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熱愛音樂,是因為音樂能夠帶來快樂。
施巖熱愛音樂,是因為音樂能夠幫他制造最好的鋼琴。
2007年1月13日夜,北京中山音樂堂座無虛席,美妙的音樂讓每一個人如癡如醉。秦川在臺上同樣如癡如醉。秦川是國內杰出的青年鋼琴家,以擅長演奏現代鋼琴作品聞名,多次榮獲國際大獎。D小調幻想曲作品第397號、F大調奏鳴曲作品第23船號、C小調奏鳴曲作品第457號、A大調奏鳴曲作品第331號……古典的莫扎特作品用一種全新、大膽的方式演奏出來,所有的聽眾都被震住了。為期一年的“2006莫扎特年”在古典浪漫派和現代派的交融中圓滿落下了帷幕。
而秦川演奏的那架蓓森朵芙“帝王”鋼琴同樣震住了現場觀眾,它典雅的外觀和所發出的天籟之音,讓人不由肅然起敬。那一刻,秦川與鋼琴,已經渾然一體,將天才莫扎特的音樂世界演繹得淋漓盡致。
如同劍客渴望好劍,所有的鋼琴家都渴望一臺好琴。蓓森朵芙,是世界上所有鋼琴家都傾慕的頂尖好琴。如今,它們在北京金色大廳琴行,靜靜等候著可以駕馭它們的高手。
北京金色大廳琴行的總經理施巖,則是鋼琴家們都羨慕的人,因為他的琴行里有如此多的蓓森朵芙鋼琴。他同時又是蓓森朵芙熱愛者“痛恨”的人,因為琴行成立兩年來,他以驚人的速度售出蓓森朵芙鋼琴,讓自己失去擁有它們的機會。
大師賣琴
施巖總是在路上接客戶的電話,因為他總是在出差。別人出差一個箱子足夠了,他要兩個,一個裝行李,一個裝工具。誰的鋼琴有了毛病,打開工具箱,三下五除二就解決問題。
別人賣鋼琴,只管把琴賣給你,琴要出毛病,對不起,您找廠家去吧。施巖不。琴賣出之前,他就要到客戶那里去實地察看,擺放的地方是否合乎要求。琴賣出之后,他還要上門維護,看琴在客人手里是否“生活”得好。因此他總在出差。
有人開玩笑:您是大師啊,賣個琴怎么這么麻煩?施巖很認真:正因為我是大師才這么麻煩。別說賣給你的是蓓森朵芙,就是普通的鋼琴我也得對你負責,對琴負責。因為我知道琴是怎么造出來的,需要怎樣保養才能保持原有的音色。
施巖是德國漢堡手工業行會大師考試委員會通過的鋼琴制造大師,是迄今為止中國唯一的一位。在德國,手工行業的制造大師享有很高的地位,只有獲得大師頭銜的人,才有權利聘用和培訓學徒。按照制造大師們一般的路徑。施巖理應開店辦廠,招收學徒。如今他卻天天賣琴,很多人覺得大材小用。施巖不這樣想。“我不只是賣琴,還要把關于鋼琴養護、鋼琴制造、制造企業的先進管理等傳播給客戶,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幾年前,客戶要買鋼琴,施巖要求人家給鋼琴一個單獨的房間。客人哈哈大笑:“開什么玩笑,我還沒房子住呢,還給鋼琴一個房間。”施巖說,人不住都得給鋼琴住。因為鋼琴是木材制成的,房間的溫度、濕度和通風效果都要影響它的使用效果和壽命。有一次施巖到南方去例行檢查一架琴,剛把鍵盤一拉出來,眼淚就差點下來了。鍵盤重了許多,顯然水分增加了許多,已經到了不能使用的程度。那可是價值百萬以上的名琴啊!所以,他對客人擺放鋼琴的房間是否有窗戶、大小、溫度、濕度提出許多苛刻要求。
客人很奇怪:“你賣給我鋼琴就是我的啦,關你什么事?”施巖的犟勁就上來了,怎么不關我的事,你保養不到位影響琴的使用,別人還以為是質量問題呢,你不符合要求,我還不賣了。鋼琴就像他心愛的女兒,惟恐她嫁出去吃一點苦。
現在,客戶買琴,施巖還沒開口,對方就先說了:“知道,給琴蓋個房子嘛!”
