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了,近了,是一扇寫著“播音室”三個醒目大字的門。走進去,咦,里面有個姑娘,那不是琴嗎?她戴著耳機,正對著那個閃亮的話筒說著,笑著,多么愜意啊!原來琴真的成了一個廣播主持人啦!聽,她的聲音多么動人!像夜鶯唱歌一樣婉轉悅耳,如春風拂柳般溫柔自然。琴主持的是“音樂詩文天地”欄目。她時而動情地吟誦一兩首詩詞,讓美妙的韻律、神奇的意境,借著悠悠的電波,順著琴富有磁性的嗓音傳遞出去,展現出來;她時而快意地播放一首新歌或一支老曲,和聽眾一起分享音樂給予人的無限樂趣;她時而在熱線上親切自如地與聽眾交談著:或聆聽他們的心聲,或傾談自己的感悟,抒發自己對詩歌、對音樂眷戀的情懷……“轟隆”一聲驚雷,暴雨緊接著傾瀉下來。琴醒了,而剛才的一切只不過是個美麗的夢。夢的美好使破碎的現實顯得更加殘酷。十二歲的琴下意識地咬住了被角,淚水卻洶涌而來。人們在現實與夢想中生活。能在現實中編織夢想,并用夢想構建現實的人是幸福的;現實中沒有夢想的人是平庸的;而以現實粉碎夢想的人卻是悲慘的。沒想到,不幸之神偏偏選中了琴。記得那是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蹦蹦跳跳的小女孩琴在家里,被一把小椅子絆了一下,她的身體失去平衡,撲向一張方桌。隨著“哎呀”一聲驚叫,琴的脖子重重地撞在尖尖的桌角上,她當場昏死過去。經醫院搶救,琴才死里逃生。慶幸之余,讓人寒心的是,醫生說這次撞傷嚴重損害了琴的聲帶,她再也不能正常發音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琴幾次從夢中醒來,不肯相信這就是事實。她竭盡全力試著想發音,盡管面紅耳赤,大汗淋漓,嘴里卻只能發出“呀呀”的啞音,伴隨著的,是喉嚨一陣鉆心的疼痛??蓱z的琴,那年的她只有十歲呀!在那之前,學校的老師、同學,對她有口皆碑,說她口才出眾、能歌善舞,小提琴也拉得好,將來必定是個不可多得的藝術奇葩,琴則希望自己長大后能當個優秀的廣播主持人。如今,琴的夢徹底破滅了,小小的琴禁得起這樣大的打擊嗎?琴失去說話能力之后,變得乖僻內向了。沒有誰知道琴心里的傷痕有多深,沒有誰能夠真正走進她的內心世界,沒有誰了解琴失落后頹廢、抗爭的心理磨練有多么艱難。但母親知道女兒是要強的。于是她除了在生活上對琴無微不至地關懷,更多的是把目光投向了孩子的未來。她認為女兒天資聰慧,勤奮好學,孩子的前途不會永遠黯淡下去。堅強的母親把琴送進了更好的學校,請來了出類拔萃的家庭教師。琴果然不負母望,更加發奮地學習。她的學習成績在學校一直名列前茅,且遙遙領先……放學回家路上的那盞路燈,天天關切地俯視著琴。她的身影在燈光下被一次次拉長,又一次次縮短。不知不覺中,來來去去,長長短短,歲月荏苒,女孩琴已經長大了。
又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這時的琴已不再是若干年前病房里那個蒼白的女孩子,這時的琴正戴著博士帽,站在哈佛大學的領獎臺上,含笑接過校長手里的學位畢業證書。與此同時,琴的新發明“夢幻眼鏡”已成為世界各國所有玩具柜里最耀眼的明星。它貌似一副普通的墨鏡,實際上卻很神奇。孩子一戴上它就能很快進入夢鄉,只要許下一個愿望,一切就能在夢中付諸實現。孩子們對這設計獨特的玩具當然愛不釋手,意想不到的是,連大人也喜歡用它。極端重視健康的現代人一眼就相中了這個神奇的寶貝。在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里,由于壓力過大引發的各種疾病也越來越受關注。使用“夢幻眼鏡”很快就成為了現代人解決失眠的最有效療法。因此琴的新發明雖然價格不菲,卻一直供不應求。在家里,琴正聽著母親興奮地談論琴的新發明,眼睛卻盯著自己心愛的提琴入了神。母親推了推琴,遞過去一副“夢幻眼鏡”,說道:“來,戴上它!你不是一直想……”回過神來的琴微笑著打斷母親,并在紙上寫道:“夢永遠只是夢,不能成為現實;補償的夢不是夢,我真想找回我失落的夢……”看了琴寫的話,母親感到疑惑不解,琴沒有作解釋,她疲憊地笑了笑,趴在桌上睡著了。
琴忽然睜開眼,發現自己來到一個美麗的仙境:芳草落英,空氣清新,活靈活現的雕像,水花繽粉的噴泉,粼粼閃著波光的多瑙河……多美的維也納?。∵@就是讓琴心馳神往的音樂殿堂!琴漫步在音樂之都的古建筑間,感到流動的風也充滿了音樂。她不禁拿起心愛的小提琴,忘情地拉了起來,一曲又一曲,與這天籟交響。遠處似乎飄來了絕妙的鋼琴聲,循聲望去,是一個似曾相識的面孔,啊,是他!偉大的貝多芬!琴懷著無限的崇敬,走上前問候這位音樂之父。他居然不聾了!他們親切地交談起來,談他們對音樂的執著與追求。也不知過了多久,維也納又飄起了美妙絕倫的旋律:那是琴,和貝多芬一道,懷著對音樂最神圣的信仰,合奏起他們共譜的新曲“夢幻之音”。播音室外繞梁的不正是這首“夢幻之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