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一年多前。新加坡60多歲的林玉聰為尋一本舊書,打開家中壁櫥,從角落里掉下一個紙包。他無意中拿起看了看,用報館電傳打字機的紙包著的紙包上,寫著“笑傲江湖稿”五個紅字。拆開一看,竟是金庸當年創作武俠小說《笑傲江湖》的親筆手稿。林玉聰心中一愣,一陣感慨。這批手稿,是他當年在新加坡《新明日報》擔任副刊編輯時,為金庸發排這部小說后保留下來的,有十多天的發稿量,雖不是整部小說,但畢竟是金庸當年親筆所寫的手稿。
金庸的這些小說至今已作了第三次修訂。修訂后的武俠小說大陸新版,今年11月由廣州出版社出版。在最新修訂版里,《射雕英雄傳》中黃藥師戀上了梅超風,“黃蓉比郭靖年齡大”的推算結果得到更正;《神雕俠侶》增加了楊過在夢中練捕麻雀、蝴蝶,猛然驚醒后發現握的竟是小龍女玉足的情節;而在練“玉女心經”時,金庸新創一招“亭亭如蓋”安排楊過練習時雙手緊緊抱住小龍女,看到小龍女嬌艷欲滴的櫻唇,忍不住低頭欲吻的段落;最后還增加楊過與小龍女的“第一次親密接觸”。這還是讀者記憶中的金庸武俠小說嗎?不少讀者認為,老版本即使有缺陷,也是一種“缺陷美”,有精力做這樣的修改,不如去寫新作。但年輕的學生讀者大都表示更喜歡修訂后的新版。各種圍繞金庸“另類改動”的爭論正風起云涌。一些傳媒和網站還推出類似“金庸修訂版,你滿意嗎?”之類的征文活動。金庸小說原手稿曝光,更成了讀者的一個話題。
新小說稿嚴防外泄
1967年,金庸與“驅風油大王”梁潤之在新加坡共同投資創辦《新明日報》,金庸出任董事副主席兼社長。據林玉聰回憶,當時他才25歲,進人剛創辦的《新明日報》,在總編輯潘粵生手下擔任副刊編輯工作,為了不讓新小說在尚未刊登前外泄,要他搬進潘的辦公室。里面有三張桌子,總編輯一張,另外兩張是林玉聰和另一位同事的座位。林玉聰接手編小說版后,才第一次見到小說家、政論家金庸。那時香港發生暴動,金庸成了左翼分子的眼中釘,生命受到威脅,為避難飛抵獅城暫居。
金庸每天都來報社。總編輯室與總經理室相對,只隔一條小通道。兩間辦公室上半部都是玻璃墻。林玉聰坐的位子和總經理相對,一抬頭就可以和總經理陸上行打個照面。金庸是坐在旁邊的長沙發上,他從來沒有閑著,不是看書,就是閱報。
《新明日報》創刊即以金庸新作《笑傲江湖》為招攬,率先在小說版推出,香港的《明報》反而落后一兩天才見報。當時新加坡華文報每逢公眾假期便不出報,而香港的報紙除了華人新年,其它時間都照出不誤。因此不用多久,《明報》連載的《笑傲江湖》便追上來,且很快就超過《新明日報》。但金庸仍然每天把在香港寫好的《笑傲江湖》原稿,和其它港報一起空運來新加坡,當時還沒有電傳設備,但金庸來到新加坡,情形即反轉,變成《明報》的小說落在新加坡之后,因為他就是在《新明日報》編輯室里續寫《笑傲江湖》的。
據林玉聰回憶,每天下午三時左右,金庸就到報館來,在潘粵生的座位坐下,取出稿紙,他的稿紙是特別印制的,每張約500字,格線是深灰綠色。鋪好稿紙,他即開始抽煙構思,在繚繞煙霧中執筆書寫。金庸寫得并不太快,時不時抬起頭,抽著煙,出神一會又低頭寫幾個字。他每寫滿一張稿紙就放在一邊;排字房的吳樹桓在外面等著,看到一張寫完,即連忙推門進來,拿了出去發給排字工友。金庸寫小說時,沒有草稿,大多當場一面構思,一面動筆。
