全勝而告結束。
新一輪的“爭產”大案?
2007年4月3日,龔如心在香港養和醫院病逝,享年70歲,身后留下超過300億港元的巨額遺產。曾經8年的官司,讓遺產案鬧得沸沸揚揚,如今,隨著龔如心的逝世,這筆巨額家產該由誰來繼承,無疑又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龔如心一生中最遺憾的是,沒有為丈夫王德輝生個孩子。當年因為避孕弄壞子宮,三四十歲時,她曾到世界各地求醫,結果仍無所獲。雖有巨額財富,但膝下無兒無女,始終是人生一大憾事。如今龔如心撒手西去,這筆巨額財富將何去何從,是否又會牽出另一宗遺產爭奪案呢?這又是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