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社工一走近蘇兒·霍華德的家,就感覺不對勁。一間磚砌的平房,坐落在美國德州納科多奇斯市一條寧靜、樹木陰翳的街上;屋外一個藍衣人,面墻而立。前門廊堆滿了紙張、書籍、玩具、一袋打開了的貓食、一捆鞋子、幾雙溜冰鞋。那扇不銹鋼前門,鉸鏈已經松脫,卻還撐在門框內。
屋內更糟。玄關塞了一張雙人沙發、箱子和許多衣物,社工得踩著雜物,走到木板隔間黑漆漆的起居室,然后進入飯廳——那里堆著成疊的紙張、書籍以及其它東西,包括一箱箱過期的女童軍甜餅干,幾乎沒有任何空隙。
擁擠的霍華德
霍華德今年42歲,1988年結婚,婚后跟丈夫一起在教會工作,生活雖愜意但薪資頗低。隨著家庭人口的增加,家計負擔逐漸增多。9年前開始,霍華德明顯感覺左支右絀起來。
“我那時候想,能做什么呢?我于是學習祖母,守護好現在所擁有的東西。”從那一刻起,霍華德覺得有朝一日用得著的東西,都不愿意丟掉。 2001年,丈夫上了研究所,霍華德就在網絡上賣起書來。她逛遍各種廉價舊貨店,趁車庫拍賣、沃爾瑪清倉等瘋狂搶購便宜貨,漸漸地,就把家人忘了。廚房刮花的地板有時候黏嗒嗒的;而電器,包括洗碗機、冰箱,經常出毛病。可是把滿是雜物的家清干凈,她又受不了。每逢門鈴響起,她就心驚膽戰。
由2002-2005年,社工為了應付匿名的投訴電話,最少到過霍華德家5次。社工要霍華德和她丈夫在限時內把家當都清理掉,他們也總是照做。然而,2006年5月社工來訪,情形不同了。將近一年半前,霍華德與丈夫離婚,獨自撫養16歲的凱爾西、15歲的扎卡里、10歲的克萊和8歲的本恩。雜物越堆越亂,而且危機四伏。社工請霍華德把孩子搬到父親的公寓。
危險的強迫癥
適度的儲物,一般來說也是正常的。不過,這種原本怡情養性的喜好如果過了頭,就有可能發展成有些專家所說的強迫癥。強迫性儲物,不能歸咎于怪癖或性格缺陷,而是更嚴重、更難控制的病癥。辛扎雅·薩克塞納·馬恩省是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強迫癥計劃的主任,他解釋說:“病者不是懶惰,不是惡意的疏忽,也不是負不起人生的責任;其實,這是神經精神異常。除非病人接受治療,否則不會好轉。”
強迫性儲物的后果很可能不堪設想。最著名的例子包括富有而隱居的科利爾兄弟:1947年,有人在紐約市一棟破舊的大宅里發現他們的尸體,大宅里堆滿了100多噸的垃圾;2006年,華盛頓州謝爾頓市有一個居民,被堆積如山的衣物跌落在頭上而悶死;還有幾件出人命的火災,都成了頭條新聞。儲物狂很容易把易燃物品堆滿家里,又往往邊堆邊堵住走廊和出口,令火災時無路可逃。
什么年齡、什么背景的人都可能成為儲物狂。單在美國,就有多達300萬-600萬的人有這種傾向,嚴重程度不一。薩克塞納·馬恩省指出,強迫性儲物癥的患者需要認真而長期的治療,近來獲專家推薦的是認知行為療法(有時候需配合藥物治療)。然而,許多人否認自己的雜物太多,也不認為凌亂是個問題;而且就算有人想求醫,也往往不是找不到門路,就是負擔不起。