這些段子讓施巖開心。他認為這是一種非常可喜的變化。不僅購買鋼琴的客戶漸漸懂得保養鋼琴,其他國內品牌的鋼琴經銷商也開始重視售后服務了。
同樣,10年前,國內拆裝一架大型鋼琴需用人海戰術把琴抬起大翻身,如今,裝一架琴只要七八個人就能完成,這也是施巖教的,并且全中國做鋼琴的都會了。
大師賣琴,的確不只是賣出一兩架琴而已。
讓蓓森朵芙告訴中國
施巖代理的鋼琴是來自音樂之都維也納的蓓森朵芙。這是誕生于1828年的著名品牌,比與它齊名的頂級名琴施坦威還早25年。它高超的手工制造工藝和如同天籟的聲音,一直是鋼琴演奏者夢寐以求的,至今仍是世界級音樂會的首選。
2003年,施巖離開服務了十幾年的施坦威公司,準備用十幾年所學回報祖國。整整兩年時間,施巖都在考察鋼琴制造市場。他知道最好的鋼琴是怎么做出來的,也親手做出過最好的鋼琴,他盼望制造出中國自己最好的鋼琴。
很多鋼琴廠慕名而來。施巖和他們認真地談,他認為,國內鋼琴與世界名琴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要縮小差距,就要舍得投入,而主要投入就是從根本上培養我們的技術人員,從基礎上訓練我們的工人。保證質量主要是三方面,一是設計;二是原材料的選擇和加工:三是加工工藝。我們差的是原材料的選擇和加工,最差的是加工工藝。可做這些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就要有一段時間會影響產量,而產量又是他們的命根子,只能增加不能減少。想要有質的改變,怎會不影響量,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怎能造好鋼琴?
然而很多人意識不到這一點。鋼琴銷售不好,就認為是設計有問題,就改設計,而不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對于施巖的意見,他們不以為然。
幾次三番,施巖心冷了。他意識到,時機尚未成熟。但是,他可以做點別的事,一邊傳播鋼琴制造文化,一邊等待時機。蓓森朵芙找上門來。盛情難卻,施巖同意出任北京金色大廳琴行總經理,全權代理蓓森朵芙鋼琴。
選擇蓓森朵芙,正是看中了它無聲的語言,它可以告訴中國的鋼琴制造者很多東西。
蓓森朵芙走高端市場,價格從幾十萬到上千萬人民幣。金色大廳琴行里,最便宜的是70多萬的家用三角鋼琴,最貴的是已經售出的鑲嵌9000多顆施華洛世奇水晶的鋼琴,價值上千萬元。蓓森朵芙鋼琴的制造過程本身就是個奇跡:一架鋼琴12000多個零件,200多根琴弦,全都由制造師手工完成,歷時10個月到一年時間。而共鳴板、琴蓋、譜架等,不同部位采用不同木材,但都要在指定地方生長一定年限。木材進入工廠的烘干房以前,還有長達2-8年不等的自然風干時間。木材本身的加工過程就有很多學問,比如,鋼琴的木材通過干燥達到需要的含水率,不同的木材能夠經受的溫度不等,而不同溫度、不同時間干燥對木材纖維的影響不一樣,最后達到的效果就大相徑庭。而我們的一些廠家在木材加工過程不很講究,以致影響木材質量,更不要說自然風干了。此外,鋼琴的制造工藝也令人嘆為觀止,工人師博們所受到的訓練、他們嫻熟的技藝加上豐富的經驗、熱愛手工藝到癡迷的程度,都是可以傳唱的佳話。因為每一個細節都盡善盡美,蓓森朵芙鋼琴歷經百年仍然能夠使用如初,由此也具有極佳的收藏增值功能。
鋼琴作為西洋來的“樂器之王”,中國人在制造上先天不足。然而,因為有幾百年的制造歷史,中國人恰好可以迅速邁過制造工藝的探索過程,直接站在巨人肩上,做高品質的鋼琴,而這就需要大批高素質的人。施巖銷售蓓森朵芙,就是想把它積淀近200年的手工文化內涵、純熟的制造工藝、嚴謹的管理體系介紹給國內的同業者。
