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法務省建議開放勞動力市場接納外國移民,但厚生省擔心影響年輕人和婦女就業;入國管理局前官員阪中英德認為應當破除歧視外國人的陋習。被日立公司雇用22年的中國女子謝崇怡不滿被解雇而告上法院。引起輿論關注。
歷來被視為閉關鎖國“鐵將軍”的日本法務省近期搖身一變,成為積極推進打開國門、開放勞動力市場的急先鋒。法務大臣長勢甚遠5月15日公開提案,建議重新研究政府不允許接納外國單純勞動力的方針,事實上要求日本明確取消“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外國人研修制度,真正開放勞動力市場。但厚生勞動省事務次官哲夫則表示:“接納簡單勞動力會妨礙年輕人和女性就業,有必要慎重對待此事。”經濟產業省則明確反對取消外國人研修制度,由此牽制住法務省,形成了三足鼎立,無法達成共識。
日本外國人政策研究所所長、原東京入國管理局局長阪中英德表示,日本開放勞動力市場勢在必行。除了在法律制度與行政服務上制定落實接納外國人的新舉措外,至關重要的是,日本更需要勇于破除歧視和差別對待在日外國人的種種陋習,開展多民族共生共存的移民思想大解放國民運動。阪中說:“日本對在日外國人的看法和待遇的原有姿態都應該有根本性改革,否則實現多民族共生、具有活力的日本社會,維持日本的世界經濟強國地位是不可能的。”
少子化趨勢嚴重
日本正面臨著國際移民潮奔騰而來前的陣痛。生活富裕的日本國民如今不得不面對日益嚴峻的現實:少子化(出生率低)的趨勢比預期還要嚴重,而戰后生育高峰期出生、曾經支撐了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一代已屆退休年齡,后繼人才和勞動力出現了大量短缺。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及人口問題研究所推測,今后10年,日本20歲至60歲的勞動人口將減少700萬,這將嚴重阻礙經濟成長與社會發展。
過去10年,在日本外國人總數只增加了60萬,其中大部分是留學生和就學生。如果今后10年短缺的700萬勞動力有一半由日本人退職者消化的話,那么至少還需接納300萬外國人勞動者。而目前被日本企業直接雇用的外國人有22.29萬余人,采取直接雇用形式的企業總數達2.7323萬家,占全部企業的30%。另外,還有14萬外國人以研修實習生名義來日本,而被當作廉價勞動力使用的勞動者以及未獲官方居留資格的非法勞工達22萬人。這些外籍勞動者僅占日本勞動人口的1.5%,而美國則是15%、德、法、英等國也超過了10%。
現行法律不利招
外勞
雖然,日本企業直接雇用外國勞動者和招募海外人才的要求日益迫切,但根據日本現行法律,目前日本只對擁有專門技術、技能和知識的外國人發放就業簽證,禁止一般外國人以任何形式參與就業。這種制度上的“閉關鎖國”嚴重束縛了勞動力市場的開放。
為此,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日本經濟同友會、日本商工會等各大經濟團體紛紛要求改革接受外國勞動者的入國管理制度。經濟同友會在去年6月提出的 “如何應對人口減少”的報告中,明確呼吁政府開放國門,增加引入中國、印度、巴西等國的人才及勞動力。以法務副大臣河野太郎為首的10人小組也在去年5月提出了日本“今后接受外國人計劃書”,大膽提出了全新的外國人接納計劃,為日本引進外國人才和勞動力打開了新視野。日本內閣經濟財政咨詢會議及海外交流審議會也分別作出了日本的“國際化戰略”部署,把制度改革、開放勞動力市場、強化引進海外優秀人才列為保持日本經濟成長和社會安定的戰略性措施。
外國員工遭差別對待
但是,最近一名在日華人女子謝崇怡狀告日本知名企業日立公司,指責該公司歧視外國人并無理解雇員工,這件訴訟案以及大量中國研修生、實習生被廉價使用的事件引起了社會關注。謝崇怡1982年從廈門大學日語專業畢業后,即被日立公司在中國福建的子公司聘用為正式職工,隨后被錄用到日立東京總部的中國營業部,擔任綜合性主任級管理干部。然而,2004年4月,日立公司卻以“工作業務減少”為由,突然解雇謝崇怡,并迫使謝在解除勞動契約書上簽字。
面對實際上已為日立公司工作了22年,把人生中最寶貴的年華與才智奉獻給了公司,卻在付出半生后被踢出門外,且公司不承擔分文退職金和養老金,一直逆來順受的謝崇怡終于憤怒了。她不僅把日立公司無理解雇的不當行為告到了東京管理干部工會,更把日立公司違法解雇、歧視并差別對待勞動者的非法之舉告上了東京法院。
東京管理干部工會副書記安部誠指出,日立公司用不同于日本員工的標準,采取違反本人意愿的強制性逼迫手段,解除與謝氏簽訂的勞動合同,這是非人道的,也是極其不合理的。安部誠說:“我們工會至今還沒有碰到一例日本員工為企業服務14年之久而分文不給被炒魷魚的情況。認為外國人弱勢好欺,歧視和差別對待謝氏是發生這起勞動糾紛案的本質。”日本《東洋經濟》以《高級外國人才被用后丟棄的日本制造業》為題,披露了謝崇怡遭受到日立如此不公平不公正待遇的經過,“如此差別對待外國優秀人才,的確令人心寒”。
曾經歷任名古屋和東京人國管理局局長的阪中英德也忍不住拍案而起。他在今年3月14日向東京法院提交的證明陳述書中,揭露了日立公司以偽造的謝氏“采用證明書”來欺騙法庭。阪中以其35年來從事管理和審查外國人在留資格簽證的實務經驗指出,從形式上看,日立公司事后“制作”的證明書收件人是外務大臣。而給外務大臣的文件,東京人管局是不可能也不能接收的。從內容上看,如果簽證申請人的工作身份如現在所填寫的是“囑托”(臨時員工)的話,東京入管局也絕不可能批準給謝崇怡“工作簽證”的。阪中同時還披露了日立公司在過去也曾發生了無理解雇外國員工而被橫濱地方法院判決解雇無效及責令賠償的案例。
阪中英德說,日本開放勞動力市場,不但有利于解決日本經濟發展的瓶頸難題,也有利于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和亞洲經濟一體化,可以說是一種雙贏關系。因此,日本應建設一個給自己同時也給在日外國人以希望的社會,要創造一個外國人都想移居日本一展所長的“多民族共生”的社會,最關鍵是要敢于并勇于接受真正國際化的思想洗禮,要徹底丟棄那種歧視和差別對待在日外國人的觀念與做法,積極保證在日外國人與日本人享有同樣同等的權利,即不論國籍和民族,只要有能力就有平等的工作待遇和升遷機會。其次,是要創造一個讓外國人及其子女能夠安居樂業的環境,以平等開放的心態,加強與在日外國人的交流互融,擴大在相互尊重各自價值觀念上的共同認知和共同行動。日本的未來在于多民族共生共存,日本的未來在于真正國際化的平等開放。
(摘自《亞洲周刊》)(責任編輯:胡文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