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CPI數據編制的滯后性與非科學性早就是不爭之事實
2007年5月份以來,國內外各大機構都一致看高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盡管早些時候,國內CPI一直在低位徘徊,但生產品價格,特別是以原材料為主的要素價格,鋼鐵、建筑材料等價格幾年來一直在快速上漲;同時,公眾在實際生活中對物價感受為價格上漲較高的預期中,都表明目前中國的CPI指數不僅指數體系問題較多(如CPI指數體系的非科學性、與實際經濟消費生活嚴重脫節性等),而且也說明了中國經濟一大特點,即大量真實成本和費用是以隱蔽形式存在的,沒有計算到現實的價格中去(如資源過度使用、對環境的破壞、對基礎設施的超前折舊等)。也就是說,如果把這些因素考慮進去,那么中國的CPI指數估計不是目前這樣的一個水平,中國存在較大的通貨膨脹壓力。

我曾多次撰文指出,目前中國的CPI數據編制的滯后性與非科學性早就是不爭之事實。它不僅沒有真實反映中國經濟發展的狀況,也與CPI數據編制國際慣例接軌相去很遠。正因為CPI編制數據采取的落后性與非科學性,社會早就希望官方把其CPI編制過程、樣本取得、不同消費品權數等改進,并讓其信息公開化、透明化、程序化。這本來是國家統計部門的職責,是一件十分簡單的事情,但政府部門仍然是我行我素。還有,CPI質數也有問題。可以說,CPI編制不公開透明,不僅導致了社會對這種CPI指數的嚴重質疑,更是誤導了國家與企業的經濟決策,剝奪廣大民眾與研究者的知情權,同時也損害廣大民眾的基本利益。如果再深一步地來討論,這種與實際經濟生活相脫節的CPI數據也是目前中國經濟過熱及兩大資產泡沫越吹越大的原因之一,是目前經濟生活中許多行為扭曲的根源之一。希望中央相關部門對此密切地關注并認真地研究并改進之。
國家統計局的人曾強調,他們的統計數據是與國際慣例接軌的,但國際慣例接軌并非是教條主義式的照本宣科,更不是離開了中國國情的比附。比如,國內居民目前最大的消費支出,如教育消費、醫療保健消費、住房消費、通訊與交通消費,其價格的變化為什么不能反映在中國CPI編制中?即使與國際慣例接軌,在發達國家,CPI權數與類型都會隨著經濟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如美國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就包括了能源、汽車貸款消費、休閑娛樂、寵物、運動器材、俱樂部會員卡、新汽車、私人交通等,而且在美國,CPI權數的調整兩年就進行一次,但中國的CPI編制、權數調整、樣本的收集方式卻是幾十年如一日,要調整也是微乎其微。比如,對居住類的CPI指數的編制,不僅是低估得離譜,而且其權重與國際慣例也相差很遠。在中國的CPI菜籃子中,居住類的權重僅為13%左右,而美國居住類的權重達到38%,一般國際水平也在30%以上權重??梢哉f,目前國內CPI指標體系數據采集及編制的落后性和整個指標體系的非科學性,不僅與國際慣例相去很遠,而且早就令人嚴重質疑。要在這樣的條件下來談國際慣例根本上是風馬牛不相及。
當然,目前國內CPI指數與居民對實際生活感受差別甚大,不僅與CPI統計指標體系非科學性有關,也可能與目前國內大量的真實成本和費用以隱蔽方式存在,沒有計入現實產品價格中有關。如對環境的破壞及原材料價格偏低,這些都是產品的成本,應該計入現在的價格中去的,但由于體制上的原因則沒有計算在現在的價格中。這樣不僅會導致不可再生資源的低效率使用,而且會把這種資源低效率使用的成本留給將來。也就是說,由于體制的原因,中國通貨膨脹的壓力比政府公布的數據的壓力要大。
目前,食品價格及肉類品價格上漲,在既定的CPI體系內也是推動CPI上升的必然。但是,可笑不可笑,在CPI過低時,如果主張央行要調整利息,就會有人出來說,從數據上來看,沒有上調利息的必要。但是當CPI大幅上升,早就使居民的存款利息處于較高的負利息水平時,又有人出現說什么,這次利息是由于食品的價格上漲導致的結果,而食品的價格上漲是不可持續的,而且它也不是核心CPI。所謂的核心CPI就是要把食品的價格及石油價格變化剔除出去。核心CPI是什么?它是發達市場體系下的一套計算CPI體系,中國的CPI與這根本是兩回事。如果中國的CPI是與美國CPI一樣來收集數據、編制、計算,那么中國的CPI早就要上升幾個百分點了。這些是誰都知道的事情。還有,在中國CPI體系下,如果把食品與石油剔除出去,那么中國的消費價格指數權數就得去掉近40%了,試問一下,美國的情況是這樣嗎?
總之,只要經常進入市場的人,就知道目前中國物價水平上漲有多高,目前中國CPI指數質量早就十分令人質疑。在這種非科學、不透明的CPI面前,如果還加一個什么“核心CPI”來套中國的CPI,來套消費品權數完全不一樣的CPI,只是會混淆視聽,欺騙民眾,把簡單問題更多得復雜化,除此之外,沒有其他。
還有,政府部門面對CPI的上漲,一方面要通過CPI的變化逐漸來改變目前國內長期低利率政策(正如我多次指出的那樣,目前中國的低利率政策是各種經濟行為扭曲的根源,如果中國低利率政策不改變,國內的投資過熱、兩大資本的泡沫也就不可能得到校正),讓國內低利率進入一個上升的通道。只有中國的利率進入一個上升的通道,才能改變中國許多經濟方面被動局面。因為,這是目前中國宏觀調控最好的工具。目前市場上有一種說法,由于中國的經濟特殊性,對利率的變動不敏感,因此,即使CPI上升,也不必要對利率調整,因為這樣做沒有用。其實,這是倒因為果,根本上就沒有經濟上的邏輯性。試想,如果金融市場連基本的價格機制都沒有,利息如何真正地起到作用?
另一方面,以食品帶動國內CPI的上升,也是重新清理中國的CPI體系的好時機。目前中國的CPI體系面臨的困難與問題早就是不爭的事實,相關的部門不要采取鴕鳥政策,而且是要采取積極對策應對之。如果中國有一個好的CPI指數,目前中國的許多經濟問題也就不會由少數人來操縱市場了。在公開透明的信息面前,企業與民眾以準確的數據來改變其行為,政府部門也能夠出臺好的政策。不要像這幾年一樣,宏觀調控了好幾年,越是宏觀調控,經濟越是過熱,資產的泡沫就越大。如果還是這樣,中國經濟是無法走上健康發展之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