施巖是怎樣煉成的
1995年11月16日晚,40歲的施巖坐在外國人中間,激動得熱淚盈眶。在德國漢堡手工業行會辦公樓里,將誕生249名15個手工業行業的制造大師,他是唯一的中國人,也是當年鋼琴制造行業唯一的大師。
在德國,只有擁有制造大師的企業,才有資格招收徒工,大師企業具有很高的地位和榮譽。鋼琴制造大師必須通過4項考試:第一,實際工作能力。報考者要向考試委員會提交一個鋼琴制造計劃,并且親手制作一架鋼琴,有多道工序必須在監督大師的監督下完成。施巖按照施坦威鋼琴的制作流程,花近半年的時間制作好一架鋼琴。他認真到了苛刻的地步,即使是畫制造圖,也像繪制一幅工藝作品,那幅鋼琴實體大小的圖樣令考試委員會的制造大師們驚嘆不已。第二,鋼琴制造理論。包括鋼琴發展史、制造史,及制造鋼琴有關的木材、物理、聲學、化學、金屬等內容。第三項是法律、經濟、企業管理、統計學等多個學科。第四項是教育學,因為取得制造大師資格后有義務培訓教育徒工。
從取得報考大師資格到通過考試委員會評審,施巖花了近3年的時間,吃了不少苦。考取制造大師的過程,是一個對鋼琴制造工藝全面提升的過程。施巖認為,如果不是考大師資格,他的人生不會有如此大的飛躍。因為,成為大師的過程,真的是一個煉獄般的重鑄過程。
原本,他的理想是做一名作曲家。1983年的一天,跟他所在的黑龍江歌舞團合作的德國柏林愛樂樂團第二小提琴手偶然看到他在調琴,施巖的人生從此改變。這位著名的小提琴家受德國施坦威鋼琴廠委托,想在中國尋找一位合適的人學習鋼琴維修,為將來進入中國市場做準備。從最初瞧不起手工制造業,不愿赴德學修鋼琴,到第一次學成回國之后兩年多再度奔赴施坦威,施巖心甘情愿放棄了成為優秀作曲家的可能性,在最頂尖的鋼琴制造企業一呆就是十幾年。他意識到優秀的音樂家必須有優秀的樂器制造師默默奉獻,既然不大可能成為作曲家了,那就好好制造鋼琴吧,沒有好的鋼琴怎能聽到好的鋼琴作品?
為了這個目標,他從學徒做起,每天早上拿個小本登記師傅們要喝的飲料,讓師傅們呼來喚去。這還不算苦,苦的是語言。雖然他的德語足以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但要學好鋼琴制造,必須精通德語。白天干活,晚上學習,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經常周日把一周的飯做好分成幾包,每天拿出一包解決一天。
有一件事施巖至今印象深刻。有一天廠長傳喚,他心里七上八下,不知道找他什么事。在德國企業,幾乎所有的廠長都很嚴厲,對施坦威的這位廠長,施巖一直有幾分畏懼。那天剛進廠長辦公室,施巖就知道糟了:廠長的桌上放著他的舊臺燈,那是他在跳蚤市場買來的,從看門的老頭那兒找了根電線胡亂接上。當時公司要把一個使用手冊翻譯成中文,因為專業性很強,翻譯公司譯得不好,輾轉找到施巖。為了完成這本小冊子,施巖專門買了這個臺燈,經常加班到深夜。他不知道這也違反公司規定。廠長說:“你知道嗎,你用的是電話線,非常危險。”施巖腿都軟了,如果因為違反公司規定被取消獎學金和提供的客房,那就所有的苦都白吃了。沒想到廠長轉而頗動感情地說:“我很感動。沒想到你這么用功,而且利用休息時間替公司做了這么多事情。”那天,嚴厲的廠長自己送了一個新臺燈給施巖。
正因為這樣刻苦,到施坦威不到5年,施巖就被任命為立式鋼琴的質量檢查官,所有的立式鋼琴都要他簽字才能出廠。在他取得鋼琴制造大師資格那天,客房樓下那個看門的老頭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淚,施巖走過的每一步,他都一一看在眼里。
