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之前,她是個打魚妹,一直在家鄉的海邊生活,沒見過三層以上的樓房。27歲出外打工,她偶然發現“海泥浴”可以美容,憑借一個獨特的想法,她從洗腳妹變成百萬富婆。
開辟“海泥浴”洗腳妹無本起家
楊學琴的老家在大連,父母一輩子都是靠出海打魚為生。中學畢業后她到山西運城打工,進了鹽湖的漂浮洗浴場,成了一名見習的美容小姐。
在鹽湖洗浴城里有很多美容產品都是與海有關的,像海藻、海革、海鹽等配合制成各種洗浴用品。美容師們告訴楊學琴,來自深海的物質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擁有極為驚人的滲透能力,生物能量也是陸地生物的好幾十倍,所以,這些海類產品做成的美容產品,功效很不錯。

楊學琴突然想起來,小時候家里沒有條件買化妝品,她們姐妹倆就將海水漲落潮時留下的海泥往臉上抹。也許正是海泥的美容作用,打小楊學琴的皮膚就非常好,即使常年在海邊風吹日曬,皮膚卻仍光潔如玉。
一天,一個顧客在店里洗足浴時,閑著無聊就問楊學琴,這里有沒有物美價廉的全身美容服務。他告訴楊學琴,自己剛從國外回來,現在國外很多地方的美容保養,已經從面部、手、足等局部擴大到了全身,國外的相關產品和服務要比國內豐富得多……
一語驚醒夢中人。是啊,國外早就有這種服務,為什么我們這里沒有呢?如果自己從海里將具有美容功效的海泥運來,再請專家在里面按照配方添加各類精華素,然后開展全身的美容服務,這不是一個很好的美容項目嗎?而且她連名字都想好了,就叫“海泥浴”,既新穎誘人,又一目了然,肯定會受到歡迎的!
可畢竟是第一次做這么大的事,為了穩妥起見,楊學琴專門去請教了幾家洗浴城的老板,做了一個初步的市場調查,得到他們肯定的答復后,楊學琴就開始行動了。
根據美容師的介紹,美容價值越高的海產品,越潛伏在深海。剛開始,楊學琴考慮到自己能力和成本上的問題,回到大連后就先從海邊揀了一些被海浪沖刷到岸邊的海泥。由于一般的海灘上混有沙子雜質,要采海泥,就必須到無人的海角邊。這當然難不倒在海上打了一輩子魚的父母,在他們的幫助下,根據漲落潮的規律和對海岸線的熟悉,楊學琴很快就采到了幾筐優質的深海泥。
帶著這些海泥,楊學琴興沖沖地找到原來答應買海泥的洗浴城老板。然而,楊學琴怎么也沒有想到,這些老板卻紛紛變卦,說什么也不愿意率先冒著風險使用這種海泥。他們認為,顧客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海泥浴”,要是冒然推出這項服務,廣告費花出去了,市場卻不接受怎么辦?好說歹說之后,才有一個老板承諾:可以先放一些海泥在這里,如果有顧客愿意試用的話,那么就介紹給他們用,用多少最后結賬。
然而,誰都沒想到,“海泥浴”雖然沒有刻意包裝,但卻很受顧客的青睞,她們一發現柜子里那堆黑乎乎的東西,都要問上一問,一問之后,十之八九都想試一下。這家洗浴城推出了這項全新的“泥浴”項目后,生意出奇的好,沒幾天幾大筐海泥就用完了,以每公斤16元的價格計算,楊學琴足足掙了2000多塊錢。
手里捏著錢,楊學琴心里不知有多興奮。這可是靠自己的新點子賺的錢啊!如果按照這個速度下去,自己不是很快就成功了嗎?想到這些,她渾身充滿了勁,馬上又跑回大連老家撈海泥去了。為了節約時間,楊學琴讓父母干脆不要出海了,又召集了幾個親友,專門在海邊撈海泥。
其實,撈海泥是一件很危險的事,要減少危險,最重要的是要熟悉海的“脾氣”,要懂得什么時候潮起什么時候潮落,為了得到真正的海泥而不是沙土,就必須要搶先在海水退潮的第一時間到海邊去打撈海泥。雖然她們一家人都有在海邊生活的經驗,對海邊的情況也比較熟,但還是有好幾次差點被海水卷走了。
第一炮打響后,楊學琴干勁很足,她很快又將近500公斤的海泥送到了運城。這次,幾大筐海泥被幾家洗浴城的老板一搶而空。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那些洗浴城的老板要貨又沒那么積極了,有些還開始向她拼命壓價。經過多方打聽,楊學琴終于搞明白了。原來,來消費“海泥浴”的顧客,其實很多人并不是真正做什么美容活膚,很多人只是來嘗個新鮮,或者享受一下按摩,或者打發無聊的時間,對這部分顧客來說,海泥到底具備多少美容價值,他們并不是很關心。所以很多老板隨便用了一些沙土礦土,也說是海泥,隨便往顧客身上一抹,就算了事。還有幾家洗浴城,干脆打著“海泥浴”的牌子,搞起了色情服務。
