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我們重又聚首濠江。準確地說,是兩年零七天,而再過七天,我們將迎來澳門回歸七周年。七這個數字,早就和人類結緣。一周七天,人類生活的作息依此循環往復,綿延不絕。一再逢七,似乎預示著我們舉辦的這項散文賽事,不衰不竭。西方有成語“七年之癢”,意思是說,事物發展到第七個年頭將會出現一些變化,人們將于此時追求新的激情、新的色彩。澳門歷史城區申遺成功,就是澳門回歸這個老話題里的新內容,也是我們舉辦第二屆“我心中的澳門”全球華文散文大賽的直接動因。因此,本屆大賽,我們選稿與評獎的原則,側重于對澳門歷史城區的介紹與宣傳。本屆獲獎作品集的編選即是如此。從現在大家手中拿到的這本書來看,與第一屆獲獎作品集明顯的區別,在于書中插圖的選擇:本集所選均為澳門老照片,意在撫今追昔,傳達一種歷史的滄桑感。
澳門歷史城區申遺成功不是一件小事情。因為澳門歷史城區不僅僅是澳門人精心保留下來的幾座教堂廟宇,幾棟樓閣亭臺,即所謂的老古董、老建筑。澳門歷史城區能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不僅僅是因為世人的懷舊心理與思古情懷,而是因為澳門歷史城區的出現與存在本身所具有的現實意義與認識價值。澳門歷史城區是東西方建筑藝術的綜合體現,是東西方文化融合的獨特見證,是東西方人民生活的有序組合。澳門歷史城區那些古樸的磚石,斑駁的門窗,通達的街區,幽深的小巷,無不默默地凝聚著一個雄辯的真理:少一分偏見,多一分寬容;少一分傲慢,多一分尊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就能互相交流,互相吸收,取長補短,和諧相處。而文化的和諧,乃是社會穩定的基礎。
中國的改革開放,需要社會的穩定。構建和諧文化,是作家藝術家的職責,是編輯出版家的任務,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為此,百花文藝出版社將與澳門基金會進一步加強合作,在今后舉辦的全球華文散文大賽活動中,推出更多的精品力作,為繁榮先進文化,構建和諧文化,貢獻我們的力量。