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兩國的公司沒有董秘,但有公司秘書;中國上市公司沒有公司秘書,但有董秘
“董秘”是公司董事會秘書一詞的簡稱。“董秘”一詞表面看來容易引起歧義,思想不健康的人會聯想到“小秘”或“小蜜”。這朵鮮花在中國沒有獨立董事開得那般美麗,但有時也很奪目,被視為公司治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董秘的海外近親
英、美兩國的公司沒有董秘,但有公司秘書,公司秘書是董秘的海外近親。美國人對公司秘書的稱謂不太認真。早先,美國各州的公司法對公司高管人員的稱謂規定很細,要求公司有總裁、公司司庫和公司秘書這三個重要職位。但現在公司法已經就此完全放開,公司董事會就可以拍板決定此事,只要是公司董事會同意,公司第一把手叫什么都可以,叫“我們最最敬愛的偉大領袖”也行。

中國以妻妾文化為重,盡管一夫多妻制已經被法律廢止,但中國人際關系中、社會關系中,妻妾文化的烙印隨處可見。妻妾關系等級比較嚴格,稱呼上也比較博大精深,既有方圓規矩,又是隨心所欲的自由王國。“妾”可以是多種稱呼,文明一點的說是如夫人,還有偏房、小老婆和姨娘等一系列稱呼,而皇帝的妾是妃子或貴妃。美國公司法對公司秘書和高管人員也是這個態度,基本上是放任自流,高管人員之間的等級也很嚴,但公司法不管,公司自己規定。
在英、美兩國,公司秘書是個體面的職業。那么想當公司秘書有沒有什么條件?美國沒有,但英國有。首先,必須有這方面的工作經驗,或是職業上比較般配,有相應的專業知識——會計師和律師就符合這方面的要求。美國雖然沒有法定條件,但如果公司高管人員找了個亂七八糟的人來當公司秘書,一旦公司秘書出了差錯,公司高管人員也有不盡職的過錯。
在英國公司法下,公司秘書的職責包括:出席董事會會議并負責會議記錄;辨別文件的真假;記錄股票的轉讓;保管公司的賬簿等。英國公司法下的公司秘書更像是我們的辦公室主任,其職能還包括:代表公司與員工簽訂用人合同,以及代表公司叫出租車。
董事會授權的驗證
美國公司法下,公司秘書在董事會授權方面倒是可以發揮特殊作用。美國公司的重大交易一般都有律師介入,很多文件要請律師過目。律師要看一系列文件,其中包括公司章程、公司內部規則和董事會會議記錄等。但律師也是人,也想偷工減料,也會偷奸耍滑。有時候律師也就看看公司秘書出具的證書了事。按照美國公司法的規定,律師只要做到了這點,便盡到其勤勉盡職的責任,交易出了問題當事人也不能追究律師的責任。
如果對董事會授權與否不放心,交易相關方可以要求公司董事會做出董事決議,明確授權某人做交易。再由公司秘書出面說明該決議的真實性,公司秘書簽字后加蓋公司的印章。這樣一來,公司事后便不得再改口。
當然,公司秘書在代理關系方面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公司不可能事事都由董事會決議。公司的許多交易,董事會并沒有決議,所以公司的交易相關方并不能借助公司秘書來保證董事會的授權及其正當性。這時候可以適用追認規則。按照追認規則,即便沒有必要的董事會授權,但只要公司從相關的交易中獲利,則視公司認可了這一交易或合同。中國《合同法》第四十七條也有相關的規定。
中國式董秘
中國上市公司沒有公司秘書,但有董秘。按照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的相關規定,董秘是公司的高管人員,而且是公司與證監會之間的聯絡人。董秘自己有套班子,有點像清代朝廷的軍機處,也有點像軍隊司令部的參謀部或作戰處,作用十分重要。比如,東方航空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航”)設董事會秘書室,規模十分龐大,董秘室下又分設法律部(負責境內外法律事務)、公共關系部(梳理與投資者、政府和公眾的關系)以及綜合事物部(服從董事會并負責戰略研究和信息管理)。
東航《董事會工作規程》列出十二條,其中最重要的有兩條:(一)建議并設計公司的資本運作方案,包括重組、收購、兼并、發股、發債。(二)負責法律事務。有了這兩條,東航的董秘就是公司的軍機大臣,既插手財務,又負責法律事物。
軍機大臣權重位高,但有時必須侍侯兩個主子,工作就比較難做。比如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曾經同時發號施令,軍機大臣就較難辦。董秘也一樣,必須長于在獅子和老虎之間周旋。董秘不僅要”服侍”公司總經理,還要服從董事長。董事長是獅子,總經理是老虎,反之亦然。所以董秘非有高超的人際關系藝術,很難在兩位英雄之間立足,弄得不好班子不團結,董秘自己也是兩頭受氣。
英、美公司不設董秘,那么董秘工作由誰去做呢?通常由律師去做。律師可以是外聘律師,也可以是公司的內部律師。英、美大點的公司有法律部,頭頭叫公司首席律師,大多是公司第一把手的心腹。
相比之下,中國上市公司的律師的地位較低,一般不直接向公司第一把手負責,經常只是董秘辦公室下的一員。當然,這樣的設計不無道理。中國仍然是人際關系重于法律關系,上下關系重于平行關系。律師屈居董秘之后也就并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