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出于興趣和愛好,我開始畫漫畫。但是沒有想到,漫畫有著如此大的魅力,以至于十多年后的今天它已經成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部分。
為什么喜歡漫畫這種藝術表現形式呢?我想大概跟我愛幻想多少有些關系吧!從上小學開始,我就沒有完整地聽過一節課,因為課上的任何一點細節,都可能引起我無限的遐想。星球大戰、魔幻世界、花草精靈等等,這些天馬行空的事物不定時地在我腦海里浮現,那個年紀的小孩子應該都有這樣的幻想癥吧。想的多了,就慢慢地編起了故事,我急切地想跟別人去分享這些我很得意的故事,用嘴說?我性格內向而且嘴笨,沒有人有興趣去聽;用文字寫?我文筆不夠好,估計也沒有人會有耐性去看,那就用筆畫吧!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我的“處女作”誕生了,講的是三個小女孩同心協力去星球冒險的故事,32開大小,裝訂成了上下兩冊。于是兩個畫滿圖畫的小本子在年級里傳開了,同學們興致盎然閱讀我作品的樣子,我至今難忘。最后小本子傳到了班主任的手里,我天真地注視著班主任嚴肅的面孔,期待著他的表揚和贊嘆,“把你的家長叫來!”沒想到我的得意之作竟然換來這句小學生認為最可怕的話。不過還好,家里人認為畫畫算不上什么壞事情,而且小學功課也不緊張,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到了初中,每天早上,我會把家人給我到學校買早點的錢全省下來買漫畫書,空著肚子上完一上午的課,中午回到家吃兩頓飯的份量,也許我家人到現在都不清楚為什么中學時候我飯量那么大,嘻嘻!隨著買的漫畫書不斷增多,我的心也陷得越來越深。漫畫已經不是我茶余飯后的消遣之物,它已經變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它所帶來的別樣的激動和傾服,讓我感到了閱讀世界中一個新時代的到來。當時國內已經有幾種國內原創漫畫雜志問世了,這也就意味著國內畫手的漫畫作品已經有發表的媒介了。發表作品也就成了我創作的動力。“我要成為漫畫家!”我給自己定下了這樣的目標。于是我便不停地創作,每當畫筆在紙上飛快劃過的時候,我就會有一種痛快淋漓的爽快感覺,我似乎能透過筆尖看到自己美好的未來。
“你這畫的什么畫兒呀?算國畫還是算西洋畫呀?”當時爺爺、奶奶總是皺著眉頭這樣問我,我跟他們也解釋不清楚。這句問話也表明,家人開始擔心我畫的不是正經東西,會影響我的學習和以后的前途。與此同時我感到非常不安,因為畫畫占用了大量的學習時間和精力,我的學習成績不盡如人意。盡管這時候已經有幾篇作品被報刊發表,但是也證明不了什么,考學才是我要走的路。
之后一段時間,我暫時放下了畫筆,一是為了趕上功課,二是覺得到了該思考的時候了。爸爸曾經對我說,人不能一直拼命地奔跑前進,有時候需要停下腳步等一等,讓自己的靈魂趕上自己的肉體,也就是說人不能一直做事而不思考。創作漫畫,成為漫畫家,一直是我不變的目標,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就需要好的作品,但是什么樣的作品才算是好作品呢?經過一番冥思苦想后,我似乎找到了答案,“是否被大眾欣賞喜歡”就是衡量作品好壞的最有說服力的標尺,不按照這個標尺創作的作者只能是孤芳自賞。
對于國外漫畫作品一味地追捧和模仿是不可能創造出好作品的,中國人需要真正能夠反映自己生活和文化的漫畫作品。中國有56個民族,13億人口,地大物博,可以用來創作的素材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就連動漫大國——日本和美國都在從中國不斷取材并改編成動漫作品,中國有必要還去模仿抄襲別人嗎?畫國人喜歡的漫畫才是我發展的出路,道理一想通,我頓時感覺眼前豁然開朗,之前的迷茫一掃而空。
從大學開始,我就用漫畫的形式記錄身邊的點點滴滴,我相信磨刀不誤砍柴工,平時的積累對于以后的創作是非常必要的。俗話說的好,藝術高于生活,但首先要來源于生活。從大學師哥師姐那里感受到了當今大學生就業難的辛酸,于是決定畫一些關于大學生畢業后走向社會的故事漫畫。但是,畢竟不是親身體驗,其中的話是很難描繪真實生動的,于是我主動走出校園,對那些已經在社會上打拼多年的工作人員做深入調查,然后匯總資料,整理思路,一切都準備就緒后我便提筆作畫。
作品畫出來不能沒有人看呀,否則就不能檢驗是否算得上是好作品。于是想到了網絡這個對大眾公開的平臺,就這樣,2006年底,我的第一部網絡作品——《男人成長錄》開始在網上連載,講述的是一個男生從校園走向社會的艱辛歷程。連載之初只是在個人博客上上傳發布,起初作品內容及畫面非常簡單且不講究故事性,待續時間也很長,我并沒有太大的期望,只是想能夠得到些許反饋便可。可能是由于這部作品的內容真實感強烈,再加上畫風簡潔易懂,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共鳴,之后《男人成長錄》被多家網站及個人競相轉載,其中在“起點中文網漫畫頻道”成績最為突出。網友的支持給了我很大的鼓舞,他們留下的只言片語都是我創作的動力!
我是用漫畫這種形式來“寫作”的,用我手中的畫筆,描繪心中所想。我是快樂的,也愿看到我的漫畫的朋友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