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境內高聳的安第斯山脈中,萬卡約省的一座偏遠小村,有個剛剛19歲的年輕女子正在小診所里生產。生產過程并不順利,經過難熬的11個小時后,莎拉·阿洛蔻的女兒終于出世,是她的第一胎。但產房里突然沉寂下來,有個護士小聲說:“我的天啊,怎么會這樣?”眾人一片沉默。
“小關人魚”初診
當晚,400公里外的秘魯首都利馬,團結醫院(Solidarity Hospital,專門照料窮人的市立醫院——編者注)院長兼整型外科醫生劉易斯·盧比歐正在走回家的路上,手機突然響了起來。電話另一端是利馬市長洛斯歐的聲音。
“你看到新聞了嗎?”市長問。萬卡約省有個24歲的年輕爸爸,叫做里卡多·席隆,通過電視報道請求各界伸出援手,幫助他生病的新生兒。他身無分文,而小女嬰沒有專業治療就只能等死。市長問盧比歐:“我們幫得上忙嗎?”
盧比歐隨即派遣一輛救護車與兩名醫生前往萬卡約省,指示把嬰兒和家長都帶到利馬來。盧比歐幾乎不敢相信眼前所見:嬰兒雙腳從腰部到腳踝全都連在一起,腳掌呈V字形往外分開,像是魚尾巴一樣。此時,這女嬰正被新聞界稱作“小美人魚”。
“小美人魚”體重才兩公斤多一點,被盧比歐一抱起就放聲哭了起來,連在一起的雙腳舉得高高的。
“我該怎么做?”盧比歐自問,盯著眼前這個一頭黑發的嬰兒,心中茫然,“她要怎么活下去?”
小女嬰患了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稱為并肢畸形,主要病因是嬰兒在子宮成長期間下肢缺乏血液供應。盧比歐曾經讀過這種病例的論文,沒想過有一天竟然會讓他遇上。醫治成功的機會極渺茫,因為患此癥的嬰兒大多數同時出現腎臟與膀胱功能異常,不是胎死腹中,就是出生后數日夭折。他只聽過有一個女嬰在分割雙腳后能夠存活的案例。
盧比歐醫生幫嬰兒做檢查,他知道對于“魚尾巴”深層結構首先要有非常詳細的了解。一旦弄清楚全盤狀況就能制訂方案,先設法讓小女嬰活命,然后才分割雙腳,爭取讓她以后可以走路。
他為女嬰做計算機斷層掃描,心中忐忑地檢查照片。要是女嬰腳骨連在一起,即使僅只腳踝部分,雖然仍可分割,卻會復雜得多。所幸,檢驗結果令人振奮。女嬰兩只腳骨是分開的,發育正常,只不過被一組錯雜交縱的組織與韌帶聯結了起來。但斷層掃描也檢驗出女嬰只有一顆。腎臟功能正常,而且長得不完全,其它器官問題也不少。
盧比歐開始研擬詳細計劃,同時打電話給穆塔茲·哈波醫生。哈波是外科醫生,住在佛羅里達州坦帕市。唯一分割雙腳而存活下來的并肢畸形病人如今已16歲,就是他動的手術。
盧比歐和哈波都認為,必須等到女嬰有足夠體力才能動手術。盧比歐擬妥手術計劃之后,把女嬰的父母親里卡多與莎拉叫到一旁說,要等到女嬰4個月大的時候才動手術。為了避免對方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他心平氣和地補充說:“成功的機會恐怕不大。”
為手術做準備
女嬰兩個月大時,里卡多與莎拉給她取名“米拉葛蘿”,取西班牙語“奇跡”的意思。“她能夠活下來,對我們來講就是奇跡。”莎拉說。
米拉葛蘿4個月大時,已有足夠體力接受手術,但她的病情很容易導致發炎,因此手術時間一拖再拖。
連續幾個月的未知數,令莎拉和里卡多備受煎熬。不過,女嬰的活潑個性讓每個認識她的人都為之傾倒。即使盧比歐曾為幾百個小孩動過刀,也難以抗拒米拉葛蘿的魅力。她臉上每次出現一種新表情,盧比歐都說是“又一個額外的恩典”。新聞界對“小美人魚”也興趣不減,秘魯全國上下無不密切關注她的健康進展。
進行分割手術前,必須確定女嬰有足夠的皮膚包住暴露在外的傷口。女嬰10個月大的時候,盧比歐的同事在她聯結的雙腳皮膚下植入幾個硅膠袋,日后逐漸注入生理食鹽水,延展她的皮膚面積。但是這手術引起皮膚潰瘍,必須送進高壓室治療。