從現存的原手稿見證,金庸雖沒草稿,但字體端正,很少涂抹刪改。他每天動筆,每寫完一張,往往連重看一遍的都很少,寫完每天所需要刊登的字數,就立刻停筆。第二天上班繼續寫,金庸每天寫大約1200多字,剛夠報紙一日之用,從來不多寫。可見他文思敏捷,十分縝密。每天只寫一部分,復雜的情節,各種性格的人物,絲毫不亂套。他寫的武俠小說,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每一段的小標題,他都預先擬好,最后的期數號碼也是他寫上去的。金庸寫稿有個習慣,每張稿紙頭尾,都會各空兩行,即一張500字的稿紙,只寫是420字,用鋼筆寫在三張印著深灰色格子的直行稿紙上。
林玉聰說:“因為《明報》有段時間刊登小說時間超越《新明日報》,因此,每當我拿到金庸寫的手稿時,為了讓排字工友方便,我往往會改以《明報》刊出的《笑傲江湖》的剪報發稿,只有在遇到疑問時,方翻查原稿核對。這些手稿,我就放在一邊,等積存了一段時間才丟棄。”
在與金庸共事那段日子里,除了進入辦公室,互相點頭微笑外,他們之間很少交談。金庸沉默寡言,林玉聰也不善言辭。因此,雖在同室辦公,卻是各人忙各人的事。金庸若沒有寫東西時。就在辦公室里閱讀。過了約一月余,香港暴亂漸趨平息,金庸即動身回去。以后,每年他會來新加坡一兩趟,每次都宴請編輯部同事。80年代以后,林玉聰就沒和金庸見過面了。和這批金庸手稿同時保留下來的,還有一些最早專門為金庸小說畫插圖的“云君”(原名姜行云)的插畫原稿,及董培新為古龍小說《名劍風流》所畫的插圖原稿,還有古龍小說《陸小風》部分手稿及倪匡小說《非人協會》的原手稿。
是一段難得的因緣
前不久,為了讓這批珍貴的手稿能夠得到更好的保存,林玉聰把它們全部轉讓給了杜南發,他是文物收藏和鑒賞家,是林多年同事,也是金庸的好友,現任《新明日報》總編輯。林玉聰說:“這也真可以說是一段難得的因緣了。”擔任《新明日報》總編輯15年的杜南發說:“林玉聰將這批珍貴手稿轉我保存,完全是一種知交相重之情,對此十分感謝他,將來我會考慮把它捐贈給適當的研究機構。我會把發現這批手稿的消息告訴查先生(金庸),他一定會很高興的。”
杜說:“中國文史有兩大組成部分,一是陳述性的文史,二是以各種形式存在的史料,后者不僅對前者具有補充作用,且往往保存了許多歷史真相,特別有價值。就史料而言,最有價值的當然是當事人親筆撰寫的手稿原件了,這是第一手的歷史原跡,是作者最真實的心情見證;如果這是作家的原稿,則更能從文字段落的涂改中,了解作品創作觀點心理歷程。可以說,史料性的手稿原件,是歷史在特定時間和空間交會時,最真實和寶貴的定格。收藏的主要意義和樂趣是研究。歷史原件的研究,可以發現和保留歷史真實的記錄。作家手稿的研究,可以了解作品的創作歷程。”
杜南發認為,《笑傲江湖》原稿價值在于:是創作過程的見證,原手稿文字涂改極少,行文筆勢,毫不凌亂,可見金庸寫作時思路清楚,落筆嚴謹,具見睿思才情,也是難得的歷史記錄,原手稿能從排字房保留下來的,很可能就只有這一批了。金庸在獅城創辦《新明日報》的歷史,人們都感陌生,而這批原手稿出現,見證了他和獅城的一段因緣。
責任編輯 胡文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