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經濟改革不斷深化,企業多元化的經濟運作模式應運而生,對外投資股分制企業產生,為企業融入了新的經濟成份。投資是以期望在未來獲取特定收益的行為,對外投資在取得收益的同時也承擔著一定的風險。這些風險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投資方向的確定。每一項投資活動,都是從選擇投資方向開始的。企業投資決策中的機會研究工作,實際上也就是企業投資方向的確定過程。所謂投資方向,就是圍繞其自身投資動因,而將其投資要素進入特定的生產或服務領域。其類型有:(一)被投資方不改變原有生產經營內容,旨在維持或擴大現有生產或服務能力;(二)被投資方在原有生產經營內容的同時,增加新的生產經營項目;(三)被投資方為實現行業徹底轉產,調整轉移到較好的項目上;(四)被投資方為實現跨出原行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出于獲得更大的收益。因而確定投資方向是很重要的。如果投資方向確定得當,不但能夠保證投資項目建設過程順利,而且能夠使被投資企業資源配置實現優化,更具市場競爭能力和發展活力。不同投資方向的確定,對企業投資的效益來說是大不相同的,如確定不當即可能帶來較大的投資損失。
二是投資決策因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注重投資決策分析,運用財務會計數據,采用數學方法進行定量計算分析,預測未來的收益率,并考慮到貨幣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如果投資企業對市場調研不充分、對投資的可行性研究不充分、對自身的經濟實力以及對外投資后對自身經營的影響考慮不周到或沒有考慮機會成本,都會造成投資失誤,使投資資源浪費,資金呆滯,給投資企業帶來損失。
三是被投資企業內部管理因素。如果被投資企業管理不夠科學規范,甚至內部管理混亂,如一盤散沙,這必然制約企業的發展;而缺少監控手段,又必然會使資產流失,造成虧損。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對外投資收益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由此決定了投資風險的存在。因此,選擇投資項目時要慎重,對投資項目也要有有效的管理措施。
一、對外投資的審批制度
對外投資活動的日益增多,應建立由資產管理部門、企業主管部門、財務、審計等部門共同審批企業對外投資項目的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審批制度應明確規定超過一定數額標準的企業對外投資項目必須履行報批手續,對拒不履行審批手續的國有企業要嚴肅追究企業法人的責任。同時,有關部門在審批工作中,需切實擔負起國有資產保全的責任,著重做好國有企業投資項目可行性論證、投出資產的計價、投資資金來源渠道、投資損益分配原則等方面的審查,促使企業慎重確定投資項目。企業決策機構在對外投資決策前,應以項目實施所產生的經濟效益為中心,進行由經營、財務等部門共同參與的可行性論證,這是一個不可少的一道程序。首先是宏觀方面,這是可以用數字量化表示的;其次是微觀方面的,那就是要考慮到市場的變數。一些可行性研究力量薄弱的企業,則可聘請有關專家作指導,以保證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可行性研究結果須經領導集體研究討論通過,對重大的投資方案還應提交職代會審議,以保證投資決策的民主性,企業投資方案確定后按規定程序上報審批。
二、對外投資的管理
一是在投資立項上的管理。對投資立項的可行性研究,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通過對市場的分析,研究產品的銷路和發展趨勢,工藝流程和技術數據,預測產品的銷售價格、成本、稅金和盈利,涉及外匯的還要考慮匯率風險,以及規避這些風險的措施。如果是借入資金搞項目投資,還必須考慮籌資成本。除了進行可行性研究外,還可以對該項目進行不可行的研究分析,從不同角度和不同意見中分析利弊得失,從而取得比較切合實際的可行性研究結論。
二是在投資項目上的跟蹤管理。項目投資以后,必須加強對投資項目的跟蹤管理,不能以投代管,投資后不聞不問,放任自流。對企業投資的管理或資產投資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一)對投資比例較大、控股權較高,應考慮向被投資企業委派參與管理的人員;(二)對委派的管理人員要建立相應的聯系匯報制度;(三)對投出的資產要建立、健全管理備查制度和會計核算制度;(四)對因投資所取得的收益,要按時收取并及時入賬;(五)對投資過程中形成的各種決議、合同、協議及其他應保存的文件要由專人保管;(六)對投資對象除了聽其匯報、審閱其方案外,還應及時了解經營情況,發現問題盡可能解決在萌芽狀態,不要等問題成堆了,造成的損失無可挽回。這樣既幫助了被投資企業,也維護了投資企業的合法權益。
三是建立投資備抵防范風險。采用備抵法建立投資風險準備金,即按投資額的一定比例提取投資風險準備金,以抵御可能發生的損失。
三、對外投資項目上的內部控制
對外投資項目上的內部控制,主要是指資產投出與管理、資產處置、監督與評價等環節中的控制問題。
(一)資產投出與管理的控制,主要是指單位用貨幣資金、實物資產、無形資產對外投資轉賬過程中應實施的控制,及資產投出后對投資企業的管理或投資資產管理過程中應實施的控制。如:用貨幣資金對外投資,是否經過請款、審批、付款三個環節,是否有確鑿的原始憑證作為記賬的依據;用實物和無形資產對外投資,其資產是否經過具有相關資質的社會中介機構進行評估,評估結果是否經過決策機構(如董事會)的認可;是否存在有國家規定不得用于投資的其他物資對外投資的行為;無形資產投資總額是否超過有關法規規定的比例;資產經批準投出后,是否及時辦理了資產轉賬手續。
(二)資產處置的控制,是指對外投資項目合同期滿或因經營不善提前終止合同時應實施的控制。如:對外投資處置時,是否經過最高決策層或有關部門的批準;投資項目終止時,是否按國家有關企業清算的規定對其財產、債權、債務進行全面的清查;在清算過程中,是否有抽調和轉移資金、私分或變相私分資產、亂發獎金和補貼的行為;清算結束后,應分得的資產和債權,是否及時收回并辦理了入賬手續。
(三)監督與評價的控制,是指對整個投資業務前幾個環節的監督過程中及投資評價過程中應實施的控制。如:監督被投資企業是否設立了不同的崗位及相應的職責分離;是否按照授權批準權限履行了基本程序,是否有越權審批的行為;資產投出與管理是否按照有關制度和規定辦理;是否建立了對投資項目后的評價制度,其評價結果是否納入了企業的業績評價體系。
此外,對投資項目評價還包括:投資方向是否正確,投資金額是否到位,是否與預算相符,股權比例是否有變化,投資環境政策是否有變化,與可行性研究方案的差異情況分析等。
四、對外投資的外部監督
在加強企業對外投資內部管理的同時,要強化其外部監督。首先,要對國有企業的對外投資業務進行追蹤審計,建立對外投資的項目檔案。二要強化對國有資金對外投資業務的全方位的審計,堵塞漏洞,防止國有資金對外投資收益的流失。三要對以前年度安排的對外投資進行清理。對投資報酬率達不到同期銀行存款利率的,應分析原因;連續三年沒有達到預期效益或低于本企業資金利潤率的,主要決策者必須向職工代表大會或董事會作出書面匯報;重大對外投資損失,要及時查明原因,并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企業有了投資前的科學論證,建立了投資后的跟蹤監督,并對投資效果進行評價,從而及時掌握投資項目的進展和投出資產、資金的使用情況,發現問題應及時采取措施加以處理,加強管理,再加上提取一定的投資風險準備,可以使企業在投資活動中有效地防范風險,確保對外投資安全,從而達到預期投資效益。
(作者單位:江西省
地礦局九江審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