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Week2007年7月2日泡沫是進行重大技術和商業創新期間,資本主義迅速改變一個經濟體的途徑
總部設在波士頓的格蘭瑟姆-梅奧-范奧特洛公司是一家擁有1450億美元資產的全球投資管理公司。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著名價值投資者杰里米·格蘭瑟姆這些日子憂心忡忡。他認為,我們正處在第一個全球性泡沫時期。
格蘭瑟姆在業務通訊中寫道:“從印度的古董到中國的現代藝術品;從巴拿馬的土地到倫敦的梅費爾;從基礎設施和低等級債券到藍籌股,現在都是泡沫時期。”他警告說:“每個泡沫都是要破裂的。”
市場泡沫破裂可以說是歷史上最殘酷的金融災難,也是最引人入勝的故事題材。著名的繁榮-崩潰周期包括19世紀美國的鐵路熱以及“怒吼的20年代”和網絡時代的股票熱。這些事件的具體過程差別很大,但是嚴重泡沫有一些共同的特點。
在資產價格上漲、經濟繁榮時期,人們情緒不斷高漲,最后形成投機熱。約翰·肯尼思·加爾布雷思在《金融狂熱潮簡史》一書中寫道:“究竟是什么引起的終極大逆轉,這沒有多大關系,盡管人們會對這個問題爭論不休。投機事件總是不能靜悄悄地結束,總是搞得天翻地覆。”
聽起來很糟糕對嗎?我能夠想象,記者兼作家丹尼爾·格羅斯會高興地回答:“讓它出現吧!”格羅斯是妙趣橫生、文筆犀利的《嘭!為什么泡沫對經濟是一件好事》的作者。他的道理很簡單:泡沫是進行重大技術和商業創新期間,資本主義迅速改變一個經濟體的途徑。創造性破壞和泡沫動力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基礎設施泡沫期間修建的東西——住房、電報線、光纖電纜和鐵路——在所有者破產時也沒有被毀掉。它們被企業家們重新利用,而且很快被重新利用,他們制訂了新的商業計劃,成本較低,資本結構較好。新的基礎設施建成后,企業家們可以提供新的服務、開展新的業務,開發泡沫期間被誘入市場的大量用戶。”
網絡經濟的繁榮與崩潰就是一個例子。股票市場猛漲,創下歷史新高;對網絡經濟的評估高上了天;風險資本家為無數企業提供資金:已經站穩腳跟的藍籌公司對網絡經濟趨之若鶩。然而,當泡沫破裂時,納斯達克指數和互聯網股票分別下挫近80%和90%。eToys等有著時髦名字的無數成功公司紛紛破產,網絡經濟的預言家和新的經濟的熱心者們經常遭到嘲笑。
人們忽視的一點是,網絡信息時代經濟的基礎是以極快的速度發展而來的。許多好的公司獲得了資金,不僅生存下來,而且生意興隆。許多商業模式和商業理念得到檢驗。互聯網商務的發展甚至超過上世紀90年代人們不切實際的預期。
格羅斯的論點并不新穎:這種觀點曾經代表卡爾·馬克思和傳奇人物約瑟夫·熊彼特等經濟學家鮮明的傳統看法。
Independence2007年7月5日
無油的世界
如果我是一個石油公司的老板,我永遠不會講實話,這是游戲的一部分
科學家們對有關世界剩余能源儲量的重要研究提出批評,并且警告說,石油枯竭的來臨會早于政府和石油公司的預料。
BP石油公司昨天發表的《世界能源統計研究》似乎表明,全世界仍有足夠的 “探明”的石油儲量,按目前的消費水平可維持40年的消費。這一評估是根據官方報告的數字得出的。
然而,倫敦石油枯竭分析中心的科學家說,全球石油產量將在今后四年里達到峰值,隨后進入一個大幅度下降的時期,屆時將對世界經濟和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嚴重影響。
“石油峰值”理論認為,全球石油消費量增長將趕上并超過新探明的儲量,從而導致石油儲藏的枯竭。倫敦石油枯竭分析中心主任科林·坎貝爾曾在BP、殼牌、菲納財團、埃克森和雪佛龍-德士古等大石油公司擔任首席地質學家和副總裁。他解釋說:2005年石油生產已達到正常的峰值(指易于開采和開采成本低的石油)。他說,當你考慮到更難開采的重油、深海石油、極地石油的時候,峰值最早將在2011年出現。
這種預測被BP公司斷然否定。該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彼得·戴維斯駁斥說:“我們認為不存在絕對的資源極點。”
石油短缺可能造成嚴重的后果。即使消費只略微超出產量,油價就可能上升到每桶100美元以上。隨后就可能出現一場全球性的經濟衰退。現在,我們每天的石油消費量平均為8500萬桶。據國際能源機構的最保守估計,這個數字到2030年會上升到1.13億桶。