一直到今天,中國仍然只有施巖一個鋼琴制造大師。對此他深表遺憾,他希望國內涌現出更多的制造大師,這樣中國才可能制造出傳世鋼琴。
音樂只是一個由頭
蓓森朵芙的客戶大多是劇院、音樂廳、音樂院校、電視臺等機構,近年個人客戶也逐年增多。這些高端客戶,蓓森多芙本身和施巖的鋼琴制造大師頭銜就是最響的金字招牌。施巖的心思不在如何多賣一架琴,而是殫精竭慮讓蓓森朵芙出現在各種音樂會上。蓓森朵芙不僅僅代表著鋼琴的最好品質,還代表著來自音樂之都的音樂傳統。通過主辦、贊助音樂會,不僅可以擴大蓓森朵芙的知名度,還能夠促進中外音樂文化的交流。
“孫巖琴心涌動2006馬克華菲鋼琴音樂會”、“緣溪堂之夜馬克·張全明星慈善愛心拍賣會”、“百事新星大賽”決賽、“鋼琴家陳宏寬獨奏音樂會”、“意大利鋼琴家米開朗基羅卡波納拉獨奏音樂會”、“第九屆北京國際音樂節莫扎特鋼琴協奏曲音樂會”、“巴度拉·斯科達獨奏音樂會”、“青年鋼琴家秦川紀念莫扎特誕辰250周年音樂會”……每一次音樂盛典,都是蓓森朵芙的一次精彩亮相,它的純美高貴聲音、典雅外觀、高超的手工藝,以及它凝結的歷史文化內涵,都透過動人的樂聲傳達出來。就像深閨的淑女在名流聚會上偶一亮相,流光溢彩,征服了所有人。
作為手工行業的制造大師,施巖一直痛心于國內手工業的日漸式微。我們曾經有那么悠久的歷史,有那么深遠的文化,然而,卻在利潤至上的追求中,或讓位于機器生產,或淪為低劣制造。甚至,手工行業幾乎成了低素質人員才從事的行業,觀念的桎梏和職業教育的缺乏,成了中國手工業目前最大的困境。而在國外尤其是歐洲,手工業卻非常發達,甚至是越手工越高端,如瑞士、德國、奧地利等國,都有許多手工制作的奢侈品品牌。在這些國家,從上到下始終如一地對手工業進行鼓勵和保護,最重要的是已經建立了完備的職業教育培訓體系。例如,在德國報考職業學校,要先被大師級制造企業接收為學徒,企業和學校共同制定教前計劃,在學校和企業里的學習時間為1:3,學習相關理論的同時學習相應的操作技能。因此,每一個職業學校畢業的學生都是一個優秀的技工。而他們的職業生涯并不限于此,他們還可以繼續上大學,此外還有各項資格認證給予他們更多的空間。
施巖渴望有一天打造出中國人自己的頂級鋼琴品牌。但他更盼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國外先進的手工業教育、管理、培訓制度在國內慢慢推廣。這才是最終目的,強于制造一架好琴。這一切,都從銷售蓓森朵芙開始。他已經開始著手培養頂級鋼琴的維修保養人才,同時還將打造一個專業的經銷商隊伍。將來,也許他就不必左手行李右手工具地全國飛了。
不出差的時候,施巖就待在琴行。金色大廳已經成了鋼琴愛好者的天堂,除了出售鋼琴、提供售后服務,還進行鋼琴培訓、舉辦音樂會。每當琴聲響起,施巖就發自內心地開心。他喜歡這樣,時時刻刻被音樂環繞。琴行的每一架琴,它的型號、性能、出廠日期……他都了如指掌。閑暇的時候,他就逐一彈奏,如同撫摸心愛的女兒。
14歲的時候,施巖開始學習鋼琴和手風琴,從此放飛音樂夢想。后來學習鋼琴修理,他仍然沒有放棄音樂。很多鋼琴制造者不懂音樂,懂音樂的又不懂制造,他認為音樂讓他對鋼琴制造又多了幾分理解,所有的鋼琴制造師、調音師,都應該是音樂家的知音。
人們熱愛音樂,是因為音樂能夠給生活帶來快樂。音樂只是一個熱愛生活的由頭。對施巖來說,音樂也是一個由頭。也許,當初學習音樂,都是為了制造鋼琴做準備。同樣,蓓森朵芙也是一個由頭,一個施巖圓鋼琴制造夢的開端。不管怎樣,這是一個美麗的說法,哪怕它并不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