玩轉中東部海泥“浴”出百萬家財
怎么辦?如果任其這樣發展下去,自己想出來的獨特點子眼看就要失去市場,更重要的是,這樣欺騙顧客,“海泥浴”這塊牌子又能維持多久?這可是她獨創出來的,對它已經有點像對自家孩子的感覺了,決不能就讓這幫人給作賤了。就在這時,一位在長沙洗浴城打工的朋友告訴楊學琴,長沙現在也興起鹽浴了,問楊學琴愿不愿意去做。楊學琴聽了卻眼睛一亮,這不是和當初運城的情況差不多嗎,既然那里有鹽浴,那么“海泥浴”一定也會有市場……楊學琴當即決定:進軍長沙!而且這次,要從一開始就把一切帶上正軌,真正把“海泥浴”做出名頭來,在長沙開辟出自已的新天地。
楊學琴的海泥運到長沙后,很快就得到那些洗浴中心老板的贊賞,作為一個朝陽項目,紛紛向楊學琴要貨。
那段時間,是楊學琴賣海泥以來最忙碌的日子,每天都有洗浴店老板打電話問她要貨,即使把價格再三抬高,即使把家鄉所有能動員的人全都動員起來挖海泥,海泥還是供不應求。
可好景不長,一段時間過后楊學琴發現,她的許多客戶又在漸漸流失,而且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這下她又開始著急了。一調查發現,原來,她楊學琴可以從海邊搞海泥,別人也同樣可以。這時候,楊學琴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她必須盡快想辦法,找出自己的優勢,打敗這些追隨者。
這次,楊學琴打算把海泥這種粗產品進行精加工,把自己從一個原始的挖掘者上升成為產品的制造者,做出自己的獨特之處,把那些追隨者甩在后面。她向有經驗的美容師請教,得知如果純粹用海泥來美容,美容效果并不好,但如果能在里面加入精華素,加工成有針對性的美容產品,那就會身價大增。
楊學琴決定用那句“人有我優”的老話來增強自己的競爭力。為此,她專門請了兩位美容方面的專家,對剛打撈上來的海泥進行提煉加工,然后分出舒緩、去毒、營養等不同的功用,將產品的功能進一步細化,有目的地配置進去精華素。同時,在包裝上她也推陳出新,用薄紗包裝袋進行包裝,不但產品變得美觀,而且在沐浴時不再需要把海泥直接涂在顧客身上,而是透過這層薄紗讓海泥里的精華素滲透到皮膚里,達到既定的美容功效。她不但可以多次回收利用這些昂貴的海泥,而且那些有潔癖的顧客也會更歡迎這種使用方式。
此招一出,果然奏效。2001年,短短的一年時間,楊學琴憑著包裝過的“海泥”,狠狠地賺了一筆。在此基礎上,她注冊了自己的公司,制定了嚴格的生產和銷售流程,手下的雇員達到數十人。
生意做大了,這時的楊學琴在商海中久經風浪,創業意識也比過去強多了。長沙的冬天奇冷,她很快意識到,隨著天氣轉寒,來洗海泥浴的人一定會越來越少,要多賣海泥,就必須轉戰到天氣暖和、四季如春的廣州、深圳等地方,做到淡季不淡。事情的變化正如她的預見。隨著天氣轉冷,長沙的海泥浴項目越來越冷清,不少商家吃了大虧,再挽救已經遲了,而此時的楊學琴卻在廣州、深圳等地穩穩站住了腳跟,海泥的銷售量節節上升,手上積累的資金也越來越多。
有了資金,那些日子楊學琴整天都是想著如何把生意做大做強。要做大,首先海泥的供應要跟上。可按照國家海洋法的有關規定,海洋是不允許隨便去開采的。怎么辦?楊學琴又想起了以前在海邊生活時,看到在海里鉆探石油的油船。巨大的鉆探帶出的海泥不僅污染海水、鉆頭和作業面,而且會損壞機械,讓石油工人煩不勝煩,如果找上門去收購這些海泥,那不是一個巨大且穩定的海泥來源嗎?
隨著海泥供應問題的逐步解決,楊學琴又動起了腦筋:要是能把產品向家庭推銷,讓人們端坐家中也能享受到海泥神奇的美膚功效,那將是一個多大的市場啊!很快,楊學琴又請了專業人員,從包裝改進、推廣、批量生產等環節逐一下手,開始全面開拓家庭市場。
截止到2003年底,楊學琴在廣州、長沙和深圳等地,都已經建立了自己的銷售網絡。2004年一開年,楊學琴又有了新的計劃,她注意到在有“火爐”之稱的武漢,夏天時在外面洗浴的人很多,利用這個適當的機會推出海泥浴項目,效果一定很理想。她立馬又在武漢最繁華的江漢路開了一家銷售店鋪,讓730萬的武漢市民開始接觸并享受這一現代的美容服務。
短短四、五年間,從一個普通洗腳妹起家,楊學琴已經賺到了至少500萬的身家。她的想法是,等賺到足夠的錢后,建一個以“藍色海洋”為護理理念的度假村,服務更多對生活品質有要求的人,讓他們在工作之余獲得全方位的舒適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