正如科林·坎貝爾指出,BP的《世界能源統計研究》只是總結了政府和石油公司提供的高度政治化的估計。他解釋:“如果我是一個石油公司的老板,我永遠不會講實話,這是游戲的一部分。”
對四個儲量最大的國家(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和科威特)的調查反映了一些重要問題。在科威特,一名記者去年發現的文件表明,這個國家的實際儲量是報告儲量的一半。伊朗今年成為實行燃料配給制的第一個產油大國,這表明了政府對石油儲量的看法。
薩達德·侯賽尼兩年前從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總裁的崗位上退休,他對石油產量能夠增加多少的看法發人深省。他對《紐約時報》記者說:“石油產量已經從2002年的每天7900萬桶增加到2004年的每天8450萬桶。日產量每年增加到200萬到300萬桶。這就像每隔幾年出現一個新的沙特阿拉伯一樣。不可能無限地增加下去。”
The Futurist2007年7-8月號
幸福快樂應成為國家目標
如今,創造更多的財富并不是人類生存所必需的
最好的社會是人民最快樂的社會,最好的政策是帶來最大快樂的政策——杰里米·本瑟姆等偉大的18世紀思想家如是說。他們令人欽佩的觀點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下一個世紀的社會改革。但在許多情況下。這一原則難以付諸實施,因為人們對于快樂的源泉知之甚少。然而在過去30年里,我們的科學取得了長足進步。有了心理學和神經學的研究成果,我們對于快樂源泉的了解要比過去多得多。
我們所了解的第一件事情是:在過去50年里,盡管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英國人和美國人的平均快樂程度一點兒也沒有增加。這是因為,在人均收入超過1.95萬美元的情況下,較富的社會并不會比較窮的社會更快樂。當然,在同一個社會里,富人的平均快樂程度要高于窮人,但這主要是因為人們喜歡與別人比較收入水平。一旦每個人都變得富有,他們就不會覺得自己更快樂。
在富裕社會里,真正影響快樂的因素是人際關系的好壞。其中,家庭生活等個人關系的好壞永遠處于第一位。接下來是工作,包括有沒有工作(如果你想工作的話)以及能否享受它所帶來的價值及同事關系。最后是與朋友和陌生人的關系。
有些國家比其他國家快樂得多。其中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國家總是名列前茅。這主要是因為那里的人們相互之間更加信任。在英國和美國,相信“大多數人可以信任”的人數在過去50年里減少了一半。這說明,由于個人主義思想的蔓延,個人的成功變得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
上述事實要求我們改變對自己的態度,換一個角度來思考政府應該如何幫助我們致富。顯然,加快經濟增長并不是一個社會最重要的目標,我們不應該犧牲人際關系或內心的安寧來換取更高的生活水平。不管怎樣,生活水平總是會提高的。
這種觀點應該影響公共政策的各個方面。恕我大膽提出一些建議:
●我們所能影響的最重要對象是孩子們的價值觀。學校應該系統地讓孩子們知道,快樂生活的秘訣在于給予。
●在我們的社會中,最不快樂的人是患有精神疾病的人。3/4的抑郁癥或焦慮癥患者沒有接受任何治療,盡管現有的精神療法能夠治愈其中半數以上的患者。社會應該免費提供此類治療。
●廣告讓人覺得自己還需要更多,對現狀感到不滿。瑞典禁止對12歲以下兒童進行廣告宣傳的政策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典范。
●我們應該停止為稅收道歉。這有助于阻止我們更加狂熱地工作,阻止我們犧牲與家人朋友的關系。我們應該堅持收入的重新分配,因為額外的一美元或一英鎊給窮人帶來的快樂要比給富人帶來的快樂多得多。這也意味著將財富重新分配給第三世界。
我們身處一個新的時代,如今,創造更多的財富并不是人類生存所必需的。如果我們想變得更快樂,就需要一項不同于過去50年的新戰略——我們要把人際關系擺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