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執行力”這個詞的熱度,絕對不亞于當年的“核心競爭力”。
要問定義,我想只要是職場中人,就能說出個一二三來,可是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感受到“什么是執行力”。我也不敢說自己感受到了多少,但是我只想說:一件事情如果不執行,所有的計劃都等于零。
員工沒有辦法決定一件事,只有執行,執行得好就是好員工。就像有位朋友說的“花錢的事要讓領導定,定下來下面的人就知道怎么安排,安排的好就說明辦事效率高,用行話說就是執行力不錯。如果領導的意思都沒有明確,下面的人就花錢辦事,那叫自作主張.結果是自尋煩惱”。

想到紅軍長征。“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薄伴L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薄伴L征一完結,新局面就開始?!?,一路走來,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煉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何以得如此大的成就,就是一開始,隊里所有的人都知道,要翻雪山,要渡湘江、烏江、金沙江、大渡河,要過草地,一定要完成這次歷練,領袖意志堅定,同志齊心協力,所以,紅軍長征創造了奇跡,為中國革命歷史寫下了輝煌的一筆。用企業管理的觀點看,就是執行力,背水一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沒有退路,只有執行。而且領導最清楚,一個政策是經過思考才下發任務,所以利弊分析自然成竹在胸,如果這點都做不到,領導也不會下達任務。退一萬步說,就算領導也不清楚最終會發生什么,那也是經過分析的,就像長征,誰能想到途中會發生什么,但是,有了大方向,就去做了。只有領導堅定,下面的人才可能齊心協力,出謀劃策。
我現在突然覺得有一位領導很不錯,他有了想法,就當機立斷,然后在做的過程中不斷找方法,找突破口,所以他做的事情比別人多得多,體驗的自然也比別人豐富。如果把事情都想到沒有風險才去做,那就不用去做了:如果害怕改變帶來不良后果,那一開始就不要讓下面人員執行,既然說了,就做下去,目的都是為了使事情更好,那結果就不會差到哪里。既然都讓大家考慮了,讓大家計劃了,為什么到最后又不做了,原因是害怕結果不好。每個人的時間都寶貴,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同,既然害怕效果不好,又何苦費時費力去召集計劃。這樣,以后誰還敢做事,誰還有心去計劃,“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士氣怎么可以隨便打擊呢?!
執行是從上到下的,領導執行的是意志,員工執行的是行動,缺了哪個環節不可能把事情做好。個人做事提倡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團隊協作要顧大局,識大體?!皣遗d亡,匹夫有責”,凡事不要總考慮自己,多想想團隊,多付出一些,不要總想著“小河無水大河干”也要知道“大河有水小河滿”。自己的利益總歸是有限的?!吧岬谩保河猩岵庞械?
曾經認識的一個人他開了間西餐館,生意好像很冷清,去吃過一次,覺得不錯,他說成本很低,只要一天保證10個客戶,他就不會虧本。后來路過,總覺他那里門庭冷落,可是卻仍然在經營著。相比較而言,朋友樓下的餐館我知道的就已經換了10家了,似乎每家都開不過2個月。很奇怪,是不是都做什么事都是一種習慣,堅持是一種習慣,放棄也是一種習慣,但是我還是覺得前者習慣好。暫不說餐館提供的食物不同,如果讓我選擇,我會選擇那個西餐館。因為我會想,既然能堅持3年,說明一定是受客戶歡迎的,盡管人很少,那也可能是由于資金短缺沒有做廣告。而后面那個餐館,即使它的門面裝潢的再漂亮.我也不會進去,因為我相信,經常換門頭的餐館,不會好到哪里去。說的多了,感覺跑題了。就是想表達,執行力的攔路虎就是瞻前顧后,就是二天一小換,三天一大換。去做吧,只有做才能知道是否可行,只有做才能積累經驗,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條件”。
不說了,把我的題目拿出來,算是提醒自己吧:不執行,所有的計劃都等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