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終于在3月11日突然改變先前“當年日軍強迫亞洲婦女充當‘慰安婦’缺少證據”的口吻,閉口不談慰安婦“強征”之事,只重申將遵循對歷史進行反省的“河野談話”,且還對“慰安婦”歷史表示“由衷道歉”。
分析家認為,這是日本政府,有意制止“慰安婦”風波繼續擴大,不讓歷史問題成為外交爭端的一個征兆。惟有平息風波,才能夠“平靜”地迎接中國政府總理溫家寶下月的到訪。
安倍是在接受日本NHK電視臺專訪時,以大約一分鐘時間回答有關“慰安婦”問題。他說:“我去年10月以及在各次國會上都一直表明將遵循河野談話,這是政府一貫的態度……從軍慰安婦受到了心靈上的創傷,對于她們所遭受的痛苦,我由衷表示歉意。前首相小泉純一郎,橋本龍太郎也都給“慰安婦”道歉信以表心意,我的態度和他們一樣。”
自民黨干事長中川秀直也在另一電視座談會節目中,為“慰安婦”問題大打圓場。他說:“(安倍)首相都把話說盡了,他是會遵循河野談話中的反省以及歉意的。目前官方該做的是消除誤解,停止議論繼續擴大……有關問題該留待歷史學家、專家去論證才對,不應把它當成是政治外交問題。”
然而,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卻是以另一種態度解讀這次由美國眾議院掀起的“慰安婦”風波。他在電視節目上說:“我想,這是離間日美關系的最好手段。從這次的事情看來,它們的對日本以及離間日美的工作收到了很大效果。”當主持人問:“你指的它們是中國和韓國?”。他競回答:“那肯定是。”再一次暴露出了他“麻煩太郎”的嘴臉!
《東京新聞》在同一天發表文章,頗為擔心“慰安婦”問題若繼續鬧大,不僅將引發日本與鄰國中韓的反擊,還會影響“日美關系”。它尤其關注美國媒體近期與日俱增的對日批評,文章引述一名日本議員的擔憂指出:“如此被批評下去,美國方面也會把安倍政府定性為逃避戰爭責任的政府。”
日本《讀賣新聞》也刊登文章警惕指出:這次美國眾議院提交的議案,對日本極為不利。它分析:美國的韓僑、華僑對美國政界的影響力大。這次,提交議案的議員選區是加利福尼亞州第15區,韓僑票占了主導地位,他們比祖國更為反日。亞洲移民增加,自然會帶動美國的反日情緒,這將令日美關系邊緣化。所以,對于美國的指責,日本當然馬上就有反應。(發自東京)(責任編輯/覃福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