對于儲物狂來說,他們收集的當然不是垃圾。心理學家指出,儲物狂跟其他人一樣,會藏起漂亮、有用或心愛的東西,差別在于儲物狂覺得漂亮、有用、有意義的東西,別人并不覺得。此外,他們可能把衣物擺在衣柜上,而不放進抽屜里。兩三樣物品,東堆西疊,久而久之,就成了凌亂危險的雜物山。
有多危險?凌亂無比的雜物堆里常常有塵埃、霉菌、老鼠屎,會使人過敏,引起頭痛或氣喘之類的呼吸系統毛病;也讓家人容易絆倒受傷。有時,電器壞了而沒有維修,家人便要忍受沒有暖氣的寒冬,或沒有冷氣的炎夏。
過分儲物,不但危及自己和家人,也威脅到鄰居和消防員。雜物一旦起火,鄰居的家可能受到波及,消防員滅火時也危險重重。此外,小區的財政也可能遭殃;要把儲物狂的家弄得安全又適宜居住,花費可能貴得驚人,而儲物狂不一定有能力負擔。
家人遭到牽累
儲物狂莫名其妙的行徑,經常讓家人既生氣,又怨恨,并覺得左右為難:強行清理很危險,但尊重儲物狂的意愿,任由雜物堆積,也很危險。
有些儲物狂的家人會把“藏品”偷偷丟掉;據普賢·內齊爾奧盧博士的意見,這是“非常糟的主意”。她是《克服強迫性儲物》(Ovemominq Compulsive Hoarding)的作者之一,同時也是紐約州生物行為學院的醫療主任。內齊爾奧盧鼓勵家人改弦易轍,使儲物狂正視問題,接受治療師的幫助。她警告,擅自丟掉儲物狂的東西,會使他們心靈受創,甚至變本加厲。
尤金尼亞·萊斯特是60歲的退休女商人,她的子女來到她南加州的家探望時,她在院子里睡著了。淺色的灰泥住宅里,每一扇門都被成堆的雜物堵住,子女只能爬窗進去。不悅的鄰居發起聯署,要強制萊斯特搬離該區。據她28歲、在紐約當電影制片的女兒辛西亞說,萊斯特因為家里成了“垃圾堆”,而得經常進出法院。這個不宜人居的家,老鼠在垃圾堆里東翻西挖,既不利萊斯特的健康,也使她吃了不少官司,但她仍不愿意承認自己患有強迫性儲物癥。
辛西亞制作的紀錄片《母親的花園》于2005年夏秋拍攝,把清理她母親家漫長而痛苦的經過記錄下來。她與家人先送走母親,花了8個禮拜和大約2萬美金,才把地方收拾好。萊斯特后來回到家里一看,立刻哭鬧起來:“你們是強盜,我恨你們。”
幾個禮拜后,萊斯特沮喪得想自殺,須立刻送院治療。住進護理中心后,萊斯特病情略有好轉,但是強行清理那件事,她可能永遠不會原諒女兒。
清理雜亂不堪的家,家人往往忍不住把東西一股腦兒丟掉,這會讓當東西是寶貝的儲物狂十分難過。其實,家人可以找專業公司代勞。例如總部在紐約市的伯格菲爾德物業清運公司會先把東西過濾。他們就曾經在客戶的“垃圾堆”里,找到貴重的珠寶、樂器。和有紀念價值的文件。
一輩子的克制
心理咨詢師說她可能是儲物狂后,霍華德就上網尋找相關的互助團體求助。
她表示,雖然努力想把地方收拾好,家里卻總是臟臟亂亂的。2006年,子女被社工送到前夫家里后,霍華德承認。自己不斷把新東西帶回家,收拾的工夫都白費了;直至停止這舉動,家里才真的沒那么雜亂,但也說不上是干凈。她說:“孩子是我的一切,我要盡我所能令他們回來與我同住。”
子女回家度周末,見到那變得寬敞了的家都很高興。霍華德明白,仗還沒打完;她大概要一輩子對付那難以抑制的沖動。她說:“我還有儲物的傾向,但我不斷告訴自己:不要試圖留住一切,我需要的上帝自然會給我。”
責任編輯 王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