又過了3個月,女嬰情況穩定下來。盧比歐知道,如果現在不動手術,日后恐怕再也沒有機會。首先,必須評估女嬰雙腳的動脈與靜脈。如果檢驗發現有問題,分割手術就沒有意義,因為兩腳即使分割也無法運用。醫療團隊里的小兒心臟血管外科醫生馬努艾·阿底安贊(44歲)從女嬰的股動脈施打醫療色素,讓色素流通女嬰全身,然后緊盯著監視器。
血管造影的結果令阿底安贊很擔心。血液并沒有通過股動脈自由流經兩腳,反而只流經左腳,然后再通過兩腳膝蓋下方的三條異常動脈,才又流到右腳。如果右腳必須依賴這三條動脈才有血液輸入,便不可能做分割,而只能將右腳截肢。阿底安贊心中仍抱著一絲希望:或許是因為色素注射導管插在右側,才導致血液流不到她右腳動脈。
醫療團隊決定開刀。
分割手術成功
2005年5月31日,盧比歐將13個月大的米拉葛蘿從嬰兒床抱起,帶到小型手術室;雖然距離只有50米之遙,盧比歐的感覺卻像是這輩子最漫長的一段路。一路上,小女嬰都緊抓住他的大拇指不放。盧比歐說:“就像在跟我說話一樣。”
莎拉和里卡多待在手術房外的等候室,從閉路電視觀看手術過程。
“上帝啊,求你幫助我和我女兒,讓她不要感到疼痛,手術順利。”莎拉禱告著。里卡多兩手捂住雙眼,哭了起來。穿了綠色手術服的11名醫生加上護士圍繞在女嬰的嬌小身軀旁邊,阿底安贊醫生在她膝蓋下方劃出一道15厘米的切口,尋找三條小動脈的位置。接著,皮膚和組織逐漸撥開,動脈逐步浮現。
女嬰的右腳大拇指夾了一個小型感應器,用來測量含氧量。如果她的右腳要靠這三條動脈才能獲得血液,那么動脈一旦夾住,右腳的含氧量便會大幅下降。護士遞給阿底安贊一把小夾子。他總共會動用到六把,才能將動脈處理完畢。他依序夾住三條動脈,得經過極難熬的五分鐘后才能得到正確數據。阿底安贊退后幾步,看著監視器上的血液含氧量。最后,他瞇著眼睛,手術口罩下嘴角微揚。“一切都很正常,可以開始動手術了。”
醫療團隊必須從她下半身正、反兩面劃出對稱的切口,才能從兩邊做手術。羅訥多醫生拉起她的魚尾腳掌,把她下半身抬在空中,展開兩腳后跟的背面。盧比歐接著拿解剖刀劃進腳跟之間的皮膚。血汩汩流出,馬上用紗布止住。此時皮膚的邊緣已拉開,露出了連接兩只腳的鮮紅肉狀組織。
手術動用到盧比歐與同事醫生的18般武藝。他們很精細地一一割開神經、肌腱、韌帶、血管,切開一層又一層的組織,然后做燒灼止血。在硅膠袋表面仔細培育的新皮膚如今也分離開來,拉過來覆蓋在兩腳內部的切割口上,小心翼翼地縫合定位。
4個半小時之后,大功告成。盧比歐走進等候室,給女’嬰的雙親一個擁抱,說:“手術很順利。”翌日,女嬰已經會反應,也開始進食。盧比歐走到她床邊,她向他爛然一笑。
更多病人來求診
三個月過后,由于傷口愈合出現并發癥,女嬰的大腿出現局部黏合。2006年9月,盧比歐再度動手術幫她完成分割。不到一個月后,團結醫院主院區的一個房間里擠滿了攝影師、記者及醫護人員。莎拉蹲在地上,女兒站在她兩腿中間。幾米外,盧比歐俯著腰說:“小米米,快過來。”小女孩輕輕抓住一名護士的手指頭,朝他走過來,一路活潑地咯咯笑。接著,她還給旁觀的人飛吻,小屁股搖啊扭的,活像在跳舞一樣。
盧比歐朝她丟了一顆滾地球,她毫不猶豫往前一踢。“再進一分!”盧比歐大喊,把她高高抱起,在她臉頰上重重地親了一下。
由于“小美人魚”米拉葛蘿的案例引起各界矚目,盧比歐的團結醫院不但獲得資金捐注,同時吸引大批病人前來求診。目前在利馬最貧窮的地區,已有16家診所,每天診治病患高達2.2萬人以上,而在蘇亞納省新開的一家診所,每天病患人數也超過2.5萬人。2008年,盧比歐還要設立一家醫院,專門治療患有嚴重先天畸形的兒童。
責任編輯 王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